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王近山到南京后,得知聂凤智家无煤生火,大怒:把我的煤拉去

历史学馆 2023-12-29 21:07:14

毛主席:太岳有个好汉王近山

1943年10月,蒋介石调转了战争的矛头,将目标对准陕甘宁边区,而陕甘宁边区地带也是我党中央的根据地。

时任389旅团长的王近山,率部驻守太岳。

王近山忽然奉命率领一支部队前往延安,以保护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为首的重要人物。

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10月20日,王近山率领一支千余人的部队出发了。

前往延安的路上,敌军大多都有重兵把守,所以王近山所率领的这一支千人队伍,都经过了易容。

这一路,得益于沿途的地下党员协助,他们一同连夜赶路,白天则寻地隐蔽,经过两日的跋涉,终于在第22号临近延安。

这一天,王近山等人抵达韩略村,途中,他们看到了许多车辆,都是敌方运输的。王近山对此感到疑惑,这些车辆究竟是要开往何处?

王近山从当地地下工作人员处得知,韩略村既是敌军的大本营,也是敌军的“心脏”。

也正因为如此,韩略村的敌人才会放松警惕,毕竟日本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他们的眼皮底下,竟然还有一支上千人的部队。

另外,韩略村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着大批物资,运往“扫荡”地区,又装满了“扫荡”地区的物资。

王近山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然后,他赶紧召集手下,召开了一次会议,说道,“我们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已经刺穿了日本人的心脏,如果不能给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我们这口气,就咽不下去了!”

下面的人都是同仇敌忾,支持他的计划,所有人都对这场伏击充满了期待。

在周密的安排下,韩略村的伏击行动正式展开。

对方的货车驶入韩略村的道路,这条道路两边都是陡峭的山崖,非常陡峭。

第一辆大货车与一名扛着柴火的农夫撞在了一起,转眼之间,农夫就不见了踪影,柴火也随之燃烧了起来。

当敌人察觉到不妙时,两侧山崖上的玉米垛和干草垛,都变成了八路军的士兵,手榴弹和炸药包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后方的十几辆大货车和三辆小轿车,都被逼得停下了脚步。

后面的几辆车,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炸弹砸下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吓得四散而逃。

剩下的120多人,只有3人逃入了附近的树林,其他人都被杀得干干净净。

这一场突袭,把敌军吓破了胆,万万没有想到,八路军居然有上千人之多,而且还能在他们眼皮底下埋伏!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盛赞王近山:“太岳好汉王近山,敢打无命的仗,着实魄力十足!”

与妻子闹矛盾

王近山与韩岫岩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相遇,婚后虽相处时日无多,但二人情感深厚,共同育有八子。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他们之间就有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是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外界就不得而知了。然而,按照女儿王媛媛的说法,这场冲突,就是从她被送走的那一刻开始的。

韩岫岩因为王近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铁民,跟自己的丈夫吵得不可开交,还发过誓,这辈子再也不想要孩子了。

夫妻俩都是好强的性子,一旦吵架,谁也不肯让步,结果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王近山这个暴脾气,甚至在家中砸了不少东西……

两人争执不止,不仅是因为孩子的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跳舞而起。王近山特别喜欢跳交际舞,在夫妻二人感情好时与韩岫岩经常一起跳舞,然而二人争执后,韩岫岩就果断拒绝再与他跳舞。自此,韩岫岩对王近山跳舞心生厌恶,尤其反感男女手牵手共舞。她曾说:“男女共舞,难免有问题。”

王近山因为战乱的缘故,脚上的鞋子总是一高一低,以保证正常的行走,韩岫岩曾经嘲笑过王近山:“他虽然是个瘸子,但跳舞的时候,还是很利索的。”

而让两人决裂的原因竟然是韩岫岩的妹妹。

那时,韩岫岩因工作繁忙,无法陪伴热衷舞蹈的丈夫,于是将妹妹韩秀荣接回家中,与王近山共舞。然而,韩秀荣刚从大学毕业后,性格开朗,对王近山产生了好感。

看到丈夫与妹妹谈笑风生,周末还一同出门跳舞,韩岫岩心生疑窦,对丈夫的信任逐渐减弱。从此,无论王近山上班还是参加会议,韩岫岩都会详细询问。结果,两人频繁争吵,日子不得安宁。

