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用智慧判断人

文里有文化 2024-10-12 20:13:33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第一卷《魏文侯问相于李克》

《资治通鉴》第一卷

家里有很多书,其中有家父留下的,也有由于自己喜欢而买的。我喜欢读书,但却总不得闲。以至于家里有好些书籍都是全新的,真的成了“藏书”了。藏而不读,有何意义?因此我决定下功夫读书,所读之书并非是闲书,什么《故事会》《青年文摘》,各种小说故事,这些虽然偶尔也会让人进步,然而我却将其称之为“闲书”。唯有《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算是文化,闲而不“闲”。如果称其为“闲书”,这些又都是正史,是了解历史,知兴替的古籍。但如果称其为“有用之书”,临时却看不到读书的效果。所以,这些书又“闲”又不“闲”。

因此,如何确定自己读的并不是闲书呢?我想还是做做笔记吧。读史书不求贪多,一天一篇史书,一天一篇读书笔记足以。但每一篇要有心得,要有体会,哪怕是肤浅至极,也算是没有荒废光阴。

今天,我就记下第一天读书的笔记吧。

第一卷《魏文侯问相于李克》

原文:“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好句子,这是整篇的核心,这不仅是用人的标准,也应当是交朋友的标准,是教育孩子的标准,总之,这应当是判断人的五条标准吧。

释意:

魏文侯问李克,用人应当用啥样的人?怎么判断一个人的德行和能力?

李克说:“当他安定之后,看他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亲近。当他富了,看他喜欢帮助什么样的人,愿意施舍什么?当他官场顺利通达之后,看他举荐什么样的人?如果他变穷了,看他会不做什么样的事情。如果他生活贫苦,看他取什么不取什么。”

我说这是好句子,是因为古文的长处,短短几句话,几个字,就能抓住重点。说的很好,我却觉得当今时代,谁都无法经得起这几句话的考验。因此史书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的标杆。

史书是实在的,他一下子就掀开了蒙在我们虚伪面庞上的帘子,让我们丑陋虚伪的面庞暴露无遗。

李克说的这几句话不就是反映了我们的人性吗?安定之后,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亲近?喜欢与能够相互利用的人亲近。富了以后喜欢帮助什么样的人?喜欢帮助可以为我们所用的人,愿意施舍的财和物都不是对自己很重要的。当他官场顺利通达之后,看他举荐什么样的人?举荐的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如果他变穷了,看他会不做什么样的事情?你看看现在抖音上乌烟瘴气,只要来钱,只要上边不管,让他们骂娘,搔首弄姿,也脸不红心不跳。如果他生活贫苦,看他取什么不取什么?人们往往凡是有利,都可取,不管有理没有理。

老祖宗看透了人性,都在史书上给我们归纳好了。

从今天起,一天读一篇《资治通鉴》,一天一篇读书心得。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