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作为金庸的最后一部小说,涉及朝堂戏份之多远远超过金庸的其他小说,置于整个清初的大背景之下,鹿鼎记同样有着许多细思恐极的剧情,本文就来说一说。
茅十八路过扬州从而延长了大清的国祚十几年前,网上出现了“假如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的帖子风靡一时,其实如果按金庸小说的世界观来看,茅十八路过扬州把韦小宝带去北京对历史的影响可能更大。
如果没有韦小宝的话,康熙连鳌拜那关都过不了,吴三桂那边的外援,蒙古、西藏、沙俄、神龙教四家都被韦小宝化解,而因为韦小宝的原因,吴三桂起兵是有些仓促的。如果没有韦小宝,就算康熙独自侥幸也拿下了鳌拜,但无论是康熙掌权还是鳌拜掌控朝政,大清所面临的局势都要严峻的多得多,尤其是宫中的太后都是神龙教毛东珠假扮的,在计划里吴三桂起兵后,神龙教是从海上直插京城的,太后都是神龙教的人,再加上神龙教高手之多,这项计划要实施的话,怕是并不困难。
同时局势若对大清如此危险,中原武林反清本就是热潮,这火一烧,更是星火燎原,天地会、沐王府、甚至海外袁承志都会趁机出动。
另外,对沙俄的影响也不小,如果没有韦小宝,索菲公主根本没有机会成为摄政王,彼得大帝会更早的掌握政权。
韦小宝
明清易代之际,崆峒、少林暗降清廷明清易代之际,一些中原的名门大派或明或暗的投靠了清廷,比较明显的有崆峒派和少林寺。
海大富在跟毛东珠的暗中较量中,一直假装是少林派,直到二人最终正面对决,毛东珠才惊觉海大富竟然是崆峒派的高手。海大富的身份很不一般,他是顺治皇帝的心腹,而且是绝对信任的那种心腹,连顺治皇帝出家这种机密大事都让海大富知晓,同时顺治皇帝还把调查和清除杀害董鄂妃等人凶手的重要任务交给了海大富。
作为崆峒弟子的海大富如此受到顺治皇帝的信任,无疑很让人怀疑崆峒派是否早就降了大清。另外,按照原文海大富的口音与神情一看就是满人。
茅十八当时还当海老公使邪术,后来背心穴道被封,直到此刻才缓缓解开,已知这是极上乘的内功武术。瞧这老太监的神情口音,自是满人,自己连一个满洲老病夫都打不过,还说什么跟满洲第一勇士比武?
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里,满洲和中原为敌,崆峒派收一个满洲人为弟子,本身就很值得怀疑,而这个弟子更是满洲皇室的绝对亲信,就更有可能崆峒派早已降了大清。
海大富
至于少林寺,从最直接的看,原文明言少林寺方丈晦聪不肯得罪官府,极力约束少林弟子,甚至连俗家弟子也不许随意下山,杀龟大会推举各省盟主,而康熙更是封少林寺方丈晦聪为护国佑圣禅师,让韦小宝跟少林和尚们混熟了好去五台山保护出家的顺治皇帝,这情况乍一看没什么,但对比倚天时整个少林都差点让赵敏灭门了,仔细想想两者的差异何如天堑?而且保护顺治皇帝这等机密大事,康熙安排少林和尚介入此事,至少在康熙的认知里,少林对清廷的态度是友好的。
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处细节,很多人都忽略了,那就是少林寺派去五台山清凉寺担任方丈的澄光对顺治出家事件是知情的!
