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解释,二次曝光本是一种凭机遇的拍摄方式,让一个被摄物体在同一画面中出现多次,从而呈现出迷幻的瑰丽效果。范冰冰所饰演的宋其正是这个象征符号。真实与幻境交织的两段故事,仿佛都是幻影,峰回路转的结局是真实么,或许也只是海市蜃楼而已。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二次曝光》的故事背景来自于蔡骏的《谋杀似水年华》,导演借鉴了故事,也创新了剧情,其中相同的重要几点有:
一是丝巾,比较起书中的来自伊朗限量版的Esfahan紫色丝巾,电影中的橙色少了些神秘感,多了一份暖意,也是导演重要的创意。黄丝巾代表对爱人的期待和祈祷,希望离散的爱的人平安。放到电影中它却成为杀人的工具,一次是幻觉,宋其杀死了闺蜜小西;一次是现实,宋其的父亲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他们都在愤怒、不解、失望中杀死了自己爱的人。现在想来,导演是想用这种爆涌的恨宣泄极度的爱,正所谓爱有多少便恨多少。然而时过境迁后只剩下深深地怀念和悔恨,电影中的父亲最终便是这种悔恨离世,所以他才会想要女儿走到哪里把自己带到哪里,他想要的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而已。
二是闺蜜与男友的奸情。其实这点说它相同有点牵强,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有变化,只能大而化之的概括书中是现实,电影中是幻想的。书中和闺蜜有奸情的男友并不是自己真的爱的人,描述也只是一笔带过。而电影里却是重要的剧情,如果宋其没有幻想中的强烈的背叛感便不会有后面的真相挖掘。
三是挖出来的笔记本。书中是闺蜜遇害后从她家中的小院里挖出来的,电影中也是,但是笔记本的主人不是闺蜜,而是她的养父。正是这个道具让电影剧情峰回路转,倒叙回到十六年前,让梦一场的前半段回归。
四是女主角失去的记忆。书中女主的失忆算是一种选择性失忆,因为被迫与恋人分离而产生,痛苦的程度不及电影,如同蓝色生死恋里宋慧乔那句“因为不怎么想,长久就不会去想了”。而电影中的宋其是经历了亲眼目睹母亲被杀死,养父不同意她和男主的爱情与之分离,继而经历养父、生父的相继死去,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真相,赤裸裸血淋淋的现实令她极其痛苦的失去了记忆。尤其是对刘东的爱让其产生了各种幻觉。女警察揭穿真相时,很是认为她是精神分裂。电影的宣传册上导演把这种行为定义为幻觉症,是因为内心极端的渴望和爱的缺失或者一个重大事件引起的行为。我觉得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当有些痛苦记忆已经不能承受的时候,就会把它放在一个隐秘的地方,情愿幻化出另一个按自己意识发展的情境,这些情境便是她患得患失的内心。如同歌词里说的那样“ 爱能成魔能成疯,此时迷恋彼时恨,怨不得人,怨得不到的人 ”
比起《观音山》这次李玉添加了些许商业元素,悬崖边开车时的航拍镜头以及她跳进水中的水下镜头,从视觉效果来说,这样的非常规的拍摄手法增加了影片的观赏度,满足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的体验,作为一部并不太商业的电影转换下拍摄角度满足下受众的视觉享受还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一部心理悬疑片,很重要的环节便是以何种方式、怎么来向观众解释真相。片中在揭开女主心理伤疤的重要故事点,是借助于警察和医生共同帮助寻求真相,宋其父亲的解释环节,这些解释和交代的手法做的并不好,观众并不喜欢这种直叙的方式,会有剧情拖沓的感觉。
整部电影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打破了线性结构叙事的平铺直叙,人物主演角色的性格很丰满,故事的时间线也很清晰,讲故事这方面是合格的,但论及达没达到高智商的悬疑片的程度,我只能说尚未可。很多人看后会想到诺兰的《记忆碎片》,《盗梦空间》,和林奇的《穆霍兰道》,放弃自我的无逻辑电影。其实从电影产生就是心理电影,声光影的各种结合,引导观者的认知过程。一部好的悬疑片会在有限的时间长度、手法内,将影视艺术从讲故事者变为引导者,从而给观者提供自己想象与发展的开放空间,会以多种电影技法混淆真实和幻觉以制造悬念,从而达到让观众先是云里雾里,最后恍然大悟。二次曝光中的借鉴了上述几部经典,但是有一个我认为最大但是无法改变的叙事,就是把一切记忆缺失和幻觉消失,都归于童年的创伤和重大刺激的后遗症,故事中的那些误会、迷惘、调查,略显单薄。但这是导演设置的故事中心环节,一旦改变整个故事也就变相了,这也就关系到导演对于剧本的把握整合程度了。虽然片中有不少隐喻的无叙事部分,比如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行驶,是寻找父亲和真相的心理状态;一次次潜水的画面也许是为了寻找记忆点。但是这些环节没有很好地前后铺垫,本身无叙事的画面就是一项很难把握的情节,如何不显得突兀需要创作者细节关注。
https://mp.dayu.com/dashboard/article/write?spm=a2s0i.db_index.menu.3.50b11bb7V0qz2d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李玉和范冰冰的第三部作品,商业和文艺的结合体,文艺性质依旧较高。片头不断晃动的镜头带来的一种虚无缥缈的凌乱感,范冰冰贯穿整片的异于常人的惊恐、迷惘、兴奋、怀念、温柔、怀疑等表情。李玉是一位一直执着关注女性精神世界的导演,源于女性本质的细腻和柔情,这次她让范冰冰更收放自如的表演,依旧把山水画面移植片中,以渺小的个人人生衬托自然的广袤,让我们在追求物质的时候想想应该把心灵放置在何处。片中女友、闺蜜和男友的关系便是李玉的质问:“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底线在哪里?”
最喜欢电影里的一个场景,宋其独自自驾在无尽头蜿蜒的高速公路,广袤荒芜沙漠,凌乱的长发梳成长辫子,最后到达新疆,下车卖东西,宋其走向一群骆驼,轻轻地摸摸了他们,远处,是一大群被赶放的牛羊。这段空白的纪录无疑体现出导演的拍摄心理和风格,也是这部片子不能完全对半化为商业性质的原因,因为导演依旧坚持艺术性。
看拍摄花絮,范冰冰应该是个很尽职的演员,好演员碰到了好导演,化学反应便产生了。纵观电影界导演和演员互赢的模式很多,女性互赢的却很少,因为更需要互相理解,李玉让演员自由发挥的自然拍摄方法也许不适合其他的演员,但对于她们的组合却是最佳的,对于片中其他几位也是很好,比如冯绍峰,比起鸿门宴传奇中的项羽的框架多了随性的爆发,不光是眼神迷人,心理表现方面也更多了些。这种拍摄方式对于新一代导演是可借鉴的,毕竟自然才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