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左)向谢东祥先生(右)赠送新著《书法解密》
王世国/文
昨日,与一位驰骋在商海与公益两道的大佬欢聚,谈起人工智能时,只见他激情澎湃,眉飞色舞,用粤语重复说着:“得食,得食!”看着众人一脸懵圈时,他才哈哈一笑道:“就是DeepSeek!”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谁叫梁文峰是广东人呢,用广州话叫这名字特爽!这个春节人们走亲访友时聊天话题常常就是DeepSeek,说它会写诗,会作文,会画画……仿佛无所不能。而书法人听着心中不免暗想:它会书法吗?以后还有书法家吗?

19世纪照相机和摄影技术的诞生直接“终结”了写实主义绘画
人类文明发展始终与神学、哲学、艺术、科技相伴。艺术与科技代表着人类感性与理性的两极,两者时常激烈碰撞,却没有彼此毁灭,而是擦出绚烂火花。在西方,19世纪照相机和摄影技术的诞生直接“终结”了写实主义绘画,迫使艺术家改变创作方式和艺术风格,不再单纯再现和追求形似,而是更注重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情感和思想,探索新的艺术表现语言和形式。黑格尔预见的“艺术的终结”并没有出现,印象派、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等新的艺术流派相继涌现。

达达主义的拼贴画
同样,我国东汉造纸术的改进和纸张大量使用,使书法一举摆脱了金石、简牍、缣帛的局限,耸立起魏晋书法的高峰;而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使书法远离规整端正的楷书,以避免类似印刷字体,行草书法大行其道,并且开创了“尚意”书风,辉耀千古。

宋代黄庭坚的草书。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使书法远离规整端正的楷书。
如今,人类文明发展又将面临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它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以 DeepSeek为代表的AI数字技术也必然会给艺术包括书法带来一场深刻变革。人们已经运用AI修复和数字技术,来处理和存贮数千年海量的书法经典,生成可以互动的方便检索和教学的资源,使我们能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学习借鉴书法经典和前人的经验。

AI数字技术也必然会给艺术包括书法带来一场深刻变革。
今天人们欣赏、临摹、学习、研究书法经典之便利,已经远超古代帝王,难怪有人喊出:“今天书法全面发展的水平,已经超越了古人。”其实,这并非狂妄自大,而是有现实依据。
在书法教学领域,已经研制出了书法教学的AI数字技术教学器具和软件,它就像一位随时在线、不知疲倦的老师,为学习者详细分析书法技巧,提供从笔画顺序到结构布局等方面的系统指导。它甚至还可以将经典作品的书写过程,生动鲜活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使人对书法有沉浸式的真切体验,充分感受到书家当年书写时的情绪、笔意,展现书法的独特魅力。难怪我们时常惊叹一些习书的年轻人书法进步之快!

AI书法生成工具也将会被广泛应用于书法创作。由于它具有强大的从经典作品中集字的功能,它将“终结”那种工整、规矩和程式化的书法,使那些与甲骨文、金文、小篆、汉隶、晋唐楷书相似的书法和集字创作变得没有多少意义。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结合,AI将会模拟不同流派的笔法风格,书家只需输入文字内容与风格偏好,便能生成个性化的作品图像。这种“AI+书法” 的混合创作模式,将极大方便书家创作时的“试错”和优化作品,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手感”和“心法”的体悟,实现自己的奇思妙想。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经无法避免地“入侵”书法领域
总之,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经无法避免地“入侵”书法领域,势必带来艺术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不过,它无法取代艺术和“终结”书法,只会给当代书法带来创新发展的机遇。因为,艺术的本质是情感的表现和个性的显现,是艺术家自由精神的创造;特别是书法创作常常是妙手天成,随机生发,有“偶然”效果,而这些恰恰是AI不可能具有的。

会写书法的机器人
对于艺术家来说,AI永远只有工具意义,要大胆拥抱它,使它为我所用。当然,AI在书法领域的广泛运用也提醒我们,要更加注重笔墨意趣和性情的表达,努力创造鲜明的个性化符号特征,真正做到“书如其人”,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在AI数字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王世国著《书法解密》,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