韦小宝道:“方丈,这一干人当真是来找小喇嘛么?”澄光张口结舌,无法回答。韦小宝凑嘴到他耳边,低声道:“我倒知道,他们是为那位皇帝和尚而来。”澄光身子一震,缓缓点头,道:“原来小施主早知道了。”韦小宝低声道:“我来到宝刹,拜忏做法事是假,乃是奉……奉命保护皇帝和尚。”澄光点头道:“原来如此。老衲本就疑心,小施主巴巴地赶来清凉寺做法事,样子不大像。”
顺治皇帝首次遭到喇嘛的攻击时,玉林老和尚早就约好了少林十八罗汉前来相助,而十八罗汉之一的澄光作为知情人早早的就在清凉寺当方丈,这要说少林没有鬼,才是骗人的。
晦聪
毛东珠爱上了顺治毛东珠是毛文龙之女,她的父亲被袁崇焕所杀,她也流落江湖,按照九难的说法,毛文龙和神龙岛似乎早有联系,毛东珠也就投靠了神龙教。在神龙教中她学得了一身武艺,其中包括让不少神龙教众也闻之胆寒的化骨绵掌。大概是在神龙岛上她跟瘦头陀有了私情(瘦头陀吃豹胎易筋丸之前,相貌高大魁梧),之后在洪教主的命令下她被派遣入宫中当了皇后的宫女,在摸清楚了了皇宫的举止规范之后,她用易容术以假乱真替换了皇后。并在宫廷斗争中杀死了董鄂妃、荣亲王(董鄂妃之子)、孝康皇后(康熙的生母)、贞妃,登顶成为了太后。
毛东珠
建宁公主出场时是十五岁左右,当时康熙也就十五六岁,两人基本上是同龄人,而康熙八岁继位,也就是说毛东珠成功冒充皇后的时间,不会小于建宁公主的年纪,否则这个公主就成凭空冒出来的了。而建宁和康熙是同龄人,从康熙八岁继位可知,顺治和毛东珠起码相处了七八年之久。
韦小宝心想:"这是谁?难道是【建宁公主】?"走到门边,拔下门闩,打开房门。一个身穿大红锦衣的少女一阵风般冲进来,说道:"皇帝哥哥,我等了你好久,你老是不来,怕了我啦,是不是?"【韦小宝见这少女十五岁左右年纪】,一张瓜子脸儿,薄薄的嘴唇,眉目灵动,颇有英气。
实际上历史孝惠章皇后(毛东珠冒充的皇后)是在1654年五月入宫,六月被立为皇后,康熙是1661年继位,从建宁公主的年纪推测,毛东珠这个假皇后比真皇后跟顺治相处的时间要多得多。正是因为有过七八年相处,毛东珠对顺治产生了感情,毛东珠杀董鄂妃、杀荣亲王还可以说是为了任务,防止董鄂妃威胁自己的皇后地位,更方便神龙教行事。但是她干的别的一些事,就纯粹像是吕后在刘邦死后对戚夫人的所作所为了。
太后道:"你查到的事儿也真多,那又是什么事了?"海老公道:"第一件事跟贞妃有关。"太后冷笑道:"【狐媚子的妹子是小狐媚子,你提她干什么】?"
过了一会,海老公道:"当时贞妃自杀殉主,朝中都称赞得了不得。但也有许多人悄悄地说,【贞妃是给太后逼着殉葬的】,自杀并非本意。
毛东珠管董鄂妃叫狐媚子,管董鄂妃的妹妹叫小狐媚子,如果说毛东珠对顺治没有感情,这种口吻是很难想象的,纵然退一步讲,此处毛东珠是为了维持人设,但是在董鄂妃死后,顺治怒而出家,贞妃之于毛东珠完全是无关紧要之人,然而毛东珠还是杀了她甚至是用自己的化骨绵掌亲手杀之泄愤,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毛东珠的愤恨还不止如此,顺治在董鄂妃死后先是命人给她上皇后的谥号,后是命令学士编纂了《端敬后语录》,毛东珠对这件事的细节记得一清二楚,并在顺治出走后密旨销毁了这部书。
太后怒道:"他自然不提这三个字,在他心中,那是'端敬皇后'哪。这狐媚子死了之后,他……他追封她为皇后,拍马屁的奴才们恭上谥法,叫什么'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皇后,【这称号中没'天圣'二字,他可还大发脾气呢】。又叫胡兆龙、王熙这两个奴才学士,编纂什么《端敬后语录》,颁行天下,也不怕丑。"
海老公道:"【太后密旨禁毁《端敬后语录》】,又有谁敢收藏?至于主子身边,就算没有,但端敬皇后当年说过的一字一句,他牢牢记在心头,胜过身边藏一册《语录》了!"
