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深入人心。
每到年节时分,家家户户都在门口张贴春联,以示恭贺新春,好迎接新的一年。
但你知道吗?春联的普及和独特地位,竟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不解之缘,它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穷苦人家出身,做过乞丐、和尚,少时根本没有条件学习。
可他却始终坚持自学,仅仅达到了识字的程度。正如那句话所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1353年,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粗通文墨的他,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开始崭露头角,并迎娶了他的养女马氏,成为红巾军里人人称赞的“朱公子”。

小有名气的他,却没有骄傲自满,依旧紧抓一切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甚至后来发达了,他每打下一块地方,就搜罗当地有名的文化人,叫过来给自己讲课。
就是因为他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以至于成为一代帝王后,甚至可以和身边的文臣一起吟诗作对,这堪称草根人物逆袭的奇迹。
《明史》中记载:“明祖以游丐起事,目不知书,然其后文学明达,博通古今......”。

没什么文化的朱元璋,却尤喜对联,甚至在历史上还有“对联天子”的美称,也是他促成了“春联”的诞生和盛行。
据传,朱元璋当了皇帝,定都金陵。
某一年春节前夕,他为了体现盛世喜庆,就传旨:“不论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张贴对联”。

到了晚上,他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沿街欣赏各家的对联,十分高兴。
后来,走到一户人家,却发现其家门前空空如也。朱元璋心中不爽,于是上前询问原因。
一问,原来这家是劁(qiāo )猪的,自己不会写,又无人愿意代劳,正愁得团团转。

朱元璋心中一动,想到自己曾也是草根出身,深知百姓之苦。
哈哈一笑的说:“这有何难?朕帮你写。”
他当即挥毫泼墨,写了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这上下联句写的都是阉猪的事,却完全避开了“阉猪”这个难听字眼,众人齐声叫好。
朱元璋写完对联,放下笔转身走了。后面视察结束返回后,却发现这户人家仍未贴出来,不禁大怒。
户主大呼冤枉:“皇上走后,我才知道这是千古难得的御赐墨宝,已经把它悬挂在中堂,正焚香祝圣呢!”
朱元璋听后内心大喜,当即赐予这家数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朱元璋这副对联不仅文采斐然,更寓意深远。
当然,朱元璋的对联故事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写了。

正值年关,相信大家都有贴春联的体验。
现如今,春联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年节时分,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寓意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
这些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的字句,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是中国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祝愿。
朱元璋的这一举动,不仅让春联走进了千家万户,更在无形中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正是朱元璋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渐渐让春联形成了一种新时尚,成为了一种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

每年贴对联的时候,家人总问我贴对联的左右怎么分,每次都不记得,需要上网看一下。
毕竟每年只有那么一次需要用到,但却依旧要张贴春联,这就是年的味道。
对联的左右之分,我认为最简单的区分方式就是:“右平左仄”。
仄声是第三声和第四声,平声是第一声和第二声。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其他的更好方式吗?

朱元璋,这位从草根到皇帝的传奇人物,不仅统一了中国,更在文化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让我们铭记朱元璋的学习精神,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虚心向学。他的草根逆袭故事,开局一个碗,最后成就一代传奇帝王,正是最好的证明。
和大家分享韩愈的一句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其它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图文整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品史悟事儿,感恩相遇,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