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新总司令是俄罗斯人,父母还住在俄罗斯,泽连斯基为何选他?

历史向来有温度 2024-02-13 19:10:51

闹得沸沸扬扬的乌克兰换帅事件终于有了结果,泽连斯基用瑟尔斯基替换了扎卢日内。

不过此举引起了乌克兰舆论的强烈反弹。不论是媒体还是在前线作战的中低层官兵都表达了对换帅的不满,网上甚至传出了一段视频,有部分民众在基辅抗议。

这一方面是因为扎卢日内有着较高的威望,据乌克兰媒体去年年底做的一次调查显示,乌克兰人对他的信任度超过90%,而对泽连斯基的信任度则只有77%。

另一方面是因为瑟尔斯基这个人比较特殊,他是正儿八经的俄罗斯人,所以在他升任乌军总司令后,梅德韦杰夫公开指责他为“叛徒”。而且乌克兰官兵还给瑟尔斯基取了一个外号——屠夫。

泽连斯基为何坚持要用一个俄罗斯人?瑟尔斯基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

两任总司令

父母仍然俄罗斯

瑟尔斯基于1965年出生于弗拉基米尔州的一个军人家庭,祖父在二战中牺牲,父亲是俄军退役上校。弗拉基米尔州紧邻莫斯科,如今也是俄罗斯的心腹地带。他在俄罗斯长大,15岁时父亲被调到乌克兰服役,他才跟随父亲在哈尔科夫一所高中上学。

受父亲影响,瑟尔斯基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军人,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莫斯科高等联合兵种指挥学校,又回到了俄罗斯。这所学校号称苏联的西点军校,培养了许多优秀军事人才,至今瑟尔斯基仍有许多同学在俄军高层中任职。

瑟尔斯基毕业后进入苏联炮兵部队工作,先后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地服役,从排级干部一直干到团长。

1991年,苏联解体。瑟尔斯基所在的部队正驻扎在乌克兰,按照当时的协议,部队由所在国指挥,军官可以自由选择去向。

苏联解体之初乌克兰与俄罗斯并没有太明显的界限,加上瑟尔斯基已经当上中层干部,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所以最终选择留在乌克兰。他大概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双方会从兄弟变成仇敌。

俄罗斯媒体报道,瑟尔斯基的父母和一个弟弟仍然居住在俄罗斯,父母已经退休,弟弟在一个医疗中心当保安。瑟尔斯基最后一次回俄罗斯探望父母是2014年,大概是在克里米亚被吞并之前。

瑟尔斯基是俄罗斯族,生在俄罗斯长在俄罗斯,亲朋好友也都在俄罗斯,与俄罗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联。这也是他不被乌克兰人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乌克兰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称“不需要一位俄罗斯将军”。

瑟尔斯基的任职履历其实非常完整。他从排级干部干起,在2000年初升任第72机械化旅旅长,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来又进入总司令部当副参谋,还曾被派往北约总部担任联络官,沟通乌军按北约标准改造等事务。

乌军中唯一的上将

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爆发,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被罢免,出走俄罗斯。接着俄罗斯调兵占领克里米亚半岛,乌克兰东部的俄语地区也接连爆发武装冲突,开始闹独立。

正是在此背景下,瑟尔斯基被调到乌克兰东部担任反恐行动参谋长,他策划的首个大战便是著名的德巴尔切夫战役。

德巴尔切夫是乌克兰东部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它处于顿涅茨克和卢甘茨克两个闹分裂的州的结合部,而且是连接两州的铁路枢纽。乌东战争初期,这里被分裂武装占领。

瑟尔斯基选择从这里突破,有一定战略眼光。如果乌军能向对方纵深推进,割裂两个州的联系,便能进行分割歼灭。战争初期乌克兰军队虽然拉跨,但打乌东民兵是完全没有压力的。

一开始乌军确实推进很顺利,占领了德巴尔切夫,并继续向纵深推进。但此时对手已经换成了俄军,据战后俄罗斯媒体透露,其实从这时开始俄军已经下场。

他们起初以远程炮火支援民兵作战,但未能阻止乌军推进。接着俄军便派出轮换部队直接与乌东民兵混编,到前线作战。

乌军并不是俄军的对手,本来是要插入对方纵深,结果变成了跳进对方口袋阵。而俄军也很快就切断了乌军的补给线,4500多乌军被两万多俄方部队包围在德巴尔切夫,命悬一线。瑟尔斯基指挥部队反攻,却未能打通补给线,只能选择突围。

突围其实是一个技术活,抗战时期的淞沪会战,国军虽然伤亡很大,但建制还很完整。正是由于混乱的撤退,导致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一路上都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被日军一路追到南京城外。

战役地图

由于撤往巴赫穆特的高速公路已被俄军占领,瑟尔斯基只能派人去找一条通往后方的乡间小路。他们利用夜色在道路上集结了大批运输车辆,同时被围的乌军向俄军发动猛烈的反攻,还占领了两处重要高地,并利用地形对俄军进行炮火压制,为整体突围赢得了一定时间。