毛东珠对“这称号中没‘天圣’二字,他可还大发脾气呢”,这种细节的事件都记得清清楚楚,再次证明了毛东珠对于董鄂妃死后得以上皇后谥号十分不满,顺治对于谥号中少了两个字大发脾气她都记得清楚,这绝不是维系人设的问题了。而海大富的说法,毛东珠销毁《端静后语录》是下的密旨,维系人设是要做给大家看的,下密旨更说明这是毛东珠自己心里愤恨。
再看面对九难之时,毛东珠被迫说出自己是假太后的真相,而九难疑惑说你怎么不被发现的时候,毛东珠语气是“苦涩”的,这时候一切戳破是没有必要再装了的。
太后道:"我丈夫?先帝只宠爱狐媚子董鄂妃一人,这些年来,他从来没在皇后这里住过一晚。真皇后他一眼都不瞧,假皇后他自然也不瞧。"【这几句话语气甚是苦涩,又道:"别说我假扮得甚像,就算全然不像,他……他……哼,他又怎会知道?"】
毛东珠爱上顺治其实也很正常,书中提及顺治的相貌是“身高体瘦,丰神俊朗”,这可比吃了豹胎易筋丸变成胖冬瓜的瘦头陀好看多了。
众人向那僧人瞧去,只见他三十来岁年纪,身高体瘦,丰神俊朗,双目低垂,对周遭情势竟是不瞧半眼。
此外,在康熙的回忆里毛东珠对自己很好,其实也未必不是毛东珠见他们父子相貌相似,爱屋及乌。
出家为僧的顺治
神龙教在皇宫的卧底还有三个未曾暴露神龙教十分了不起,把整个大清的朝廷宫廷渗透的跟筛子一样,除了假太后毛东珠、柳燕、邓炳春之外,黑龙使张淡月在汇报自己手下人入宫的状况时,曾这么说:
“属下受教主和夫人的大恩,粉身碎骨,也难图报。实在这事万分棘手,属下派到宫里的六人之中,已有邓炳春、柳燕二人殉教身亡。还望教主和夫人恩准宽限。”
神龙教有六人潜伏在皇宫,但目前已知的只有毛东珠、邓炳春、柳燕,还有三人到结局都没出场,毛东珠曾经跟着康熙一起去五台山上香,这期间真太后的饮食必然有这三人负责,而这三人理论上到了书末都隐藏在宫内。不过随着神龙教的灰飞烟灭,这些人应该也翻不起什么浪了。
邓炳春
神龙教的灾星韦小宝韦小宝之于神龙教已经可以称之为灾星了,神龙教从内讧到最终覆灭都离不开韦小宝的影子。甚至很多人没有留意到,神龙教的第一次内讧也跟韦小宝直接相关,当然这里韦小宝更多起到导火索的作用。
彼时黑龙使张淡月由于迟迟拿不到四十二章经而被苏荃借机发挥,苏荃明显有意借这个由头进一步出去岛上老兄弟,要知道,黑龙使为啥拿不到四十二章经?那还不是因为韦小宝把假太后那里的经书都偷走了,这是其一。其二张淡月虽然没找到经书,但他也说了,为了这件事黑龙门有六人潜入皇宫,已经有两人殉教,这句话其实还是蛮高明的,有六人成功潜入皇宫,说明自己虽然没找到经书,但在皇宫肯定还是可以发挥其他作用的,自己也不无功劳,有两人殉教,说明这次任务的艰难,自己黑龙门付出了惨痛代价。
韦小宝第一次上岛
这个时候苏荃见不好再直接问罪了,就转头去问韦小宝,原来韦小宝前面骗胖头陀的时候,说自己知道神龙岛的事情,是从一个叫做柳燕的胖姑娘那里听到的,柳燕是自己叔叔的相好,还教过自己武功,而胖头陀事后把自己遇到了能解读蝌蚪文的小孩,且蝌蚪文上有经书去向的事情报告给了教主和夫人。这时候苏荃见直接难为张淡月不大好,就去问韦小宝他遇见的柳燕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韦小宝还是那套词,说柳燕是自己叔叔的相好。
这一下子,给了苏荃借口,直接责问张淡月,你手下的人就是这么办事的?要逼其自杀,这也导致了无根道人出手相助,再后来苏荃设计杀老白龙使,青龙使许雪亭孤注一掷的下毒,神龙教第一次大内讧爆发。
此后韦小宝炮轰神龙教使得神龙教本部毁伤惨重,绿了洪教主,导致洪教主杀人灭口,跟其余众高手近乎同归于尽,这些大家都熟悉了,就不再赘述。
洪教主之死
神秘莫测祁清彪清廷安插在天地会的卧底暴露出来的只有风际中一人(也可能是被策反的),书末韦小宝和天地会见面后,却又立刻就被康熙知晓,当时韦小宝料到会中必然有另一个卧底,不过此时韦小宝已经不想继续在这漩涡中左右为难了,于是这个卧底最后也没公布出来,但纵观全书,祁清彪最符合这个卧底的条件。
原著虽然没有写明祁清彪在天地会的地位,但在多次重要场合出现,包括数次陈近南商讨会议时他也在场,说明他在青木堂是有司职的,能及时获得情报,符合作为内奸的前提条件。
更重要的是,祁清彪出场的几次发言,都有其特殊的目的性,且对天地会的发展均有重大影响。
祁清彪
第一次出场是在杀了鳌拜后为立青木堂香主争吵时,当时祁清彪是这么说的:
“哼,我姓祁的当年在万云龙大哥和尹利主灵前磕过头,在手指上刺过血,还立下重誓,决意为尹香主报仇,亲口说过:‘哪一个兄弟杀了鳌拜,为尹香主报得大仇,我祁清彪便奉他为本堂香主,忠心遵奉他号令,决不有违!’这一句话,这祁老三是说过的。姓祁的说过话算数,决不是放狗屁!