韩岫岩非常伤心,所以,倔强的她采取了强硬的方式,找到组织,妇联,向组织汇报,要求组织处理老公的“作风问题”。她本来是想给她的丈夫施压,好让她的家人得以保全。

韩岫岩曾经多次申诉,要求组织还她一个公道,最后这份案件递交到了刘少奇手中,当即刘少奇就决定由组织上的同志对王近山进行思想沟通。

可是,当一听到自己的妻子将这种小事告至党中央,玷污了自己一身清清白白的名声,此时的王近山怒不可遏,甚至威胁要与韩岫岩离婚,并称:“若非你告至中央,此事或许还可以再商量,如今你已告至中央,我必须和你离婚,证明我的清白。”

本来,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韩岫岩跟王近山的事情,却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毛主席知道之后,亲自吩咐刘少奇去解决这件事。

王近山接到了来自军部的“最后通牒”。

只要把那份离婚协议书收回去,这件事就算过去了,不然肯定要被处分。

王近山的上级和同事都来劝他,让他把离婚协议书收回去,但是王近山坚决地说道:“我王近山一身坦坦荡荡,从没有昧着良心做事,我没有做的事情绝不能接受你的诬陷,我一定会离婚的!”

因此,1964年初,王近山与韩岫岩离婚。随后,中央对他作出处理决定:免去大军区的副司令员职务,降级为大校,开除党籍,并安排到地方工作。

王近山很快就被下放到河南周口西华县的黄泛区,当上了一位副场长,分管几千亩果园,王近山没有任何怨言,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始了勤勤恳恳的劳动改造。

王近山将军离开北京时,子女正在学堂读书,王近山觉得目前无法给予子女较好的教育,所以他坚决表示:“河南的生活实在太苦,不像在北京可以更好的学习,生活。”

在王近山准备出发时,保姆黄慎荣不顾家人劝阻,坚决要随王近山前往农场,负责照顾他的日常起居生活。得益于黄慎荣的悉心照料,曾在战场上多次负伤的王近山将军得以在黄泛区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王近山与黄慎荣在艰难的岁月互相倾慕已久,终于在1964年10月的一天结婚。几年的艰苦生活,并没有磨灭两人的感情,反而在患难中互相扶持,齐头并进,几年下来二人一共育有二子。

即便是在农庄之中,王近山也对自己热爱的军队念念不忘。

重回军队

在1968年,王近山受曾任部下、现任南京军区参谋长肖永银的劝导,向毛主席坦白自己的失误,并寻求重返军队工作岗位的机会。

1969年春季,北京举办“九大”会议,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王近山刚写的一封悔过信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简洁明了地询问王近山的近况。第二天,毛主席召唤许世友,询问:“世友,你不是想要王近山去你那里工作吗?”

“是的,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愿意。”

毛主席微笑着点头:“王近山的事,就交给你了。”

随后,毛主席与许世友谈笑风生,王近山目前所产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不久后中央军委随即发函,宣布了新的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的位置给了王近山,同时将他的待遇调高,调整为军衔六级(副兵团级)待遇。

王近山将军听闻自己即将复出,感动得眼泪汪汪,“党中央,毛主席,以及这些好同志,没有把我这个王疯子给忘了!”

南京军区的许多主要领导,都是王近山的旧部,王近山回来之后,级别还不如他们,但他们还是以“司令”相称。

军队里不少年纪稍小的军官,看到上司对下属如此恭敬地称呼“司令”,都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感觉。

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王近山就是那个让很多人都敬重的人。

就拿肖永银来说,他跟王近山共事了很多年,如今已经是南京军区的参谋长兼副司令员,也就是副司令王近山的直接领导。

如果是过去,王近山这个“刺儿头”,或许会有些桀骜不驯。

但如今的王近山已经今非昔比,身上的棱角已经褪去,整个人都成熟了不少,所以王近山并不在意两人之间的地位差距。

首先,他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还能找到一份工作,都是因为那些曾经对他有过帮助的人。

而且,在他这个年龄,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为党,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庸庸碌碌地过完下半辈子,他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工作上的事情,他并不在意,只要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

肖永银虽然已经是王近山的顶头上司,但私底下还是称呼他为“司令”,但在工作上,王近山还是很小心地维护着自己上司的形象。

就像王近山遇到什么重大的事情,就让肖永银出面,肖永银有事抽不开身,就让王近山代劳,同时在会议前王近山还特意交代,这次开会是肖副司令委托来主持会议。

聂凤智和肖永银一样,都是军区的副司令,只不过当时王近山已经是军长了,而聂凤智才是团长。

如今,就连王近山都要称呼聂凤智为“首长”。

但聂凤智对这位老前辈却是打心眼里敬重,甚至时常称呼王近山为“老首长”。

王近山知道这是一片好心,并没有刻意去纠正,但他并没有以一个高级军官的身份自居,而是主动向聂凤智汇报工作,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会来看望聂凤智。

