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与中共的领导之下,人民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推翻了蒋家王朝的统治,由此新中国成立。
溃败后的蒋介石政府将台岛作为落脚点,企图发展力量对大陆进行“反攻”,美国政府处于自身的政治、利益考量悍然介入中国内部事务;为此,毛主席的决策铿锵有力:“一定要解放台湾。”
武统是最初方针
在大陆刚刚获得全面解放后,全国人民的热情高涨,毛主席与中央军委决定乘胜追击,渡过台湾海峡彻底歼灭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其实,最初计划的登陆时间就是在1950年夏天。
经历了10个月的战争,除却金门、马祖之外,所有台湾省的外围岛屿都被解放了,站在军事的角度考虑,最佳的登陆时机已经到来。
解放台湾是一项“技术活”,当时并非不具备这个实力。
红军时代早已成为过去,从渡江战役之后,仅数月间解放军就已经占领了江南富庶地区,从这些地方获取的物资更是足够继续向南继续了。
那时的战士大多经历过数场战争,个个都是当之无愧的战神级人物。
渡海作战需要经验,此时的解放军也具有这些经验了。
先是在1949年10月中旬,解放军三野10兵团进攻鼓浪屿,在第一次佯攻过程中,盘踞在厦门的国民党军队丝毫没有察觉,反而把部队调去鼓浪屿进攻解放军先头部队。
鼓浪屿上的解放军抵挡巨大压力的同时,另一路主力部队快速解放了厦门,随后赶来鼓浪屿支援。
无论是战略还是从战术来看,这次行动堪称完美,更是被称为“解放战争中一次成功的渡海作战。”
士气高涨的状态下,解放军在一会走后发动近万人攻打金门。
在这次作战中,国民党碰巧有一次演习,再加上淮海战场上逃跑的胡琏发挥了作用,导致解放军第一批部队上岛后后续部队无法增援,10月26日下午,大部分登陆的解放军战士牺牲在金门岛上,受到重创。
最开始没有人想到这场战斗会以这样的局面收场,也就是这次战斗之后,南方的解放军个个都憋着一股劲,誓要让蒋家王朝血债血偿。
另一边,尝到了些许甜头的国民党又重新恢复了岛防信心,他们在海南海口设立了“海南防卫总司令部”,担任总司令一职的就是当年一路对红军穷追不舍的“战神”薛岳。
为了能把海南岛给守住,薛岳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他把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在海岛构建了立体防御体系,还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伯陵防线”,面对蒋介石的疑问,他拍着胸脯表示:“我这道防线固若金汤,解放军是不可能打上来的。”
布置好一切防御措施后,薛岳就下令封锁了琼州海峡,等待着解放军渡海。
此时的海岛上不止薛岳的人马,还有国民党桂系军阀白崇禧集团、国民党余汉谋兵团的残部逃窜至此,各路部队加起来共有10万人,再加上20多架飞机、50多艘舰艇。
在蒋介石的构思里,就是要将海南岛作为日后“反攻”大陆的重要桥头阵地。
另一边,叶剑英也在日夜思索如何快速解放海南岛,根据中央军委的最初要求,行动要在1950年2月之前开始。
为了弄清楚敌人的兵力构成及分布情况,叶剑英打给了琼崖纵队司令冯白驹,要求他详细报告岛上的兵力布置情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叶剑英仔细分析情况后,认为:若是在仓促的状况下贸然发动进攻,极有可能产生更加不利的后果。
他把自己的想法全部汇报给中央军委,军委分析后赞同了叶剑英的建议,并决定延后海南岛战役。
在广州军区与15兵团的作战会议上,叶剑英、韩先楚、邓华等将领都仔细分析了敌我状况,讨论之中,更是多次提到了金门失利的具体原因。
反复推演的情况下,海南岛战役于1950年3月5日开始。
第一批登陆官兵人数为799人,他们分乘13艘船抵达海南岛西部,国民党发现后,立即利用飞机、军舰猛烈开火,战斗中有33位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他们的船只也大多被国民党击沉。
此后,40军119师356团、43军128师383团等组成了数千人的登陆队伍,分成三次登陆海南岛,即便过程中遭遇风浪、国军火力,但战士们依旧英勇无畏成功渡海。
这一批登陆的战士们很快支援了琼崖纵队的反“围剿”斗争,并且探明了敌人的海防情况。
因此,解放军决定再派遣2个团的兵力实施渡海作战,他们同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岛上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想尽办法阻拦了,他们已无计可施,随即停止了进攻琼崖纵队,把主要兵力都放在海防上。
4月16日,40军、43军8个团共计2.5万人分批出发,枪炮声响了整整一夜,战士们终于突破了国民党海上封锁。
登陆成功后,陆地作战更是解放军的强项,海南省会海口解放的时间为4月23日。
此时,国民党眼见大势已去,不得不下达了撤退命令,薛岳本人也乘坐飞机逃回蒋介石的身边,还有大量没来得及逃跑的国民党军被解放军歼灭。
考虑到后面解放台湾的战争,海南岛战役提供了最为宝贵的经验。
靠着刚刚积累的经验,解放军顺利攻下万山群岛,促使整个中南地区解放。
海南岛解放意味着,从战术角度看,解放台湾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蒋介石带着这么多人困在孤岛,本就是困兽之斗。