很显然,韦小宝正是在祁彪清的推波助澜下才当上天地会青木堂堂主。
第二次出场是在沐王府与天地会和解的时候,当时柳大洪称赞陈近南,顺口说道“日后赶跑了鞑子,咱们朱五太子登了龙庭,这宰相嘛,非请你来当不可。”这时涉及了拥唐拥桂之争,本来陈近南谦逊一句,打个马虎眼说自己不敢当,其实暗含着自己不会当朱五太子的宰相,但又没有明面上反驳朱五太子登基,也就把这件事糊弄过去,结果祁清彪却跳出来说什么如果赶跑了鞑子,朱三太子登基,天下兵马大元帅非柳大洪莫属,这针锋相对的朱三朱五太子,直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第三次出场是康熙派韦小宝去剿灭王屋派,天地会诸雄提议韦小宝趁机与王屋派联手造反,祁彪清此时力排众议。
第四次出场是为韦小宝出谋划策,阿珂去行刺吴三桂,失手被擒。韦小宝去救阿珂,却被夏国相骗,救出了沐剑屏。后来韦小宝意识到上当了,就开始担心吴三桂知道他认识沐王府的人,没法向吴三桂解释,这时祁清彪给韦小宝出了一个主意——即释放沐王府众人是康熙的旨意,要知道韦小宝并没把康熙让他释放沐王府的人的事情告诉过天地会的人,即使是祁清彪提醒他以后,他在兴奋之中也没透露半点口风。而康熙让韦小宝结交沐王府这种匪夷所思的事,一般人是绝难想到的,祁清彪却能立刻想出这件事提醒韦小宝,显然是知道内情的。可见告诉祁清彪内情的除了康熙就没别人了。
第五次出场是康熙诬说韦小宝杀了陈近南,天地会诸雄要杀韦小宝。韦小宝和双儿自我辩解以后,祁清彪又是第一个站出来为韦小宝说话,使韦小宝脱离危险。
在前面几次出场,假如不是祁清彪故意作伪的话,给人感觉他是一个不谙世事、一根筋的人。但在云南的表现又显示出他于人情世故非常懂,性格前后不一致,有故意作伪的嫌疑。因此,祁清彪极有可能是康熙安插在天地会的另一个卧底。
两头下注的吴六奇吴六奇被归二娘和归钟杀死后,天地会的马超兴表示:
“吴大哥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是天地会洪顺堂的红旗香主,手握广东兵权,一朝机缘到来,便要起兵打鞑子。”
然而吴六奇本人可不是这么想的,当他得到韦小宝拿到吴三桂想要造反的的真凭实据后,是这么盘算的:
“这奸贼起兵造反,定要打到广东,这一次要跟他大干一场。待得打垮了这奸贼,咱们再回师北上,打上北京。”
哪有什么“一朝机缘到来,便要起兵打鞑子”,分明是“一朝机缘到来,先助朝廷平叛”。至于什么回师北上攻打北京之类的话,显然是忽悠人,吴六奇如果能强到先灭吴藩再灭清廷的地步,也不用做什么反清复明了,直接自己当皇帝得了,而包括陈近南在内所有反清人士,也没有一个敢做此想,他们无非是想让吴三桂和康熙打个两败俱伤,坐收渔利罢了。
作为一个以军功起家,从乞丐当到一方封疆大吏的人来说,吴六奇对军事的理解远非那些江湖草莽可比,他带着广东的兵马充当抵御吴三桂的前排兵,朝廷有了喘息的机会,势必会收缩掉一些兵力用来防备中原及东南沿海一带,这对天地会和台湾郑家来说百害无一利,从这个角度来看,吴六奇显然是两头下注,如果清廷胜,则自己再立一功;如果清廷败,自己有着天地会洪顺堂的红旗香主的身份,也不会无立锥之地。
吴六奇
《鹿鼎记》最“细思极恐”的事情,是韦小宝的爸爸其实是海大富。[眯眼睛笑]
就看你写这么多字也知道小编是一个多么无聊的人了
是先有史实,还是先有小说的?
再说一次,风际中是投敌叛变,是叛徒,不是卧底
祁清彪是卧底不假,但肯定不是康熙的卧底,不然康熙不可能忍韦小宝在天地会早就发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