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富最强城市是哪一座,城市富裕什么说了算?

数据读城 2025-02-12 22:37:34

一座城市的民富水平如何,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个税、人均存款、人均总资产、富人比例、中产比例、房价与人均居住面积、豪宅销量、人均BBA等息息相关,还有易被忽略的公共服务水平。中国唯二的超级都市京沪之外,谁是广被认可的民富之城,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南京都有话要说。

京沪深之下,民富第4、第5城竞争激烈

从区域来看,民富城市大多还是经济大省的专属,北京上海是当之无愧的领先一档,广深稍落后一线,其他排名靠前的城市基本是粤苏浙瓜分。长三角地区小胜珠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大都市圈在民富方面各有胜场。

其他城市,福建的厦门还能挤占一个位置,天津可能被低估了,重庆因为非主城区远谈不上民富,山东城市依然难以上榜。至于中西部地区的那些新一线城市,都难以在民富上有较高排名,其他西北、东北城市在新世纪以来就无缘上榜。

从北方城市来看,民富方面是北京>天津>青岛>=济南=西安>=大连>=沈阳>石家庄>郑州。各城之间的差距较大,不像富裕起来了的南方城市呈混战态势。不得不说的是,苏浙城市的发展均衡不是说说而已,其中杭州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其从县到乡镇再到村都落实了民富,发展相对协调,不光是堆出个市区的光鲜架子。

当然,若是15到20年前,温州还能是稳稳的民富城市前三,如今已经泯然众城。而今的民富前十城市,北上广深杭苏宁稳稳拿下7个位置,剩下的排名,甬锡莞佛津厦珠都有资格获选。

也有说法是,北上一档,深二档,杭宁珠广二点五档,苏甬厦锡三档,佛莞津青及一票长三、珠三的富裕城市一档。悄悄地说一句,民富排名很大程度上和当地房价成正比。

消费才是硬实力,高收入还得有高薪岗位

看存款,居民人均存款前20强城市北京、深圳、上海占据前三,东莞把老大哥广州挤到了第五,粤苏浙强势占去了16个席位,新疆的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乌海拼下了4个席位,但新疆内蒙的这4个城市,夸一声民富水平高恐怕不够服众。而且,GDP三强之一的山东,一个城市都没有入选,济南无话可说,青岛大概率不开心。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之下,又成了苏浙闽城市的排排坐,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厦门、绍兴位居前十阵列。

财富存量最好的体现就是看消费水平,如果说人均消费支出更能反映实际民富情况,那么辽宁人均存款全国第二,但消费十名开外就让这说法被破。人均消费支出城市,位居前5的是上海、杭州、深圳、北京和温州,广州、厦门、苏州、宁波、无锡分了前十的后5个位置。长沙和武汉在20名左右,已经是中西部城市里的翘楚,鄂尔多斯、沈阳、克拉玛依、包头、昆明等城市的消费,都好于青岛、成都等城市。

按城市高收入家庭户数排名,紧随一线城市之后,杭州又多出一项“中国第五城”的指标。武汉、南京进入前十,从来不敢谈人均的成都挤下了天津和宁波,排名第10,可见这座西南核心城市确实吸纳了大量的高收入群体。其他如重庆、长沙、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也因为足量的人口底数,存在可观的高收入群体,但比较矛盾的是,上述城市的高薪岗位不多一直是多年来的槽点。

与之相应的是,反映普通人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方面,沪京深是雷打不动的前三,杭州、宁波、天津、南京把广州挤出了第4,厦门和无锡进入前十。不少万亿GDP城市在这一项上表现欠佳,优质就业岗位数量不足是重要原因。

BBA还是高端电车,豪车多就民富了么?

豪宅数量、豪车数量、个税交纳数量、上市企业数量,这些都是最硬核的民富依据。较早富裕城市的轿车保有量已经饱和,富得比较晚的城市近年来销量增速较快,豪车销量多少也受到这个规律影响。

反映民富的指标有金融资产、耐用消费品和不动产,其中不动产占六七成,金融资产占三成,剩下的耐用消费品占一成,而汽车占耐用消费品的一部分,但其最能反映视觉冲击力,也能让人最直观的感受所在区域的民富水平。从豪车保有量,特别是裸车价大于等于60万元的汽车保有量来看,一线城市之后,苏州、武汉、重庆、成都、杭州、南京位居前十,总算展现了一些新一线城市的底色。

不得不说的又有杭州,虽然很多关于民富的各种指标杭州都被京沪完爆,但在超高值豪车这一项上,杭州是少有的能和京沪硬碰硬的城市,不过据说绍兴、湖州、嘉兴三个城市的豪华新能源车很多都是挂杭牌。

其实,苏浙两省的很多城市豪车拥有量都比较高。以温州为例,温州的BBA销量、保有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如今还有着强到夸张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端电车销量在地级市里仅次于苏州。这里面还有些品牌崇拜,比如东莞的保时捷销量就是无锡的两倍,而无锡又已经超过了老牌豪车城市金华。

0 阅读:0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