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与草根网红郭有才

黑马侃侃世界 2024-05-21 08:35:34

郭有才火了,是怎么火的?唱歌唱火的。

我原本不相信,一个底层的草根,靠唱歌就能火起来,而且还带火了一座城市,这现实,就真真实实发生在今天的中国。

郭有才不但火了,还火得引起了国内第一大通讯社——新华社的关注。

5月17日,新华社以“秀我中国|山东菏泽小伙“郭有才”:把故事唱给大家听”为题,对郭有才作了报道。

报道中说,郭有才不但翻唱歌曲迅速走红网络,同时也唱火了菏泽南站。

底层草根也好,知名歌手也罢,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靠唱首歌一夜爆红,原本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毕竟,网络掌控者想要谁火,只要达到了“火”的要求,就会把流量铺天盖地倾泻在谁身上,让你不火都难。

反之,如果你的“火”达不到“标准”,不合乎“规则”,你唱得再专业,唱得再牛逼,也火不起来,这就是网络时代“火的秘密”。

人活着,总是需要点精神食粮的,唱歌,也属于精神食粮的一个范畴,底层出身的郭有才,能通过自己的歌声,给原本精神匮乏的年轻人带去点快乐和激情,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可好事,也不能好得过了头,如果好得连官方通讯社都站出来为一个唱歌者吆喝,势必就让人有了不伦不类的感觉,同时,还逃不脱“顺杆爬”的嫌疑。

唱歌,尤其像郭有才这种翻唱流行歌曲爆红的草根,其唱得再好,也唱不出国民的精神面貌,更唱不出国民的精神气质。相反,我从其的歌声里,只听到了在无奈人生里苦苦挣扎的声音。

当然,能反映点当下年轻人在无奈人生中痛苦挣扎的现状,至少说明郭有才是通过歌声反映了现实生活,也算是一件幸事。或许,这也就是郭有才能引起更多同龄人追捧的原因。

唱歌作为一门艺术,能反映现实生活固然是好事。但真正的艺术,应该是要反映“大现实”,而不该只局限在“小现实”里。

郭有才的歌声,充其量只算是反映“小现实”里年轻人对生活的“无奈吟唱”,说得通俗些,这只能算作是小众的娱乐。

为了一点小众娱乐,新华社就站出来为其吆喝,难免就让人有一种得不偿失的感觉。

纵观郭有才的出身,虽然来自底层,但其之前一直靠烧烤摊谋生,尽管日子过得清苦,比起很多失业的年轻人来说,也还能过得去。如今唱歌爆红后,听说收入逆翻了天,每天已达到令人咂舌的地步……

不管郭有才火爆后收入有多离谱,其为了生活一路的奋斗经历,该值得褒扬。

但就这样一个靠唱歌翻身逆袭的人,如果把其树成了“榜样”,捧成了“标准”,势必就在告诉全国的年轻人——你们都来唱歌吧,唱歌,就能像郭有才一样翻身过上好日子!

如果把这影响无限放大,让所有生活无奈的年轻人都来唱歌,那这价值导向,岂不是又在把人引入了“娱乐至死”的误区里?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年轻人都不干正事,放下手里的活计一股脑儿全跑去唱歌,那样,唱不出美好生活不说,还会让更多年轻人的生活,在无奈之中又陷入了更加无奈的“死循环”中去……

毕竟,唱歌是唱不饱肚子的!

作为官方颇具影响力的新华社,对这种“唱歌唱不饱肚子”的吆喝,当慎之又慎。

要吆喝,也该把声音放在更多人无奈生活的背后,去把他们无奈的真实原因“吆喝”出来,从而引起全社会反思,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和方法,那才是大国通讯社该有的风范!

如果只会搞“顺杆爬”的吆喝,不仅有失大通讯社的体面,还会让人质疑——堂堂新华社,怎么就只会耍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小儿科游戏”呢?

0 阅读:0

黑马侃侃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