不过,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迟滞了解放台湾的步伐。
毛主席的决策
从兵力情况看,国民党通过大规模撤退,已经在台湾地区集合了大量陆军力量;此前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海军、空军并没有遭受重创,这些武器装备也都被蒋介石运回了台岛。
从局部来看,国民党的军事力量依然不容小觑。
解放军在经历金门失利后更是加紧补短板,强化渡海训练准备工作。
此时,蒋介石也感受到了解放军渡海的作战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在海南岛被解放后,他更是产生了悲哀的想法。
“反攻”并不是他的主要思考,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怎么把老巢给保住。
夫人宋美龄抵达美国开始活动,希望争取到美国的军事支援;蒋介石也亲自部署岛上军事,将绝大多数军事力量都放在台湾海峡一带,防止解放军某天突然打一场登陆作战。
当然,他内心中的慌乱是不愿意让手下的士兵看到的,只要在公开场合,他依然叫嚣着“反攻”,为了表达自己不是说着玩的,还派出了小股国民党军骚扰福建等沿海地区。
双方都很清楚,大战一触即发,蒋介石的心也悬到了嗓子眼,他对于共产党军队是再熟悉不过了,过去那么多场战争他都一败涂地,这更是让他产生了焦躁的心理。
就在双方都在准备时,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明明战局在东北部,可美国却横插一脚,把第七舰队放在了台湾海峡。
从地缘角度看,中国台湾岛、南朝鲜、日本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结构,从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就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最稳固的“前进基地”,若是远东爆发战争,美国完全可以依靠日本提供的工业体系作为保障,不需要万里迢迢从美国本土开始运输。
因此,无论是朝鲜半岛的战事还是台湾海峡的战事,美国都可以以日本作为跳板。
反方向来看,若是日本丢失,美国想要参与远东战事就至少得从夏威夷远道而来;对美国来说,从战争的角度,就得控制好战略三角结构。
在美国霸权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从没有排除过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美国可以从日本出发袭扰北朝鲜和中国东北边境,那么中国也可以派兵以中国台湾岛为跳板打击冲绳。
若是从国际关系角度思考,新中国是与苏联为伙伴的,与美国本就水火不容,那么台岛的战略地位就更加重要。
基于这些原因,美国的想法就清晰可见了:台湾地区暂时安全,日本才可能“无所顾虑”被作为基地,日本安全了,才能肆无忌惮地插手朝鲜事务。
也就是说,在溃败状态下的蒋介石根本没那个能力把美国叫来保护自己,只能说他选了一块风水宝地暂时救了他。
但蒋介石借助外国军事力量保护自己的行为更是引狼入室,把狼引进来简单,想要再赶走就难了。
在民族大义问题上,毛主席的立场与蒋介石完全相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50年6月28日发表声明,斥责美国第七舰队侵台,声明也明确指出:美国的行动是对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是对联合国宪章的破坏。
比起解放台湾的问题,1950年那个夏天,东部的朝鲜更是十万火急,出于保家卫国的需要,很多在南方集结的战士迅速北上,跨过了鸭绿江。
虽说蒋介石态度表明了一个中国立场,但他已经把狼给引进来了,很多事不是他能收拾得了的,他的脑海里也没有“走一步看三步”的战略思维,只是想着:借助美国的力量也“反攻”回去,打回去了再说后面的事。
朝鲜战争结束后,蒋介石觉得解放军可能会腾出手来收拾自己了,于是慌忙找美国人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作为回应,1955年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解放了大陈岛与一江山岛。
毛主席也一再通过各种方式告诫蒋介石:靠美国人是靠不住的;周总理后来也找机会向他提到:如果愿意让台湾回归,那就是你的第一大功劳。
那年周总理也第一次提到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从此,这成为了一种可能性。
后来在曹聚仁的运作下,毛主席还提出了“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愿望,这也是和平解放可能出现的前提;而在1958年炮击金门后,毛主席也提出大陆愿意采取宽大政策,只要蒋介石父子抵制美国,什么都好谈。
曹聚仁、章士钊相继离世后,两岸之间再也没了合适的沟通人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之后。
这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绝不能动摇的信念。
参考资料
从万炮齐发到导弹破空:历次台海危机大揭秘 CCTV两岸统一已经成为历史洪流,不可阻挡! 中国台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