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铁马冰河终是梦

化学圈李先生 2024-11-20 22:37:15

刘佳

梦,该是怎样的?是魅影重重让人烦乱不堪,最后却发现是无端之扰;是酣睡痴迷美梦连迭,惊醒却见空无一物;还是陆游金戈铁马收复大好河山,醒来却发现黄粱一梦,惆怅万千只能对影兴叹?

一、走近诗人

靖康年初,中国历史上一场血腥的耻辱发生在这个时候——靖康之变。当时政治不稳,黎民不安,吏治离乱,百姓凄苦。陆游就在这哀声泣泣的世道中出生了。

陆游出身于书香门第,而陆家在山阴又是有名的望族,加上山阴之地求学蔚然成风,陆游置身其中也深受熏陶,在文学上早就声名远播。

陆游从小被父母教育报国济民,又因为幼时时局动乱,陆家颠沛流离,陆游在几经辗转中看到了诸多民生疾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追求坚定地扎根在陆游的心中。

宋代重文轻武,文人争相参加科举,竞争尤其激烈。陆游不负才子盛名,参加科举一举中第。他本以为能顺利进入官场,却一再被当朝奸相秦桧阻挠。面对权势滔天的秦桧,陆游能做的只有等待与修身。在郁郁不得志的漫长人生里,陆游只能借着诗歌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流传至今的诗歌就有九千四百多首。但陆游不是只会舞文弄墨的读书人,他自幼学武,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走上战场保国安民,他甚至48岁尚能南郑打虎。可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甚少,陆游这样文武双全的才子终究是被埋没了。

二、诗词讲解

陆游在诗歌上始终坚持转益多师的态度,广泛地学习前代的优秀诗人。忧国忧民的屈原和杜甫是他的异代知音;有着潇洒不羁的人生态度和浪漫神奇的诗歌风格的李白是他潜心学习的对象;有着豪迈军营生活的岑参让他恨不能同世。

陆游和李白的作诗风格明显不同,但读到陆游的诗时却很自然地就能看见他与李白重合的狂放精神。一如看到陆游的“正如奇材遇事见”,脑子里就会不自觉浮现出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两人的诗中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

但陆游的诗歌比起李白更加写实。陆游不爱用典,所以其诗读起来意思会更加明朗。同样壮阔豪迈,李白的《蜀道难》里“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等想象丰富,运用夸张、用典等多种手法。而陆游的《山南行》里“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只用广袤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片开阔辽远的景象,情感豪迈又有蓬勃向上的朝气。

陆游很少在一首诗中只单纯地写景叙事,这点我觉得应是受杜甫——以景写我情,以事抒我意——的影响。虽然手法相同、经历相似,但因为陆游诗中带有豪迈的气势,所以读起来又不会似杜甫诗歌那样沉郁凄悲,反而会觉得充满希望,如《山南行》一诗,前句“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中显出人才凋敝、国家倾颓的荒芜之感,后面的“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又将落下的气势拉了起来。陆游坚定地相信王师浩荡,只是战略不得当,不然宋兵定当横扫顽敌。虽然他是将自身的“狂”外显,但是却不显倨傲,反而体现出厚重的爱国之情。

陆游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贵族弟子,他见过乱世下的民生多艰,在奔逃避难时还曾在东阳山与穷苦百姓朝夕共处,所以他总是可以很敏感地察觉出一些微末之事给百姓带来的影响,他的诗歌中也总是对黎民百姓保持着最真切的共情。

“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乞岁丰。”这是诗人在赴任途中所作。同僚又如何,陆游说,他们不过是一群庸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贵族士绅往往坐着官车一晃而过,又有多少人会睁开双眼看看豪华官车外的疮痍。那些用于水利灌溉的陂塘池泽被荒废了,百姓们因此颗粒无收,陆游便大骂这群昏官只会整天求神拜佛,嘴里念着国泰民丰,心里却想着升官晋爵。

陆游仕途坎坷,两次被罢,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陆游唯一能寄托自己抱负的地方便只有虚幻的梦境。他想象着自己“杀气昏昏横塞上”“上马击狂胡”,但事实上却是“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深切的悲哀寄托何处?无处!只有在梦中。即使是虚拟的美好也能暂得一时的高兴。只是常常“虫声憎好梦”,辗转不得眠时“灭胡心未休”,又思“报国计安出”。

陆游问“湖南几时起卧龙”,企盼有人给大宋一个中兴的未来。他说“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若得广厦以求贤安国,自家住茅屋又何妨。陆游这种心怀天下的情怀贯穿了他的一生,即使人到暮年也是“白发未除豪气在”。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绝笔诗。陆游在临死之际,那个他已经幻想过无数次的“收复失地”的宏愿再次出现,但思念了一生,终究只是大梦一场。人离去,梦终散,他借着自己最后一口气写下了自己的遗愿,希望后贤能收复中原,那样自己泉下有知也足以慰藉了。

三、知晓历史

公元1127年,金人南下,攻破汴京城,百姓死伤无数,侥幸活下的也漂泊无定。徽钦二帝连带宫人三千尽数被俘,北宋王朝霎时倾覆。

靖康之变后赵构慌忙登基,南渡建立了历史上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

在南渡之初,受到靖康之变刺激的南宋士子们群情激愤,朝廷中抗金复国的声音振聋发聩,直到公元1141年,高宗卸下韩世忠、岳飞、张俊三大将的兵权,与金人签订“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中原千年强盛之邦的气节被折辱殆尽……朝廷中主战的声音开始减弱。

但南宋朝廷中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斗从未停止。金人打不打?河山要不要收复?高宗内心当然想国家强大,但是如果真的击退金人,迎回二帝,自己这个皇位还保得住吗?国家大义与个人权势选哪个?上位者主和,主和派自然在朝中占据上风,可惜他们宣扬的和平只是苟且偷安。南宋王朝沉溺于一触即碎的繁华美梦,纸醉金迷,国家卑弱仰人鼻息,连仕人们也丧失了骨气。

陆游在这样的社会里,遇奸臣当道,科举第一名被黜落,两次为官又因为主战被罢职,后幸得王炎征召,陆游终于可以投身军旅,他多次献策以驱除鞑虏、收复河山并作了《平戎策》,只可惜仅八个月王炎就被调回京城,《平戎策》也未被采用,抗金的热血再次熄灭。

陆游的梦碎了,他和遗民一起盼望收复失地一年又一年。然而,朱门内歌舞升平,朝上诸公只谋己身。壮士,含恨离世。陆游于夜深处淌下的泪痕只能等后人来擦拭了。

0 阅读:4

化学圈李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