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
女孩在学校被老师指责考试作弊,言语中几乎认定孩子就是不诚信的人,可妈妈听到之后却非常坚定的选择信任自己的孩子,并站在女孩的角度上去和老师沟通辩解,帮她讨回公道。
对孩子来说,来自身边人的善意和理解,是生命之初最温暖的阳光。
但其中更加戳中我的是这位妈妈义无反顾的撑腰,在女儿受到委屈时,她能第一时间体察孩子的情绪,并且想办法驱除孩子内心的阴霾,用坚定地态度化解老师和同学对女儿的误会。
最大程度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给了孩子最大的支持。
当孩子在外面受到种种委屈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么幸运,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有着足够的耐心。
父母如何回应孩子?是排忧解难,用爱引导,还是冷漠相对,无关痛痒,最后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也是天差地别。
1、自信的孩子,背后都有力挺TA的父母
在孩子最初的生命里,他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主要来自父母,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尊重和爱护,是孩子自信感和价值感的来源。
如果父母对孩子挑三拣四,对他的弱项进行言语嘲讽,孩子很容易陷入自卑,日后再想建立自信,也会困难重重。
当一个孩子开始进入学校,进入社交关系时,其实他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的,他们不会成人世界里的左右逢源,没有如鱼得水的人际本领。
这就很容易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 一个眼神而陷入慌乱,他的情绪,特别需要父母的格外关注。
如果孩子在外受到不尊重、歧视、挫折,能得到父母的开解和“撑腰”,安慰和鼓励,孩子就会筑起坚固的内心防线,不会轻易被外界打倒。
想想如果孩子把自己的难过告诉你,你没有回应,孩子就会认为这是小题大做,连自己最亲的人都不在意自己的情绪,这样就会慢慢磨掉孩子身上的自信,对自己更加不爱惜。
因此,在孩子迷茫无助时,你的一句鼓励,一句安慰,一个拥抱,都能让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2、有爱的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
还记得那个因为在学校撞碎玻璃,而不敢告诉家里人,选择跳楼自杀的9岁男孩吗?
用稚嫩的笔迹,自杀前给奶奶留下了一封遗书。
孩子在学校闯了祸,怕受到惩罚,用这么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花朵一般的生命,让人扼腕叹息。
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孩子眼里,严重的惩罚,严厉的责骂,真的会把父母变成怪兽,家庭变成冰窟。
宁愿自己自杀,也不敢告诉父母,是不是因为孩子知道,就算告诉了父母,换来的只有严惩,而没有自己想要的关怀和安慰。
家本该是治愈伤痛的地方,但如果没有父母积极的回应,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孩子只能忍着伤痛,自己去消化。
当承载不住时,就很容易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之前读到教育专家尹建莉的一句话,感触很深,她说:“孩子宁愿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这条检验下自己的亲子关系,当孩子在外受到委屈时,会第一时间跟你倾诉,还是憋在心里不说。
当孩子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爸爸妈妈善于倾听孩子的烦恼,当他遇到问题时,也会跟你求助。
3、孩子自信还是自卑,关键在父母
家长都希望孩子自信,内心强大。怎样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关键还是在父母。
首先,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孩子,这是孩子建立自信的根基。
如果父母投给孩子温暖赞赏的目光,释放无条件的爱和信任,孩子就会从心底里,认同和欣赏自我,一点点的建立起自信心。
而在家庭生活建立起的这种自信心,能帮助孩子对抗外界的风雨。
其次,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跟孩子站在一起。
《放养孩子: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100个法则》书中说:一个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首先获得了他人的信任。
孩子亦是如此。
父母的支持,是孩子面对逆境时,保护自己最有力的武器。
《朗读者》节目里有一期,马伊琍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高一的时候,爸爸带马伊琍到学校领取学生手册,看到上面思想品德一栏写的是“差”,就问是什么原因。
老师说,“你女儿跟多个男生早恋。”
爸爸问老师,能不能把这些男生的名字写出来。
老师写了一个,爸爸问:“还有呢?不是说多个吗?”
老师很生气,爸爸说,“我的女儿我最了解,我不跟你说了,还是去找校长吧。”
爸爸维护的是一个女孩的自尊,也给了马伊琍更多面对难题的底气和勇气。
最后,重视孩子当下的情绪和感受,积极回应孩子
还记得之前发生的17岁少年跳桥事件,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妈妈完全没有照顾孩子当时的情绪,没有关心和安慰,只有无尽的指责,孩子最后受不了而选择自杀。
当孩子遇到问题,问题还没先打垮孩子,父母却成了孩子最大的敌人。
情绪在前,问题在后,只有安抚好孩子的情绪,才能从根源解决棘手的问题。
成长路上,孩子心理往往很敏感脆弱,面对逆境,多给孩子一份相信,孩子会更加自信、乐观、积极。
自信是一种性格,长于内,不显于外。它,源于孩子,更源于家长。
作为父母,我们一起耐心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用自信克服万难,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