突围计划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直到行动前十分钟,前线指挥官才让部队紧急集结。他们销毁了无法带走的辎重,轻装登上卡车,迅速后撤。

但途中还是被俄军发现,遭到炮火猛烈打击,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一些部队出现混乱,最后靠步行抵达后方,幸运的是主力部队得以顺利突围。事后乌克兰方面称,仅有200多人牺牲,100多人被俘。

总体上来看,这次战役虽然失败了,但最后的突围还算成功。瑟尔斯基也因此被授予奖章,晋升为中将军衔。此后他长期在乌东地区战斗,于2019年晋升为乌克兰武装部队地面部队司令(大概相当于陆军司令),被授予上将军衔。

瑟尔斯基也是目前乌军当中唯一的上将,乌军与北约接轨后便不再授予该军衔,而前任总司令扎卢日内也只是中将军衔。

瑟尔斯基担任司令时,扎卢日内曾担任过第一副司令。据说后来正是瑟尔斯基推荐扎卢日内出任乌军总司令。他之所以不自己去,一是因为身份敏感,二是当时陆军非常重要。

按照北约军事思想,前线指挥官有着非常大的自主权,总司令一般只规定大的作战目标,具体作战计划由前线指挥官确定。加上扎卢日内上任后大量放权,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传统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一战成名

瑟尔斯基真正的成名之战是基辅保卫战。俄乌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只有美国天天在喊俄罗斯要打乌克兰,就连乌克兰内部都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所以,战争爆发时乌军的主力部队都在乌东地区,基辅附近兵力非常空虚。

而俄军打算利用中心开花战术,一举拿下基辅,实现政权更替。他们先是派出大规模直升机编队,从白俄罗斯出发,沿着第聂伯河南下,再向西转向基辅附近的安东洛夫机场。

企图占领该机场,使紧跟身后的20多架伊尔-76运输机能在此降落,运来援兵和重武器。同时一支大型机械化编队也从白俄罗斯边境向基辅推进。

驻守机场的乌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他们进行了非常顽强的抵抗,还很聪明地利用车辆和飞机阻塞了跑道,防止后续俄军运输机降落。俄军空降部队虽然控制了机场,但无法快速清理跑道及周边的乌军。

瑟尔斯基反应很快,下令将国防大学训练用的大炮与第2炮兵旅合编成一个火炮师,立即开赴安东诺夫附近,不断炮击机场跑道。后来俄军的运输机一直在机场上空盘旋,但就是没有降落的空间。

瑟尔斯基还把国防大学的学生编成两个营,与国民警卫队第4旅在基辅周边布防,他亲自率领第72机械化旅前往俄军机械化编队南下的途中设伏。不过由于实力悬殊,72机械化旅也抵挡不住俄军,只能节节阻击,为增援部队赢得时间。

瑟尔斯基一套操作,让俄军的中心开花战术成了泡影。而且由于泽连斯基不肯撤离基辅,俄军虽然推进到基辅近郊,但遭到顽强抵抗,打成对峙状态。

俄军长达64公里的补给车队被堵在基辅以北39公里处的高速公路上,西方国家利用卫星拍摄到了画面,天天在媒体上宣传。乌军也不断派出小分队,偷袭俄军补给线。

基辅方向的进攻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后勤补给又不断遭到偷袭,俄军最终无奈地从基辅地区撤退。

在俄军撤退的同时,乌军也发动了大反攻。他们开动宣传机器,大张旗鼓地宣传要反攻南部的赫尔松州。不过乌军的反攻并不顺畅,损失惨重,唯一的好处是将俄军防御中心转移到了南部。

在赫尔松州形成对峙状态后,瑟尔斯基突然调动部队在北方的哈尔科夫发动反攻。俄军兵力空虚而且毫无准备,未经过太多抵抗便撤回俄罗斯境内。

基辅保卫战和哈尔科夫大反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战后瑟尔斯基被授予乌克兰英雄勋章,这也是乌克兰的最高荣誉。

基辅周边局势

巴赫穆特绞肉机

瑟尔斯基指挥的最有争议一战是巴赫穆特战役。

巴赫穆特是乌克兰东部的一个枢纽城市,这里以盐矿闻名,地下有着纵横交错的盐矿井。既可以用作冬季士兵御寒,还可以储存武器,甚至乌军的装甲部队也可以在地下矿井里通行。自2014年以来,乌军就在该地与分裂武装战斗,构筑了坚固的工事。

俄军最初的计划是攻占巴赫穆特,以便可以与北方的伊久姆集团南北夹击重镇斯拉维扬斯克,进而对乌军在北顿涅茨克方向的突出部形成包围歼灭,最终占领整个顿巴斯地区。

当俄军陆续从基辅、赫尔松洲、哈尔科夫等方向撤退后,巴赫穆特是唯一保持攻势的地区。双方在此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使巴赫穆特成为“绞肉机”。

