汉武帝一生,对外用兵无数,第一次对外用兵就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这不仅是运气,更是实力使然,当然也和汉武帝本人的知人善任有很大关系。一件事要成功,是由很多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绝不是做对了一个就成功了,而是把很多事都做好准备,再加上一点随机应变,也就是运气后的结果。这次战争就是大汉出兵援助东瓯,击退闽越入侵的护国之战。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主导了这次战争的是个儒生,也算是秀才带兵了,这个人就是严助,一个通过求贤令而进入汉武帝视野的人。当时参加策问的一共有一百多人,而在这么多人之中严助的对策,最得汉武帝的赏识,因此他在众人中脱颖而出,直接被拜为中大夫。严助的父亲严忌,曾是梁王刘武的门客,也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有父亲的教导,严助才思敏捷就不足为奇,严助在这件事中,不仅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也表现了自己的勇气。
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蚡。——《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建元三年,闽越大举进攻东瓯国,东瓯国的部队节节败退,面临亡国的危险。东瓯国派出使者,向大汉求救,大汉已经多年没有对外用兵了,出兵还是不出兵,这直接决定了对外的国策,因此,汉武帝在朝会上让大家畅所欲言。这一年汉武帝还不到二十岁,而舅舅田蚡担任太尉,太尉是三公之一,掌握着天下兵权,因此,汉武帝首先征询田蚡的意见。
蚡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复,不足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田蚡反对出兵,他对汉武帝说:“启奏陛下,东瓯国和闽越国,都是南方蛮夷,多年来一直相互攻击,这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反反复复的没完没了。况且其地距离我们很远,派兵过去路途遥远,而且汉军不善于山地丛林作战,去了只不过是劳而无功罢了!”见汉武帝没说话,田蚡于是又加了一把火,他继续说:“陛下,东瓯国和闽越国的问题,在秦时就存在,秦当时的对策就是不予理会,本来就不是属国,何必多此一举呢?”
田蚡作为太尉,掌控天下兵权,同时又是太后王娡的弟弟,汉武帝的舅舅,这样的身份,这样的权柄,没有几个人敢和他对着干。因此一时之间,朝堂鸦雀无声,大家都想等待,想看汉武帝怎么说?汉武帝也很痛苦,他尽管很想出兵,又不想直接去驳斥田蚡,毕竟自己从小到现在,都受到舅舅和母亲的庇护,也没有任何出兵打仗的经验。他的目光扫向殿上群臣,希望能有人站出来替自己说话。
于是助诘田蚡曰:“特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严助知道这可是个好机会,立刻走了出来,大声说:“太尉所言差矣!”田蚡看了看严助,他不认识,于是问:“阁下是谁?怎么没见过呀!”严助还没开口,窦婴接话道:“严助,现任中大夫之职!”田蚡冷哼了一声,喃喃自语道:“一个儒生也想妄议朝政,你懂得用兵吗?东瓯国和闽越国在哪里,你清楚吗?”说完田蚡嘴角露出了微笑,在他看来,严助一个书生能有什么见识!
田蚡很快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价,严助是儒生不假,但他出生在会稽郡,那里和东瓯国和闽越国相邻。因此对于东瓯国和闽越国的情况,严助十分了解。严助对汉武帝说:“陛下,我大汉帝国如果不去援救,是没有足够的兵力呢?还是没有对外弘扬自己德行的能力呢?我看都不是,那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可以扬国威于四海的机会呢?太尉说的不对,秦时连都城咸阳都保不住,还保什么东瓯国呢?况且如今小国来向我们求救,我们如果不去救援的话,对东瓯国的求救听之任之,大国的颜面何存,还怎么做万国之首呢!”
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汉武帝终于发话了,他说:“太尉的说法不对,严助,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刚继位不久,现在不想用虎符去调动部队。”说到这里,汉武帝停了一下,他似乎有难言之隐,因为虎符汉武帝拿不到,要用虎符必须要得到窦太后的首肯,但那是可不能的。怎么办呢?汉武帝让严助执节和自己的手诏前往会稽郡,至于怎么去调动部队,要让严助自己想办法。严助知道这次会稽之行可不是轻松的差事,不仅不是衣锦还乡,还有可能会人头落地。
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严助到了会稽后,可不是一帆风顺,会稽太守以调兵需要虎符为由,选择抗命拒不发兵。会稽太守说:“大人,您有皇帝的手诏不假,手中执节也如皇帝亲临,但高祖皇帝立下的规矩,没有虎符不能调动部队,这是朝廷规矩,臣不敢违背,因此请出示虎符,我立刻发兵援救东瓯国!”会稽太守说的有理有据,一时间让严助无从反驳,严助是会稽出身,本以为回到家乡可以大展拳脚,结果人家不给他面子。
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史书上说,严助最后杀了一个军司马,会稽太守才受他的胁迫而发兵。对于这个说法,我是存疑的。首先严助是个辞赋家而不是军人,舞刀弄剑对他来讲,并不是其所长,就算他有胆量,也未必有那个实力。第二,光杀了个军司马,会稽太守就会听话,在会稽之地,会稽太守才是东道主,你严助一个文人,是怎么控制住局面的?第三,在调动会稽驻军之后,没有选择直接去援助东瓯国,而是征集渔船准备渡海进攻闽越国,这是“围魏救赵”的绝妙主意,在我看来,这不是严助能想到的。
基于以上三个理由,我推测汉武帝在派遣严助到会稽调兵的时候,一定在他身边配备了一位智勇兼备的人物。而当时在汉武帝身边,能够称之为智勇兼备,并且对汉武帝绝对忠心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章营的卫青。
未至,闽越引兵罢。——《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严助率领的会稽部队还没有到闽越国,消息就已经不胫而走,闽越王知道大汉部队即将到达,只好放弃到嘴的肥肉,暂时选择退兵。
后三岁,闽越复兴兵击南越。南越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而上书以闻。——《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但闽越王不甘心失败,三年后又对南越用兵,南越王遵守汉武帝的约定,不敢擅自发兵,选择向汉武帝上奏,请汉武帝来做出决断。
上多其义,大为发兴,遣两将军将兵诛闽越。……是时,汉兵遂出,末逾领,适会闽越王弟馀善杀王以降。汉兵罢。——《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汉武帝赞扬南越王守信,于是发了两路人马前去讨伐闽越。大司农韩安国,大行令王恢领命后,率领大军步步为营,并不急于前进。王恢说:“大司农,此次我们要速战速决,否则陛下那里不好交代!”韩安国笑道:“南越之地,道路难行,不利于大军推进,我们还是要步步为营,稳步前进的好,记住,要沉得住气!”果然没过多久,闽越王的弟弟馀善就杀了闽越王,率领闽越军民投降。至此,汉武帝对于闽越的战争取得了完胜,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上嘉淮南之意,美将卒之功,乃令严助谕意风指于南越。南越王顿首曰:“天子乃幸兴兵诛闽越,死无以报!”即遣太子随助入侍。——《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汉武帝为了奖励将士们,命令严助传诏给南越王。南越王说:“天子兴兵讨伐叛逆之国,保护了南越国百姓,不受屠戮之苦,我无以为报,愿意永世称臣!”南越王派太子陪严助到京城,陪伴在汉武帝身侧作为人质,两国永结秦晋之好。
至此,汉武帝规划的南方战略布局全部完成,开始把精力投入到对付北方匈奴人的战争之中,那才是自己真正的对手,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