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盟宣布将在7月4日对“出海顶流”上汽集团征收综合至高48.1%的临时额外关税,全球市场瞬间波动。此项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对上汽集团的巨大冲击,更是在中欧电动汽车市场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在此背景下,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6月20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严正声明,对欧盟在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上所采取的破坏公平竞争的汽车临时关税,“中方坚决反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何亚东指出,欧委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向中国电动汽车及电池企业索取大量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等敏感信息,远超出反补贴调查所需。欧方有关做法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罔顾世贸组织规则,破坏公平竞争,损害全球绿色转型和开放合作的良好环境。从何亚东的表态看,这些行动披着保护本土产业的外衣,实则掩盖了更深层次的复杂动机。
这一表态证实了媒体此前的相关报道,上汽集团被顶格区别对待并非毫无缘由。早在5月9日,路透社即报道,上汽集团已按照WTO和EU规则,提供了所有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必要信息,但诸如电池配方等商业敏感信息,不属于“必要信息”范畴。6月12日,欧盟中国商会在声明中指出,欧盟在反补贴调查中存在滥用调查权力的行为,调查方向和领域已超出反补贴调查的范畴,对企业提出了不合理且超出企业举证范围的要求,同时,未给予企业和各利益相关方充足的时间进行应答和举证。
此前,欧盟委员会宣布,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7.4%-38.1%不等的临时额外关税。领军企业上汽集团因“不配合调查”的莫须有理由,被威胁征收38.1%的税率(原来的欧盟汽车关税为10%,最终关税税率将增至48.1%),其他企业的关税税率则在27.4%至31%之间。欧盟对中国车企区别性加征关税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想“杀鸡儆猴”分化中国车企阵营,捡软柿子捏,从而获得他们所需的技术和商业机密。
多年来,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在全球市场已赢得尊重和认可。尤其是上汽MG,以创新技术及强大产品力在欧洲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数据显示,MG已连续5年蝉联“中国单一品牌出口冠军”,2023年全球销量超过84万辆,在发达国家市场代表着中国汽车稳步前行。每10台出口欧洲的中国车中,就有7台是MG,累计出口已达220万台,预计今年将突破300万台大关。上汽MG品牌旗下的纯电主力车型MG4 EV在2023年海外累计销量突破13万辆,荣获欧洲紧凑型纯电车销量冠军和中国新能源车型出口冠军。
基于以上数据和成就,欧盟对上汽MG的打压其实是对中国汽车出口欧洲市场主力军的针对性封锁。尽管如此,上汽MG依然对在欧洲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欧盟加税的本质反映的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一事实并不会因加税而改变。我们相信,随着中国车企竞争优势日益提升,欧盟最终会取消这些不合理的关税,因为真正受损的将是他们的消费者。欧盟应当彻底取消不合理不公正的临时保护措施。
上汽MG并未为了自身私利而放弃整个行业的利益和安全,他们坚持正当立场,牢守底线,呼吁所有中国车企保持步调一致,共同对外,绝不能让不良阴谋得逞。
6月22日,商务部与欧盟就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正式开启磋商。让我们共同期待并密切关注事件的后续发展。你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