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3年,大小金川地区叛乱,清廷急需平叛。两位起点截然不同的武将——海兰察和乌尔登,因叛乱而相交。可是,就在乾隆帝设下的庆功宴上,一个选择了美人,一个选择了官职,从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那一年的庆功宴上,乾隆帝突发奇想问道:“尔等立下汗马功劳,朕该如何赏赐?”乌尔登本来出身贵族,年轻时即被召入宫中担任侍卫,他不假思索地请求继续效命边疆,而乾隆微微皱眉,似乎已洞悉了他的野心。而出身低微的海兰察则谨慎回道:“臣只是个粗人,不如赏几个美人让我也沾沾皇恩。”这种请求反倒让乾隆更加满意,从而为海兰察铺平了未来的道路。
几年后,乌尔登奉命镇压和卓地区的叛乱,然而这次他的疏忽轻敌让他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一失误不仅断送了乌尔登的前程,还被乾隆视为反心初现,从而被斩首示众。而同样在战场上的海兰察却因在乾隆前表现出对美色的贪念而获释,只被削去爵位保全性命。
叛乱时期的乾隆帝急需用人。乌尔登和海兰察各显其能,将刚刚崛起的叛军一举击溃。但此时的乌尔登锋芒毕露,却没有意识到乾隆皇帝对军权的深度戒备;而海兰察的直白反倒让他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乾隆看中了乌尔登的“心机”并没有当场发作,只是暗中留心他的行为。几年后,乌尔登在和卓叛乱中的失败成了乾隆断然处死他的导火索。
早前的中奖布置让海兰察得以在关键时刻避开了危险。乾隆的斥责并没有真正伤害到他,反倒让他认识到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讨好主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乌尔登本可继续崭露头角。然而,他的一次次志在必得让乾隆感到威胁,最终死于一次次的疏忽。而海兰察在被微处分之后,仍得以继续为乾隆效力,认识到了只要谨小慎微,乾隆的信任便不会远去。
而后,乾隆再次重用海兰察,让他在更多的战役中建立功勋。海兰察更懂得用言辞奉承和态度谨慎来维护自己的地位,一步步被乾隆提拔,成为乾隆的亲信。
历史的洪流中,乾隆和他的宠臣们上演着爱恨情仇的戏码。乌尔登的贸然请求导致了他后来的不幸,而海兰察的聪明和谨慎却使他避开了风波。乾隆对海兰察的嘉奖不仅让他成为忠诚的大将,也让他在最后的岁月里获得皇帝的谥号。
在乾隆的统治下,海兰察精通如何做一个躲避锋芒的臣子。即便风言风语不断,他仍能独善其身并得到乾隆的信任。乾隆对他的重用使那些同僚的嫉妒无处发泄,而海兰察也保持着一颗低调谦恭的心。
乾隆帝执政数十年间,海兰察与乾隆相互成就。乾隆的信任让海兰察从默默无闻的小卒成长为掌握兵权的大将,两人的成功亦推动了清王朝的稳定和延续。海兰察在乾隆对其轻微斥责后仍旧伸张正义,为己谋划,最终成为一代名将。同样在乾隆统治末期,海兰察去世,乾隆亲赐谥号并追封其入昭忠祠,以表彰其功绩。
海兰察的一生充满了对权力的把握和审时度势,他懂得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保全自己。相比之下,乌尔登的自视甚高与志在四方成为了他跌落的原因,而海兰察的隐忍与灵活则让他的荣耀延续到最后。
乾隆一场宴席上的赏赐问题,就这样在无心之中决定了海兰察与乌尔登的不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