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文献”丢失!1960年,英文版资料出现在美国

翠彤评过去 2023-11-16 06:36:12

剧照:董必武

1937年,延安来了一位美国女作家尼姆.威尔斯。

这个女作家在访问时,问董必武:“中共一大文献还在吗?”董必武回答道:“都丢失了。”

董必武说的时候,有着说不出的遗憾,伴随着他的叹息声。

是的,一大开完后,那些代表们各自发展,又经历多年的战乱,能保存完整才是奇事。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1960年,一位美国人发现了“一大文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美国人韦慕庭发现了“一大文献”的相关资料,原来是他写的

韦慕庭

1960年的一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中国史的教授韦慕庭(中文名)兴奋极了,因为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里发现了一位学生的一份毕业论文,论文成稿时间是1924年1月,是用打字机打印出来的英文。

这个论文的名字叫《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一个学生怎么会写出如此专业且有深度的论文呢?

几番研究之后,教授有了重大发现,论文背后的附录让他惊讶。

附录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1921)》。

附录二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目标的第一个决议案(1921年)》。

附录三是《中国共产党宣言(1922年7月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

附录四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1922年)。

附录五是《中国共产党章程(1922年)》。

附录六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宣言(1923年)》。

这附录彻底震撼了韦教授,这是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将是一个重大发现,因为附录一、二、三、四、五是消失多年的,就连中国共产党自己都找不到了。

如此资料怎么能不让教授开心呢?

为了确认这些附录文件的真实性,韦教授开始仔细查询。

写论文的学生的名字,叫Chenkunpo。

看这个名字,如果你用拼音读的话,会很眼熟,因为读出来是:陈公博。

对中国现代史稍微熟悉的人都知道一件事情:陈公博是仅次于汪精卫的第二号大汉奸,曾在汪伪政府中担任过立法院院长,也担任过上海市市长。汪精卫死后,此人一度担任了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

这个人,曾经参加了1921年的一大。

韦慕庭作为研究中国史的教授,不可能不知道陈公博。

为了确定这个人的身份,他开始查阅资料,发现此人颇为奇怪,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登记簿”上,登记过三次,分别是1923年2月28日、1923年9月27日、1924年9月,而三次生日不尽相同,分别是:1891年8月28日,1891年9月29日,1892年。

一个名字相同的人,为何会注册三次,为何生日屡屡不同?

根据陈公博的身份,这位教授又通过《日本名人录,附满洲国及中国名人》查询,发现陈公博的出生年份写的是1890年。

生日多变,让人云里雾里,韦教授不敢完全确定。

为了进一步确定身份,韦教授拜访了纽约市立大学的华裔唐德刚博士,这人也是很有来头,熟知中国情况,曾访问过胡适,和胡适做过好友。

看了相关资料,唐博士经过仔细研究,提出寻找陈公博的回忆录《寒风集》,答案可能就在这本回忆录里。

韦教授开始寻找《寒风集》。

线索不多,但是看到了希望,当时,堪萨斯大学正在和居住在香港的张国焘联系出版回忆录。基于此,韦教授写信给张国焘,希望得到陈公博的《寒风集》。

就是这么巧,张国焘还真有这书,并寄来了一本《寒风集》。

韦教授满怀希望地开始查询,他没有失望,在《寒风集》书中191页开始的《我与共产党》一文中详细记录了相关的事项。

就此,韦慕庭确定了那份论文和附录的真实性。

之后,韦教授拜访了陈公博在美国的一位后辈,又查询了斯诺的《西行漫记》等,就此出版了一本书《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英文版),韦慕庭写了这本书的绪言。

就此,陈公博的论文在沉寂36年后,被公开出版。

唯一的遗憾是,书中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没有11条,从第10条直接跳到了12条。因为原文如此,哥伦比亚大学和韦慕庭尊重了陈公博的原文。

可惜,1960年的时候,中美还没有建交,严重对立,而且注重这类话题的美国人很少,因此,没多少人重视。中国的党史专家们也没办法看到美国出版的书籍。

不过,中国的党史专家们没有闲着,从建国后起,他们也在努力寻找“中共一大文献”。他们从另外一个渠道得到了另一份资料......

2、来自苏联俄文版的“中共一大文献”资料

早在1950年,我们国内的党史专家发现了一篇苏联人葛萨廖夫写的文章,名字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篇文章写的时间和陈公博写的差不了多长时间,当时的葛萨廖夫和来华的共产国际代表很熟悉。

不过,此文来历不凡,竟然和张作霖有关。

那是在1927年4月6日,张作霖不顾外交惯例,突然包围了苏联驻华大使馆、中东铁路办事处等单位,还抓走了我党著名的领袖李大钊先生。

当时的李大钊在大使馆西院办公。李大钊被捕后,很快就牺牲了,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遗憾。

而从苏联大使馆搜出了一些书籍,其中就包括葛萨廖夫写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张作霖让人将这些俄文文献做了翻译,并写成了文言文,并汇编成册,起名为《苏联阴谋文证集汇编》。

不得不说,看这名字是相当的唬人。

兜兜转转间,新中国建立后的1950年,它被党史专家们搜集到了。

这文中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写得很详细,可是,没有收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原文。甚为遗憾!

但是,这给了党史专家们一个思路,或许,在苏联人那里有我们的一大文献资料。

1956年9月的中共八大之后,杨尚昆等人开始和苏联人沟通“中共文献”这事。

经过了多次沟通之后,苏联人把共产国际相关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档案交还给了中国,当时有好几箱子。

经过仔细的整理,细心的专家发现了中共一大的文献资料,不过是俄文版的,还是没有中文的原版。

接下来,有专门的翻译人员经过认真翻译,一大文献就翻译就此成了中文,并首先刊载在内部机密刊物《党史资料汇报》上。为了确认资料的准确性,1959年8月5日,中央档案馆将文件送到了董必武老先生那里鉴别。

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董必武老先生看了后亲笔复函,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等三个一大文献的内容,在没有出现中文原版之前,这是比较可靠的资料......

董老先生的复函,说明了这份资料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可以这样说,在大洋彼岸的韦慕庭教授查出一大文献的资料前一年,中国已经从苏联那里得到了一份可靠的资料,但是,那份资料并未公开,只刊载在内部刊物《党史资料汇报》。

由于俄文版“中共一大文献”获得后,并未公开出版,美国的韦慕庭教授一直认为他们是第一个发现中共一大文献资料的。

12年后,在韦慕庭出版了书籍之后的1972年,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陈列部的李俊臣,在一本日本文献里发现了“中共一大文献”资料的信息,后来得知,日本文献的参照是美国出版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李俊臣到北京图书馆找书,竟然找到了一本英文版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

因为是英文版,这书并没有引起重视,也不知道在北京图书馆“躺”了多长时间,就和陈公博的论文在1960年才被发现一样。

有意思的是,英文版和俄乌版一对照,关于一大的文献资料基本一致,出奇的是,两个版本的《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中都缺11条。

无疑,都是参照了中文的原版。

“一大文献”的中文原版到底去哪里了?谁也不知道,毕竟,那些一大的代表们都已仙逝,而一大的代表中,能够坚持革命到新中国建立的只有毛主席和董必武两位,其他人要么是英年早逝,要么是退出党组织,要么是沦为叛徒。

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能坚持下来的,看来只是少数。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共一大文献资料的中文原版会突然出现,这个实在无法预料。只能拭目以待了。

当然,也可能永远不会面世......

0 阅读:0

翠彤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