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公务员的同学们注意了,有件事比刷题更重要。等你们真考上进了单位,就会明白这条铁律多关键,那就是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说多做。
可能有人会纳闷:考公务员和说话多少有啥关系?咱们分三个阶段慢慢说。
一、备考期间要低调(关键时期)
很多同学复习时喜欢发朋友圈打卡,或者在家族群里晒学习笔记。这种热情能理解,但真不建议这么做,原因有三:
1.复习时手机放旁边,发完动态总忍不住看点赞评论。本来能做两套题的时间,全耗在刷新手机上了。更麻烦的是,这种碎片化干扰会让学习效率打对折。
2.在职备考的同学尤其要注意。要是被同事领导知道你在考公,轻则被边缘化,重则找借口扣奖金。
3.心理学研究发现,把目标告诉别人会获得虚假成就感。就像健身房里拍照发圈就以为自己瘦了,其实才跑了十分钟。考公也是同理,晒书桌晒笔记不如多做两道题。
备考时在手机设置专注模式,每天固定时间查看消息。跟家人只说"在准备考试",别透露具体内容。
二、通过考试更要沉住气(危险阶段)
笔试面试都过了也别急着庆祝。去年某考生面试后发朋友圈晒成绩单,结果公示期被人举报大学期间考试作弊,差点被刷掉。虽然最后查清不影响入职,但白白担惊受怕好长时间。
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
体检前:别跟人说已经考上,有些眼红的会造谣你身体有问题;
政审时:尽量低调,同时和同学、朋友、同事等搞好关系;
公示期:绝对不在社交平台发任何相关信息。
三、入职后更要谨言慎行(长期功课)
进了体制更要管住嘴。
在单位要注意:
不议论领导同事:卫生间、电梯间、楼梯转角都可能隔墙有耳,也不要在微信和朋友聊自己的同事;
不透露家庭情况:别说存款房产,父母干什么工作,连孩子在哪上学都尽量别说,体制内的势利眼很多;
不发敏感朋友圈:加班照、会议照、文件照统统不能发,尽量在朋友圈做个透明人,或者干脆在入职前建一个工作微信号,与之前的生活微信号分开。
当然不是让大家当哑巴,关键看时机。比如通过试用期后,可以发张单位大门照片配文:新起点,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等等。但涉及具体工作的内容,连标点符号都不能往外说。
特别提醒:
工作群发收到前检查是否错群;
转发的文章要先看内容,确认是否适合转发;
遇到打听消息的,统一回复我不清楚,别给自己找事。
记住,在体制里生存就像下围棋,话说得越少,破绽就越少。
把想炫耀的冲动转化成工作的踏实,这才是长久之道,能帮助你在体制内走得更远、更稳、更牢靠。
等你当上领导那天,想怎么庆祝都行,但在那之前,请先学会“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