2022年8月,俄军在巴赫穆特东南部发动猛烈进攻,但遭到了顽强抵抗。双方几乎逐屋争夺,阵地反复易手,俄军进展缓慢,而且付出了较大伤亡。

到10月底,乌军发动了大反攻,收复了巴赫穆特部分阵地。更重要的是,在北面战线收复了伊久姆、利曼等城镇,还击退了锡韦尔斯克的俄军。这样一来,俄军合围乌军的计划就泡汤了,巴赫穆特的战略地位已经没那么重要。

巴赫穆特周边情况

但双方已经杀红眼,对于俄军来说,一退再退将会产生严重的政治影响。

北约情报机构发现俄军正在向巴赫穆特地区大量增兵,曾试图劝说乌军撤退。用中国的战术思维看,就是失地留人。

但不论是泽连斯基还是瑟尔斯基都坚决反对撤退。对于乌军来说,巴赫穆特如此坚固的地方都失守,将会对部队的心理防线造成严重的打击。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在双方激战224天后,瓦格纳集团领导人普里戈任宣布完全占领巴赫穆特。之后瓦格纳从巴赫穆特撤至后方休整,普里戈任后来也承认,瓦格纳集团在巴赫穆特阵亡了2万余人,伤5万余人。

乌军方面虽然未公布具体伤亡情况,但自然也不会少。不过他们仍然没有放弃巴赫穆特,不久又在巴赫穆特外围发动反攻。

在巴赫穆特战略地位下降后,乌军内部也有争论,到底是否还应该继续坚守?但瑟尔斯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与俄军战斗到底,也正因此很多中低层官兵认为他不顾大家的死活,把官兵们当炮灰,为他取了个外号——屠夫。

乌军官兵认为瑟尔斯基太在乎战果,比如有时候要求前线部队必须攻占俄军的一些村庄或者树林带,而忽视整体作战目标。要求战果必然会导致前线士兵出现不必要的伤亡。一名乌军士兵得知瑟尔斯基上任后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我们都完蛋了。”

对于瑟尔斯基来说,坚守巴赫穆特能将俄军的军事资源全部吸引到该地区,以免俄军在其它战线再有大的动作。尽管巴赫穆特战略地位已经不高,但凭借之前修筑的坚固工事可以大量消耗俄军,让他们明白每前进一部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可以向西方世界展示乌军抵抗的决心,从而赢得更多的援助。

这场战争也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瓦格纳领导人普里戈任公开与绍伊古翻脸,发视频指责国防部不给其配送弹药,威胁要撤离前线。

瓦格纳也与一起作战的俄第72旅彻底闹翻,普里戈任指责72旅在不告知友军的情况下擅自撤离,导致侧翼暴露,数百名瓦格纳士兵牺牲。72旅还在撤退的道路埋设地雷,让后撤的瓦格纳士兵淌地雷阵。后来瓦格纳甚至还抓住72旅旅长揍了一顿。

这些也为后来的瓦格纳兵变埋下了伏笔。

尾声:

总而言之,瑟尔斯基与扎卢日内的战术思想大不相同。瑟尔斯基接受过完整的苏军战术教育,贯彻的是苏军当中要求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进攻或者防御重要阵地时要“不惜一切代价”。

而扎卢日内的思想更加偏向北约,将士兵的生命放在首位。他主张把决策权交给前线指挥官,非重要事项不必上报审批。乌军的进攻往往使用小股部队,慢慢蚕食,更多的依靠无人机。

但有目共睹的是,自乌军开展大反攻以后,战果寥寥,后期几乎陷入停滞状态。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是泽连斯基决定换人的最重要原因。

战争已经持续了两年,泽连斯基自己的任期也已经满了,老百姓已经厌倦了战争,西方国家也不可能无休止的提供援助。尤其是第一大援助国美国,就下一年的援助预算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最需要的是战果。而纵观乌军当中,既有丰富经验,又有坚强意志的人便是瑟尔斯基。泽连斯基需要一位苏联式将军,采取“不惜一切代价”的战术,来打破前线的僵局,让老百姓、让盟友们看到希望。

微观层面,尽管乌克兰内部的矛盾,外界无从得知。但从瑟尔斯基上任后发布的首份声明,也能看出一些东西。

比如他提到将来要合理分配西方援助的先进武器,这暗示了之前武器分配方面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他还提到各级指挥官要到前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这其实也是乌军的一大顽疾,扎卢日内也很少去前线,不了解前线实际情况,指挥时难免脱节,这也经常被前线士兵的诟病。

至于说扎卢日内声望太高,威胁到泽连斯基的地位,这种没有根据的阴谋论就没必要讨论了。

瑟尔斯基到底行不行,其实看俄罗斯的反应就明白了。他上任后,梅德韦杰夫第一时间就指责其为叛徒,随后还开动了宣传机器,挖掘瑟尔斯基及其亲人的各种花边新闻。前两任乌军总司令可没这个待遇。

4 阅读:1460

历史向来有温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