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乌江自刎的项羽,很多人会扼腕叹息,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也不吝惜笔墨的对项羽进行赞美。还有人用“世无英雄,竖子成名”,来为项羽感到不值,项羽自己也不明白,那个被自己多次打败的刘邦,为什么像个小强一样,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反而是越打越强,最后在垓下之战中,刘邦彻底击溃了楚军,把项羽也逼上了绝路。
论军事指挥才能,项羽说自己是第二,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有人会用“兵仙”韩信来抬杠,但是我要说的是韩信在楚军做执戟郎时,曾经多次向项羽献策而不被信用,于是很多人说项羽这个人刚愎自用是、不能够纳谏,但你去看看项羽不用韩信之谋的情况下,他是打了败仗呢?还是输了结果呢?似乎都没有,项羽用自己的办法,也同样获得了胜利,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项羽不用韩信之谋的原因,那就是韩信之谋未必比项羽高明。
如果是你的话,你久经沙场,你会放弃自己的想法,去采纳一个新兵蛋子,还是给自己把大门的人的意见吗?我想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我脑子又没进水,干嘛听一个小白的指挥呢?
因此,说项羽这个人一意孤行,是不太确切的,他并不是一意孤行,而是有绝对的自信,尤其是在军事指挥领域。
很多人说是项羽赶走了亚父范增,他身边本来就没有几个谋臣,还把范增这样楚汉时期的顶级智囊也排挤走,怎能不败?但事实可能和你想的大相径庭,范增是在项梁起兵时,便投入楚军之中的,他最有前瞻性的建议,便是让项梁拥立熊心,就是后来的天下共主楚怀王。项梁这么做的好处有两个:第一,是可以号召楚国旧贵族,项氏族人历代在楚国为将,如果自立为王则违背道义,很多楚国人就不会支持他了;第二,反秦这件事风险很大,自立为王也就把自己推到了风头浪尖上,还不如用一个傀儡来做名义上的头领,而自己则居于幕后,暗中来操纵一切。
接着就是项梁之死。项梁拥立熊心做楚怀王,想通过控制这个傀儡来掌控一切,但熊心这个傀儡做上了楚王之后,不甘心被人控制和驱使,于是他联络了很多人准备反扑。在定陶之战中,让项梁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被被秦将章邯击破!项梁在临终前,将项羽托付给了范增,并让项羽称范增为亚父,像父亲一样对待范增。楚军的新主将卿子冠军宋义,接受楚怀王熊心的密令,准备除掉项羽,他来到军中后,对大家宣称,有些人像虎狼一样,根本不能驱使,像这样的人,必须采取雷霆的手段!
不料却被项羽先下手为强,夺取了楚军的指挥权,并在巨鹿之战中,使用了破釜沉舟的办法,一战击溃秦军主力而令天下振动!所有人遇到项羽时,都得跪倒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起来,因为他们畏惧于项羽的勇猛,而在项羽的背后,则站着智者范增。
陈平本来是项羽的部下,后来因为怕遭到惩罚而来到了刘邦的军中,他为刘邦献策说:“楚军之中,计谋有范增,武勇有季布、钟离昧等人,这些人是项羽的左膀右臂,汉王如果想击败项羽,就必须先铲除他的羽翼!”刘邦问陈平说:“你看我该怎么办呢?”陈平说:“这个简单,楚军使者来访的时候,你只提范增不提项羽,处处以范增为尊,而故意忽视项羽的存在,这样一来,楚军使者回去后,把这些事、这些话转告给项羽,他们君臣之间便会产生隔膜!然后再由臣带上重金,去楚军中贿赂那些贪财好利之人,则大事可成!”
果然不久之后,项羽开始对范增的做派产生了想法,这个曾经的亚父,做事十分的强势,不允许其他人提出不同意见,就算是项羽也不能!对于范增的离开,可以说是项羽心胸狭隘,也可以说是范增作为人臣,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总是用强硬的方式与项羽沟通,怎能不招人猜忌呢!范增和晁错类似,精于大政而疏于保身,没有处理好和项羽之间的关系。
范增这个人作用很大,但说项羽没有了范增的帮助,项羽就必然会灭亡,却是言过其实了。
接下来说说韩信。楚汉之争的关键,就在于韩信的态度,因此,蒯通才去劝韩信自立为王,但韩信犹豫不决。项羽派说客武涉去给韩信做工作,替韩信分析利弊,但韩信还是下不了决心。
这个时候的项羽可不固执,龙且及三万楚军骑兵精锐,刚刚全都葬送在韩信手里,因此对于韩信这个曾经的执戟郎,他也不得不刮目相看。这说明项羽并不是个一意孤行的人,他是会审时度势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在项羽身上也同样适用。
最后的垓下之战,除了刘邦外,就是韩信、彭越和英布这三路人马最强,项羽不是输给了刘邦一路人马,而是输给了刘邦组织的诸侯联军。
尽管刘邦率先进入关中,但真正击溃秦军主力的人却是项羽,秦亡后项羽是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没有那么做,而是分封了十八路诸侯,自己为西楚霸王,恢复了战国时的分封制度。
但这么做是开历史的倒车,新兴地主阶级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利益,他们怎么可能支持项羽呢?且项羽在分封诸侯时,更看重出身和个人的好恶,而不是看重实力,这就导致被封的诸侯和未被封的人之间矛盾重重,分封后他们就立刻互相攻伐,导致项羽的部队在各国之间彼于奔命。齐国就让项羽深陷泥潭,而刘邦则借机不断的壮大自己,他用暗度陈仓的办法,先把章邯等三王剿灭,扫清了前进的障碍,而后又把支持项羽的诸侯,逐个消灭去其羽翼。
但刘邦还是数次败于项羽,是真的打不过呀!毕竟人家是战神!项羽这个时候的后方也出了问题,齐国又出现了叛乱,在首尾不能兼顾的情况下,项羽答应了刘邦的停战请求,划分了楚河汉界,双方暂时罢兵休战。但楚军刚一撤退,汉军便违背了承诺,追着楚军掩杀过来,“刘邦这个匹夫欺我!”项羽忍不住大骂起来,但人家刘邦就这么无赖,你能奈我何呀!在乌江之畔,项羽回头看着跟从身边的人,“我战无不胜,为什么会输给刘邦这个匹夫呢?”项羽意识到了非战之过,但具体是什么原因,他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搞不明白!
利益分配不均,这才是导致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首先他分封诸侯时,利益分配不均,没让那些有实力的人满意,而是把一些能不配位的人,放到了他们不能驾驭的位置上去,这就人为制造了矛盾,导致分封诸侯后,天下就再次陷入了混战;其次只信用龙且、季布、钟离昧这些人,导致几个人吃肉,其他人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跟着你混,难道不是想有个好前程吗?
但这也不怪项羽,作为军事家来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他作为政治家来讲,却是不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