一个寒冬的晚上,王近山让自己的儿子去拜访聂凤智,王近山的儿子登门拜访,让聂凤智很是感动,就像是见到了自己的老领导一样,聂凤智还请自己的孩子一起喝了一杯。

喝着喝着,王近山的儿子忽然发现,聂凤智在家里穿了一身军大衣,虽然喝了点酒,却依旧冷的直打哆嗦,一问之下,王近山将军之子才知道,聂叔叔家里根本就没有煤炭,连火都烧不起来。

王近山的儿子看到这一幕,连忙给军部的后勤部门打了个电话,得到的答复是:这人在空军的管辖范围内。

王近山的儿子再一次向南空打了电话,但他们的答复是:南京军区管辖,所以,你推我搡,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当天晚上,他就把这件事跟他的父亲说了,王近山听了之后,勃然大怒,立刻给南京军区的后勤部打了个电话:“立刻派人过来,把我们家的煤炭运到聂副司令指那里。”

于是,后勤处连夜把一车煤炭运到了聂凤智的家里,让聂凤智一家人过完了冬天。

多年以后,王近山的儿子想起这件事,不禁热泪盈眶,说道:何为雪中送炭?这一次,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肖永银身为南京军区的参谋长,和王近山是平级的,不过,他对王近山还是很尊敬的,就像聂凤智一样,叫王近山一声“老首长”。

有一天,肖永银在南京军区召开会议,本来是由他来主持的,但是,他却突然接到了其他电话,便主动致电王近山说:“这次的会议,还请您代替我来主持。”

王近山将军向肖永银询问了具体的指示和要求,肖永银开口道:“老首长,要不你跟他们提提要求,你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我相信你。”

不过,王近山还是很谨慎的,他主动要了一份演讲稿,然后对众人说:“参谋长已经写好了演讲稿,我已经认真学习过了,现在给大家传达一下讲稿的重要精神。”

总之,王近山将军自从到了南京军区之后,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和老领导、老部下们打成一片,大家都很尊敬他。

老首长邓小平的关心

1974年,李德生从沈阳返回北京,专门拜访了他的老领导邓小平。

李德生和这位老领导打了个招呼,聊起了当年的革命岁月,邓小平忽然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王近山同志身体好吗?

李德生本来是来拜访邓小平的,打算是想把王近山的情况报告给老领导的。现在邓小平主动问起,李德生连忙把王近山的情况和很多老同志希望给王近山安排一个合适的工作的事情,汇报了上来。

邓小平听到这里,沉思着点点头,说道:

“是啊,是啊,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永远不要忘了那些为革命战争年代立过功的同志们。我会帮他安排一下,现在中央已经决定,不会再有军方的人了,所以我想跟刘澜涛说一声,让王近山成为政协委员。”

没过多久,邓小平就把王近山选进了全国政协常委,王近山的许多老朋友知道了这个消息,都替他高兴。

同年,王近山被诊断为胃癌,吐了一口血,南京军区立即将王近山的病送到了邓小平的办公室。

南京军区当天晚上就得到邓小平的指示:王近山同志一定要尽力救治,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送他去北京,如果有什么困难,也要向军区提出。

王近山听说邓小平对自己很照顾,非常感动,不停地对周围的人说:“代我感谢老领导.......”

根据王近山的朋友王辅一的回忆到:

“王近山是个有非常有纪律的人,在和他谈话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说过组织上对他的处置,也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哪怕他现在的处境很艰难……”

也就是在那一年,王近山的病情突然恶化,得了癌症。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军队,包括他的前妻韩岫岩。

韩岫岩心急火燎地打电话到南京军区,提出要去探望,结果王近山的秘书却说:“您别来了,首长交代过,宁可去死,也不想见您。”

韩岫岩心中甚是难过,但仍替王近山四处求医,可是谁也不理他。

王近山于1978年突然病发而亡。王近山临死前,韩岫岩也没能见到。王近山还特意交代:‘我不想让韩岫岩为我送葬。’

因为爱而生的恨,是最强烈的。只可惜,这一对有情人,却是恩断义绝。

王近山将军于1978年5月10日病逝于南京,邓小平听闻后深感悲痛,并嘱咐南京军区:王近山功勋卓著,丧事必须妥善处理!

在他死后的第二年,邓小平把王近山的遗体从南京转移到了北京的八宝山烈士陵园,安葬在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物的灵堂中。

不管是给逝者补发任命,还是把骨灰移到八宝山公墓,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也说明了邓小平对王近山的爱将之情。

2 阅读:30
历史学馆

历史学馆

温一壶酒,煮一杯茶,请君暂座儿,听我道尽那茫茫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