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炙甘草汤。
这是一张出自《伤寒论》的经方,迄今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
两千年来,它好比一双温柔有力的大手。在它的抚慰之下,中国人祖祖辈辈的心脏,才得以持续有力的跳动。
这个话,毫不夸张。
现在,请允许我首先给你讲一段真实的故事。我们来感受,炙甘草汤的魅力。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纪不大,才35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反复持续的胸闷和心悸,九个月不止。
这个人曾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心率最低的时候,每分钟才30次。经过综合诊断,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面对这么严重的心律失常,当时医生认为,必须安装心脏起搏器了。不然的话,这么低的心率,这么频繁的心率失常,说不定,患者有猝死的危险。
但是,35岁的患者不同意。他认为,自己不到40,就按了起搏器。这辈子不就废了吗?还能做什么工作?
于是,他转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结代、苔薄白、舌淡,患者自述容易疲劳,心悸,头晕。而且胸前特别闷。一测心率,每分钟才50次,最严重的时候才40次。看这个样子,的确是够严重的。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炙甘草12克,白参10克,干地黄40克,桂枝9克,阿胶10克,麦冬10克,麻仁15克,生姜10克,大枣30枚。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7剂以后,虽然还是有头晕、胸闷、心悸的感觉,但是明显减轻,整个人精神了很多。
于是,原方基本不变,继续投用。
45天之后,患者胸闷心慌等感觉消失,心率竟然提到最多每分钟80次。
原方不变,再投10剂。患者心率稳定在每分钟70次以上,诸证消失,心电图复查正常。
面对这样的治疗结果,从前主张安装起搏器的西医大夫十分惊奇。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是近些年,中医用炙甘草汤治疗顽固心律失常的典型验案。
现在,我和你一起研究下背后的道理。
你看,这个患者的问题,很明显,在于心律失常、心率太低。中医诊断,就是惊悸怔忡。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心跳不规律,不爱跳,跳得慢,或者说,是跳不动了。
为啥心脏会这么倦怠、不爱干活呢?
我们从患者的全身状态上找原因。你看,此人舌淡,主血虚。易疲劳,主气虚。气血不足,他的心脏就没有跳的动力,所以心率失常 、心悸心慌,胸闷头晕。
由此可见,患者的问题,在于心气心血不足,气阴两伤啊。
你可能会问了,患者才35岁的年纪,怎么能虚弱成这个样啊?这个,就没法说了。每个人的先天体质不一,禀赋不一。患者会出现什么情况,实在是无法确定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补益患者心中的气血,温通心中的阳气。心气心血足了,心脏有力了,他才会好起来。
你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炙甘草12克,白参10克,干地黄40克,桂枝9克,阿胶10克,麦冬10克,麻仁15克,生姜10克,大枣30枚。
好了,这个配伍,我现在告诉你,就是前面提到的,古方炙甘草汤的的具体应用。
我们看一下炙甘草汤的原方吧。
它的结构是: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50克,桂枝9克,阿胶6克,麦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10枚。
所有这些,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医案里的应用,和它几乎完全一致。只不过,每一味药的具体用量,稍有不同。
这个炙甘草汤,您记住了,它可以益气养血,通阳复脉,是治疗心之气血两虚的传统方药,临床应用率很高。就补心气来说,炙甘草、人参(医案里的白参是人参的一种)用于补气。生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则用于补心中阴血。大枣健脾养血,生姜和桂枝,辛温走窜,温通心中血脉,振奋心阳,令其气血得以周流。所以说,这个炙甘草汤,是温补心中气血、振奋心阳、温通心脉的良方。它对于气血两虚所致的心律不齐、心率偏低、心中悸动,有很明确的疗效。适合它患者,一般是虚弱少气、身体乏力、舌光少苔、脉结代、心动悸不已。
今天,文老师为啥和大家讲这个呢?
因为心跳这个事儿,是我们最容易感知,也是最应该重视的生命体征。
对于一部分中老年、老年人来说,如果常年坚持体育锻炼,这个时候心跳缓慢而规律,那是正常的,无所谓。甚至可以说是好现象。
但是,你没有这样的体育锻炼习惯,却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出现顽固的心律失常、心率偏低、心电图异常,这就得重视。有些老年人如果不体检,他是不知道的。有的,即便发现了,只要影响不是很大,仅仅偶尔心慌心悸,或者倦怠乏力,他也不重视。这是比较危险的。
对这类朋友来说,炙甘草汤,是应该了解和重视的古方。说不定,它可以帮你改善现状。当然,就具体应用而言,我们应该积极看中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随证加减,调整用量。这里前提,是证属心中气血阴阳两虚。这个前提,很关键。不是这个症候,就不能用。
总之,炙甘草汤,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给了我们华夏先民以无尽的帮助。对这份遥远的馈赠,我们即便一辈子用不上,也要牢牢记在心里。这是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
好了。这个事儿,就说这么多吧。我感谢你的阅读。
卡特兰
谢谢文医生!
飞天鹰
大中华应该大力发展中医,造福人类
交易员
[点赞][点赞]
垄上行
很好[点赞]
风华神州
文老师用朴实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准确的词句,博大的爱护,给我们讲述中医治病救人的道理,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