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薇:影印《郑振铎藏残本石头记》前言

古代小说研究 2025-02-17 06:54:49

郑振铎藏残本《石头记》通常简称为“郑藏本”、“郑本”。但也有学者不认同此说法,理由是郑振铎藏《红楼梦》不止一种,“郑藏本”的命名缺乏排他性。

《郑振铎藏残本石头记  卞亦文藏脂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12月版。

而该本首页钤有三枚藏书印章,自上而下依次是:“北京图书馆藏”(阳文)、“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阳文)、“晳庵”(阴文),则三位藏主收藏此书的顺序为:晳庵、郑振铎、北京图书馆。因此,刘世德先生认为该本名称应为“晳庵藏本”,简称“晳本”。

俞平伯先生在《读〈红楼梦〉随笔》中称其为“郑西谛藏旧抄《红楼梦》残本”。又因该本每回回首题“石头记第X回”,综核考量,则可称“郑藏残本《石头记》”。

该本现存一册,共两回: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四回。第二十三回共十二叶,第二十四回共十九叶。每半叶八行,行二十四字,每叶版心上端题《红楼梦》,木刻乌丝栏纸抄写。因该本残阙过甚,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无从判断其分册情况。

关于郑藏残本的两回文字是否属于脂本,学术界的意见比较统一,认为该本虽然残存回数最少,但仍属脂本系统,理由是该本文字与脂本系统的本子有大量相同之处,如《红楼梦》早期抄本每回结束语并不统一,且有回前回末诗,而程本系统的本子则结束语基本统一为“且听下回分解”或“下回分解”,并无回前回末诗,郑藏残本在这些方面皆同于脂本系统。

郑藏本第二十三回

郑藏残本的底本情况说法不一。俞平伯先生认为它“可能从作者某一个稿本辗转传抄出来的,非但跟刻本不同,就跟一般的脂评本系统也不相同。” (《读<红楼梦>随笔》)理由主要有三点,而这三个观点也成为后人对郑藏残本的版本问题展开争议的焦点:

其一是书中几个人名的不同,如“贾蔷”作“贾义”,贾芹母“周氏”作“袁氏”,花匠“方椿”作“方春”,“秋纹”作“秋雯”,“檀云”作“红檀”。

但学界基本都较为认同这几个人名的异文属抄手讹误造成的,并非说明该本的底本是作者某一个单独的稿本。

其二是名虽无异,用法特别,如茗烟与焙茗。

《红楼梦》脂本系统本子中基本都是第二十三回之前作“茗烟”,第二十四回后作“焙茗”,到了程甲本,整理出版者也许发现“焙茗”出现得甚是突兀,便在第二十四回增添几个字作:“只见茗烟改名焙茗的”,这样就把“焙茗”出现的理由讲清楚了。

《俞平伯论红楼梦》

因为郑藏残本两回中,一律为“焙茗”,而无“茗烟”,所以俞平伯先生认为这也证明了该本是现存脂本和程本之外的另一作者稿本,而且还能说明这个稿本系早于程本的本子,因为很明显郑藏残本统一成“焙茗”是为了保持人名前后的一致性,消除异文,但如果市面上已经有了程本,人名的不统一现象已经解决,也就无须硬取消一个,而独用另一个了。

刘世德先生在《〈红楼梦〉晳本研究》一书中将《红楼梦》分成三个创作时间段,分别是前四十回、中四十回和后四十回。在前四十回中,郑藏残本是最早出现“焙茗”的本子,且第二十三回中,只有郑藏残本是“焙茗”,其他所有脂本和程甲本、程乙本都是“茗烟”。

因此,程本改作“焙茗”,有可能是受到郑藏残本的影响;在后四十回中,只有“焙茗”而无“茗烟”;最关键的是,刘世德先生发现从八十回脂本来看,大部分的本子到第八十回时依然用的是“茗烟”。

《红楼梦皙本研究》,刘世德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脂本一首一尾都是茗烟,只有中间部分,各本中既有“茗烟”,也有“焙茗”,这种现象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伴随著作者对其他人名的改动而存在的,比如在此期间,作者还修改了“彩云”和“彩霞”、“巧姐儿”和“大姐儿”,三个人名的修改都发生在作者创作过程的同一时间段和文本单元中,这对研究成书过程有很重要的价值。

其三是关于小红的问题。

郑藏残本在小红的出场方式、名字和梦境的描写上与各本均有重要异文。俞先生指出了异文及文字的优劣,但并未涉及底本和成书问题。

随着版本研究的深入,学界对此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郑藏残本是经过改动的晚出的本子,理由是小红姓名、年龄、出身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经过文字比对,发现该本是属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本、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杨本)系统,并晚于而且可能曾以此两本为底本的本子。

另外,该本首页题名《石头记》,版心又题《红楼梦》,两种书名同时出现。有人认为,因为这两个书名代表了成书过程的先后,那么郑藏残本同时使用两个书名,则可证明该本是在两个书名都经过使用后才有的晚出的本子。

郑藏本第二十四回

另一种观点认为郑藏残本为作者初稿。理由是该本独有的第二十四回结尾小红梦醒寻帕情节甚不合理,很明显并非经过后人修改,该本第二十三回结尾有早期话本形式的回末诗联,该本第二十三回结尾黛玉听曲的文字较其他脂本缺少了大段成熟的文字,其回目与正文出现了龃龉,这种情况与程本第九十二回“巧姐慕贤良”和“贾政参聚散”回目与文字不符有很大相似性,都是创作或成书过程中对文字由粗糙到细致、由劣到优的修改的体现。

另外,小红自报家门时的文字相比其他版本的叙述过于简略,这段文字很可能是来自某个成书之前的本子。

关于郑藏残本及其底本与其他各本的亲缘关系,刘世德先生将其与梦觉本、舒序本、俄藏本、杨本、蒙府本、庚辰本和戚本等脂本相比对,发现郑藏残本第二十三回文字最接近杨本和俄藏本,最疏远的是庚辰本、戚本,次为梦觉本、舒序本和蒙府本。

郑藏本第二十三回

俞平伯先生曾说:“这本抄写字迹工整,惟讹脱依然很多。”

刘世德先生辟专章逐一研究了郑藏残本中的文字讹误现象:“晳本仅存短短的两回,有讹误的文字却多达八十例。这在现存的各脂本传抄本中,算是比较突出的。其实,从纸面的洁净、字迹的清晰和工整等方面来说,晳本还应列于上乘。”

《郑振铎藏残本石头记》是存在较多作者初稿痕迹的脂本之一,其学术价值不容小觑。俞平伯先生评价说:“这飘零的残叶,只剩了薄薄的一本,短短的两回,却有它鲜明的异彩。”

红楼梦古抄本丛刊

此次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着谨严审慎之出版精神,将这部字划端谨、楮墨精妙的《石头记》残抄本全文影印以飨读者,不啻为古典文学承传中之大幸事。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