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专家称“冈村宁次是徐达的后人”,这是真的吗?可能性很低

殷红如似血 2024-12-25 10:53:38

2018年九月的一天,安徽省肥东县竹塘社区山徐村82岁的村民徐承业,带着厚厚的几本族谱怒气冲冲地走进了肥东县博物馆。

一见到副馆长彭余江,徐承业马上拉住他的手说:“彭馆长,我孙子告诉我说,现在网上有人说日本大战犯冈村宁次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后人,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我们才是徐达的后人,麻烦彭馆长一定要帮我们澄清一下啊!我们可不想和那个日本鬼子有任何交集!”

说到这里,老人将几本族谱塞到彭余江的手中,一边打开一边说:“这套家谱是1920年修订的,记录了我们山徐村敦本堂这一支徐达后人的来历。我们是从徐达的长子徐辉祖一支,后来徐达第六世孙徐文华从江西婺源迁徙到这里定居,算起来是徐达第20世后人!”

在此之前,彭余江也在网上看了一些“冈村乃徐达之后”的说法,说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的后人中有一个叫徐青山的,此人乃是徐达长子魏国徐辉祖这一支的后人,被封为魏国公。1644年明朝覆灭时,因不服满清强制汉人留发的规定,设法逃往东瀛,后到一个姓冈村的武士家里当了佣人,从此改姓冈村。冈村宁次就是这个徐青山的后人,因此也是徐达之后。

看到这些消息后,彭余江也上网查过消息的来源,但一直没有查到任何证据。而徐承业的这次上访,更坚定了他将这件事弄清楚的决心——绝不能让一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辱没我们的民族英雄的名声!

一、

根据史料记载,徐达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徐辉祖、徐添福、徐膺绪和徐增寿。长子徐辉祖袭封魏国公。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徐辉祖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坚定支持者。朱棣进入南京后,徐辉祖坚决不承认朱棣这个皇帝。朱棣本想杀了徐辉祖,但因为当时局势未稳,加上自己的妻子是徐辉祖的姐姐,于是下令将徐辉祖囚禁。永乐五年,徐辉祖郁郁而终。

徐达的次子徐添福早夭;三子徐增寿和哥哥徐辉祖相反,在“靖难之役”暗中帮助朱棣,事败后被朱允炆亲手杀死;四子徐膺绪曾任中军都督佥事,于永乐十四年去世。

既然网上说冈村宁次是徐辉祖这一支的后人,彭余江便将调查的重点放在了徐辉祖这一支上。

徐辉祖死后,其魏国公的爵位被保留了下来,由其子徐钦继承。之后又传承了徐显宗、徐承宗、徐浦、徐壁奎、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和徐文爵,共计十一代。由此可见,朱棣对这个曾反对过自己的大舅哥一家,还是有情有义的。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朱棣保留了徐辉祖的魏国公的爵位,但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实权。这一状况一直保持了数十年,直到明英宗复辟后才有所改变。

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任命当时的魏国公徐承宗担任南京守备,原因是在明代宗废立太子的过程当中,徐承宗站队正确。史学界普遍认为,这个任命也意味着祖孙三代的努力,魏国公家族己与朝廷实现了和解。

根据周忠先生的研究,南京守备不仅要承担南京地区的日常行政事务,还要承担南京地区的军事防御事务。

在徐承宗担任南京守备期间,南京地区发生了刘清领导的暴动。在镇压暴动的过程中,徐承宗始终尽职尽责,冲锋在前,很快平定了这起暴动,受到皇帝的嘉奖,朱祁镇甚至委托他代替自己前往南京祭祀孝陵。这在当时,可是无比荣光的一件事。

徐承宗去世后,其子徐浦袭爵,并得到了每年都在太祖以及孝慈高皇后忌日祭祀孝陵的资格,可见皇帝对徐家的恩宠。

接下来的上百年间,徐达的这一支后人徐壁奎、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鹏举依次袭爵,一直延续着魏国公奉祀孝陵、掌管军府、担任守备等职能。

二、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灭亡时,在位的魏国公并不是网上说的那个后来跑到日本去的徐青山,而是徐弘基。此人在崇祯帝上吊自杀后,曾经率领大臣们在南京迎立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继位,并上疏朱由崧,建议他“固民心,择首辅、选名将、议战守、严赏罚”,率江南军民与清军决一死战。

可惜的是,朱由崧信任奸臣马士英、阮大铖,只知吃喝玩乐,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还幻想“联虏平寇”,与吴三桂联手将清军赶出关去。徐弘基屡屡上谏,朱由崧都置之不理,徐弘基也因此忧愤而死。那这位弘光帝朱由崧,最后也被清朝的豫亲王多铎活捉,押到北京处死。

