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乘上书谏吴王:劝不住的谋反

媛姐爱历史啊 2025-02-11 16:14:51

第三十八章 《 秦 汉 史 》

[玫瑰][玫瑰][玫瑰]历史其实很搞笑!今天的文章将带你轻松涨知识。如果觉得我这个历史小编有趣,别忘了点赞点关注哦,咱们一起探讨那些“古人”的奇葩事!快来围观吧![比心]

在公元前196年,汉朝的江湖风云变幻,吴王刘濞凭借骑将身份随刘邦出征,成功击败英布,顺理成章地被封为吴王。然而,时光荏苒,到了前162年,西汉的辞赋大家、刘濞的郎中枚乘却发出了一声叹息,写下了那篇名篇《上书谏吴王》,劝说吴王放弃反叛的念头。此时,汉文帝尚在,未来的景帝刘启还只是个太子,枚乘却为何能洞察未来,提前为刘濞把脉呢?

三年前,刘濞的儿子刘贤入京朝觐,得以与皇太子刘启一同饮酒下棋。然而,刘贤的性格继承了父亲的彪悍,和刘启的棋局较量中,常常语带不屑。终于,刘启一怒之下,举棋盘砸向刘贤,结果不幸致命。文帝虽然心中愧疚,但人死不能复生,只能将刘贤的遗体送回吴国。刘濞见儿子“站着去、躺着回”,心中怒火中烧,发狠道:“天下同一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到吴国来葬。”于是,他又派人将刘贤的尸体送回长安,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刘濞心中有恨,自此不愿再朝见文帝,谎称卧病在床。文帝本想和稀泥,但见刘濞如此消极,心中不快,便下令抓捕吴国使者。经过一番波折,文帝最终决定放下前嫌,赐给刘濞手杖,意思是“老了,可以不来见我”。可刘濞心中早已种下反叛的种子,怎会甘心被戏弄?

刘濞虽然彪悍,但绝非愚蠢之人。他明白,反叛可不是儿戏,得先有钱、有粮、有兵。于是,他开始在吴地大展拳脚,开放边境,收容其他侯国的亡命之徒,利用吴地的铜矿秘密铸钱。此外,吴地东临大海,刘濞鼓励百姓收集海水制造私盐,简直是“海水与铜矿齐飞”,让吴国的国库充盈,百姓甚至不需缴纳赋税,民心向背自然可想而知。

枚乘这个吴国的郎中,眼见刘濞的种种举动,心中隐隐不安。他原是淮阴人,少年才名在外,前181年便被刘濞收入门下。刘濞虽粗犷,却对他颇为礼遇,枚乘也因此在吴国待了多年。可他心知刘濞的野心,劝谏的话却不能明说,生怕暴露了自己的意图。于是,他在《上书谏吴王》中,巧妙地运用排比与比喻,隐晦地提醒刘濞:“你这条路可不是好路!”

然而,刘濞读罢上书,竟只是一声“写得真好”,就将其抛诸脑后,继续坐享东南之地的富饶。枚乘见劝谏无效,最终辞职离开吴国,投奔梁国,成为梁王刘武的门客。刘武为了吸引人才,甚至建起了奢华的梁园,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时光荏苒,汉景帝即位,削藩的风声愈发紧迫。果不其然,刘濞在公元前154年发起了七国之乱,然而,最终被汉军主将周亚夫击败,刘濞也因此兵败被杀。枚乘因两次劝谏刘濞而声名显赫,最终被任命为弘农郡都尉,但他却始终向往那份自由,选择辞职回到梁园,继续吟诗作对。

汉武帝在太子时期便听闻枚乘的名气,公元前138年,特意以安车蒲轮去征请他,枚乘虽不敢拒绝,但年事已高,途中便病逝了。

最终,刘濞的反叛如同一场空中楼阁,瞬间崩塌,而枚乘则因其卓越的才华与智慧,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他与刘濞、刘武的交往,恰如文景之治时期典型的文人生态,令人唏嘘不已。

结尾

历史如同一出戏,角色的选择与命运的交错,时常让人感慨万千。刘濞与枚乘的故事,既是权谋与智谋的较量,也是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刻探讨。在这场历史大戏中,谁是赢家,谁又是输家,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今天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分享与倾听!愿您在字里行间找到灵感,期待下次再见![玫瑰][玫瑰][玫瑰]

​​​​​​​​​​​​​​

0 阅读:2
媛姐爱历史啊

媛姐爱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