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将至,祭灶都有哪些讲究?

从霜谈地 2025-01-29 01:03:12

小年将至,祭灶都有哪些讲究?

甲辰年农历年十二月廿三,这天在潮汕有一个习俗“神上天”(也有叫“公上天”)。这是潮汕人过年前要做的一件大事,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举行“送神上天”这个仪式。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地区大部分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

小年的传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街上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扫尘土,剪窗花等习俗。人们为了来年祈福求平安顺,常常在灶王像两边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的对联。

潮汕民俗传说 《风俗通义》中记载所祀小神就有司命这位帝君,他主管专职为和生命有关的事物。《管子·囿蓄》说:“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屈原《楚辞》称司命帝君主灾咎、主寿。

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台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令菩萨"或"灶君司令",泉人一般称"灶君公"。传说他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官。"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这算是一个民间传说了,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一些甜瓜啦,灶糖啦什么的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在潮汕地区,这位灶神叫“申面公”,正确的神名是司命帝君,简称司命公。

潮汕民间节日习俗,“神上天”在农历十二月廿四。这天,要备用最粘的糯米做成的粿加上花生、芝麻和糖,或煎薄饼卷红糖作为供品拜司命帝君,即灶神。传说灶神与各家关系最为密切,每个人一年做了什么好事坏事,到了“神上天”这一天,他都要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有什么说什么,毫不隐瞒。潮汕有句俗话叫“司命公直奏”,意为实说。有些人做了亏心事,生怕司命公直奏玉帝,怪罪下来担当不起,于是想在灶神上天之前把他的嘴粘住,使他上天说不了坏话。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过小年的时候,要吃甜食,叫灶糖,以灶糖供奉灶王,其本意是希望灶神到天上去多给天帝讲好话,以便降福人间。 所以,讲好话这个就特别的重要,看似迷信,其实换一种角度来理解,这与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一致,都是希望我们做人要常说柔和语言,多赞叹别人,不要说粗口、恶语伤害别人。所以大家不要忘记了,在今天吃灶糖的同时,不是希望灶王替我们讲好话,而是我们在生活中要时时赞美别人,多说“好话”称扬别人,如此我们的人际关系就自然通达,一切所求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我们的福报了。《太上感应篇》云:“祸福无门,惟己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此,福不是上天赐的,而是我们自己努力修来的。民间祭拜灶神,把锅鼎拿到屋外巷头清除烟渍,俗称“耙鼎”,这与佛教中扫尘的意义相同,扫除自己内心的尘垢,“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拭,未使惹尘埃”。潮汕一带传说中的司命公原是一个穷汉,古时玉帝小女儿看中了他,偷着下凡与他结婚。这事被玉帝知道了,心里动怒。按照天规,玉帝把亲生女儿打下凡尘,不准再回天宫。王母娘娘疼爱小女儿,就出面求情,玉帝才答应女儿和其丈夫成亲,并准许每年腊月二十四日回天宫一次,正月初四又得返回人间。同时封女婿为司命帝君。司命帝君深知民间疾苦,每年上天都向玉帝说情给人间粮食。可土地神也向玉帝禀告,说凡夫俗子糟踏粮食。玉帝听了生怒,就令司命帝君察看百姓善恶,禽畜兴衰事,回天宫首先必须奏明这些事项。司命帝君回到人间,跟邻居和亲朋说起这件事。邻居和亲朋便在自己的灶头用半截瓦筒糊在烟囱旁,贴上写有司命帝君神位的红纸,于腊月廿四日奉祀祭拜。百姓知道这件事,一传百,百传千,四乡六里,纷纷安上司命帝君神位,诚心祀拜。正月初四一早又虔诚接神落天到人间。腊月廿四日天一亮,妇女们须起床,先把锅鼎拿到屋外巷头清除烟渍,俗称“耙鼎”。从这一天起,要等到神落天才能再“耙鼎”,意思是不要惊动司命公。天亮了,神要上天,人们就把已经煮好的一碗糖粥、一盘红糖、一碗水、一盘米、四只纸马放在鼎盖头祀拜。家家要把一张红纸马和鹤的四方纸烧化在灶前,给灶神当坐骑。主妇们还要把香炉里的香枝、金花、红绸等送走寺庙焚烧。因为送神上天之后,神便到天上去赚钱回来与家人同用,所以不便再拿旧东西给神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俗谓送神上天言事之日,其风俗活动是祭拜灶神。

神要上天,家家要把一张印着红色马和鹤的四方纸烧化在灶前,给神当坐骑。主妇们还要把香炉里的香骨、金花、红绸等拿到溪边烧掉,洗净香炉。因为送神上天之后,神便到天上去赚钱回来与家人同用,所以不便再拿旧东西给神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俗谓送神上天言事之日,其风俗活动是祭拜灶神。在潮汕地区,这位灶神叫“申面公”,正确的神名是司命帝君,简称司命公。  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祀拜时,先烧三炷清香,然后跪下,口里念念有词,祈求司命公上天多说家门的好话,多降福到家门,在新的一年里能养好大猪。烧香完毕,就让司命公携带这些礼品上天。为了使司命公尽快安全到达,祀拜完毕又烧了两只纸马,让灶公婆夫妻俩乘上天马,直奔天宫,减少劳累。送司命公上天后,各家各户就清理室内卫生,把老年贴的各种老爷神符撕下来,把香枝取下来,恭恭敬敬地盛好拿到村旁堆在一起,意思是如果玉帝不信司命公的话,再派人巡视时,看到人间百姓真的把村社家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又虔诚地祷求玉帝赐福赐寿,不会再有谎言。从此,玉帝更加信任司命公,把为百姓消灾咎、添福寿、增五谷、饲大猪诸事交由司命公司命。百姓也更加崇拜他了。

0 阅读:6
从霜谈地

从霜谈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