徐弘基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徐胤爵、徐文爵和徐仁爵。徐弘基死后,长子徐胤爵接替了魏国公这个爵位。但这位末代魏国公是个软骨头,弘光帝被清军活捉后,忙不迭地投降了清朝。从此明代“魏国公这个爵位,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相比徐胤爵,他的两个弟弟徐文爵和徐仁爵的表现倒是可圈可点。徐文爵在南京城破后,潜入吴江招兵买马,准备起兵抗清,后因兵败被杀;徐仁爵则逃到浙江,后来在台州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被封为定南伯。永历八年,徐仁爵在攻打崇明岛的战斗中牺牲。

从上面的史料中可以看到, 整个明朝十一位”魏国公“里,就没有一个叫做徐青山的。那么这个徐青山会不会是魏国公的旁支呢?带着这个疑问,彭余江又进行了调查。

你还别说,彭余江还果真查到了一个叫徐青山的。

这个徐青山原名徐上瀛,青山是他自己起的号,史书记载他是江苏太仓人,是明末一位音乐家。

据《国榷》记载,明朝末年,国势飘摇,徐青山有为国效力的愿望,但苦于没有恰当的机遇。有一次京师来的官员陆符听他弹琴,曲终之后,问他是否愿意进京效力,他喜出望外,连忙夸跃自己的武艺,不料陆符却连连摇头,说:不是看中你的武艺,而是看中你的琴艺。崇祯皇帝很喜欢弹琴,他弹的《汉宫秋》学自蜀人扬正经,远不如你弹的那样气韵生动富于感情,我想把你介绍给皇宫主管琴事的太监琴张公,以便为皇家效力。

徐青山听后,觉得能有机会北上赴京也是难得的事,于是答应下来忙着整顿行装,准备随陆符晋京,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出发,北京已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攻破,他们的北上之行只得作罢。

据陆符在《大还阁琴谱》序中记载,弘光帝在南京登基后,徐青山曾经“弃琴仗剑,诣军门,请自效”。当权的马士英看不起他,于是给了他一个低级职位,徐青山大失所望,遂“隐居吴门,寓居萧寺”,从此不问世事,专心研究琴艺。

为了增进琴艺,徐青山与志同道合的陈星源、严澄、赵应良、陈禹道、弋庄乐等人结成了琴川琴社,后人称之为“虞山琴派”。之后徐青山四处收集民间琴谱,整理出了《大还阁琴谱》一书,并提出“若迟而无速,则何以为结构?”的观点,从实践到理论弥补了当时人们喜爱慢曲,不喜欢快曲的缺陷。后世音乐评论家胡洵龙在《诚一堂琴谱》中肯定了徐青山的这一贡献,称他“踵武其后,稍为变通,徐疾咸备,今古并宜”。

1662年,徐青山在江苏去世,享年八十岁。终其一生,他从未去过日本,更没有去过什么日本武士家当过佣人。

三、

有了这些证据后,彭余江先后在《合肥晚报》和国内数家网站撰文,以无可辩驳的证据,驳斥了“冈村乃徐达之后”的说法。

在文章中,彭余江认为“冈村乃徐达之后”的说法,是有些人故意对日本侵略者的一种“美化”。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早有定论,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的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评价历史中的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殖民与反殖民的价值标准不容混淆,更不容否定。任何史事实、企图美为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罪行辩解的言论,都应遭到谴责。

彭余江还拿出了肥东县竹塘社区山徐村徐氏后人保存至今的族谱作为证据。这些族谱共有8卷,清楚地记载了山徐村这些姓徐的,是徐达第六世孙徐文华的后人,于隆庆年间从江西婺源迁徙到这里定居。

族谱显示,搬到肥东后,这些徐达后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5代。当年他们搬过来后,还曾修建过一座徐氏宗祠,可惜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毁,如今只剩下祠堂门前的一个石鼓。

彭余江曾亲自去看过这面石鼓,上面的图案刻的是当年徐达指挥千军万马,大破元兵的画面,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却依旧清晰可辨。。

彭余江的文章发表后,江苏如东县新光中学退休教师徐永德,带着一摞资料慕名找上门来,说在江苏如东,也有徐达的后人。

据徐永德带来的族谱显示,江苏如东的这一支,是徐达的后人“贵八公”于从南京迁到如东的。至于这个“贵八公”到底是谁,由于家谱有所缺失,还需要考证。

据如东这支徐姓后人故老相传,贵八公当时从南京一路向东,途经苏州阊门、昆山,最后到达如东。如今徐氏已成为如东的一个大姓,人数已突破了两万人。

“解放前,这本族谱还有四十多卷,遗憾的是,很多卷都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只留下了七、八卷。”徐永德遗憾地说。他这次来找彭余江,也是希望能通过彭余江,联系上更多的徐达后人,最好能搞清楚“贵八公”到底是谁。

目前,江苏如东的徐达后人,已与安徽肥东的徐达后人建立了联系,也祝他们能找到更多的徐达后人,将徐达英勇杀敌,重情义,忠诚爱国的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

中新网:《安徽肥东千余户徐姓村民系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后人》

《现代快报》:《徐达后人现身江苏如东》

0 阅读:9
殷红如似血

殷红如似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