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那个曾经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百年老字号——福特,真要跟咱们说拜拜了吗?
想当年,福特也算是个响当当的牌子,大街上跑的蒙迪欧、福克斯,那可都是不少人的心头好。
可现在呢?
销量惨淡,店面关门,退市的传闻也是甚嚣尘上。
你说,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得捋一捋。
这福特在中国的日子不好过,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背后的原因,那可多了去了。
要我说,这长安福特绝对是福特在中国的一大拖累。
想当年,这合资公司也算是风光无限,2016年销量直逼百万辆!
可你再看看现在,2023年,撑死也就卖了不到25万台,这落差,简直比过山车还刺激。
你说,这长安福特咋就拉胯了呢?
产品老化、新能源转型慢、管理上也有问题,这三座大山压下来,谁也受不了啊!
这合资公司不行,直接影响到福特在中国的整体利润和市场份额,说白了,就是“猪队友”拖后腿。
更要命的,是福特自己作的孽。
这质量问题,那可是消费者最不能忍的。
2016年,多款车型爆出断轴事件,2018年,又是车内异味门,这信任危机,一次又一次地打击着消费者对福特品牌的信心。
雪上加霜的是,福特在战略上也是昏招频出。
就说那福克斯吧,好好地四缸机不用,非要换成三缸机,结果呢?
销量直接腰斩!
还有那蒙迪欧,十年不换代,眼睁睁地看着B级车市场被别人瓜分,真是让人恨铁不成钢。
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
这中美贸易战一打,关税蹭蹭往上涨,福特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特朗普政府当年对中国产汽车零部件加征60%的关税,直接把福特逼到了墙角。
你想啊,既不能享受中国低成本制造的红利,又没法重建本土供应链,这成本蹭蹭往上涨,谁受得了?
就拿福特烈马来说吧,号称“国产化”,结果呢?
核心部件还得靠进口,关税一交,利润直接被榨干。
这生意,还怎么做?
更要命的是,这年头,汽车市场早就变天了。
以前,大家买车看重的是发动机、底盘,现在呢?
智能化才是王道!
你看看理想L9、问界M8,靠着智能座舱、高阶智驾,直接抢占了30万级的市场。
可福特呢?
还在“美式肌肉车”的刻板印象里打转,你说,这能行吗?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今年3月份,福特烈马销量才741辆,林肯Z更是惨不忍睹,月销不足800辆,都被国产新势力挤到角落里去了。
新能源这块,福特也是慢了半拍。
人家比亚迪、蔚来都开始玩纯电平台了,福特还在“油改电”,这起跑线就输了。
说起电动化,福特也是一肚子苦水。
一开始,想和众泰汽车合资搞电动汽车,结果黄了;后来,推出Mustang Mach-E,结果呢?
定价太高,市场反应平平。
你品,你细品,这福特的电动化战略,是不是有点“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味道?
消费者也不是傻子,你产品不行,服务跟不上,谁还买你的账?
现在,福特车主最担心的就是“售后没保障”,不少人干脆把车卖了,转投其他品牌。
2025年一季度,福特4S店关门比例高达23%,有些城市甚至只剩下一个维修网点,这摆明了是要“跑路”的节奏啊!
福特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也不少,但至今没啥拿得出手的成果。
反观中国本土企业,像百度、小鹏,在自动驾驶技术上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福特这钱,感觉是打了水漂。
更让人无语的是,福特的高层也是走马观花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
这领导换得太勤,政策也跟着变,下面的人都不知道该听谁的,这效率,能高吗?
最近几年,福特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调整,又是裁员,又是重组,结果呢?
人心惶惶,人才流失严重。
福特在中国的困境,是内忧外患一起爆发的结果。
关税高企,产品不行,成本压不下来,消费者不买账,经销商要跑路,这一连串的打击,让福特喘不过气来。
有专家分析,福特中国一年亏损可能超过10亿美元。
如果再不拿出点真本事,在半年内推出有竞争力的纯电车型,2026年,福特可能真的要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了。
那么,福特真的会退出中国市场吗?我不知道。
这场百年车企的中国困局,说白了,就是全球化产业链重构浪潮下的一个缩影。
用户10xxx68
长安福特,两年内败毬;上汽通用,五年后败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