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外交大臣和俄外长几乎前后脚抵达新德里,对印度进行访问。这种相遇的情况应该只是巧合,俄外长刚刚在中国参加完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而英国外交大臣是参加英国-印度首届战略未来论坛。不过,在乌克兰危机持续不断的背景下,三国之间存在一种十分微妙的关系。
英国是欧洲国家中支持乌克兰、制裁俄罗斯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反对俄乌签署和平协议的国家。印度至今未表示制裁俄罗斯,并且顶住西方压力从俄大量、低价购买石油。俄罗斯与印度的军事、防务合作则十分紧密。
先说说印度和英国。英国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印度是“大英帝国继承人”。两者走到一起,自然会碰撞出“神奇”的火花。
就拿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这件事来说,英国和美国表现出了微妙差异的反应。
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说,英国尊重印度从俄罗斯购买“打折”石油的决定,因为印度是一个主权国家,英国不需要告诉印度该怎么做。
在欧洲各国的官员中,特拉斯是最喜欢对别国事务指手画脚的,而且口无遮拦,如今却对这个昔日的殖民地“网开一面”。
美国的立场则相对更加复杂。美国官员说,不希望看到此类采购“迅速增加”,同时也准备帮助印度实现能源多样化。不仅如此,美国还破天荒地“自我检讨”,认为印度之所以在武器方面如此依赖俄罗斯,都是美国的错,下一步美国将在这方面改进做法。
不知道也在对印度卖武器的法国听到美国要“改进做法”,会作何感想。一个澳大利亚还不够?又来抢生意?
无论如何,印度一时之间成了西方的“宠儿”。更加直白地说,这场俄乌冲突就像是送给印度的一份大礼。
从西方国家的角度来看,印度之所以在俄乌冲突中没有跟西方站队,主要是因为它还没有摆脱俄罗斯的怀抱。因此,这个“宠儿”需要被宠爱。
在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时,特拉斯表示,双方强调致力于建立更紧密的国防、安全和经济联系,以使两国更安全、更有韧性。
在会见印度财长时,特拉斯表示,同意采取更多措施使供应链多样化,促进贸易和技术联系,并在国防领域开展合作。
而按照此前媒体的报道,英国将加入印度的“印太倡议”,成为印度海上安全问题的主要合作伙伴,与东南亚国家协调工作。如此以来,热衷于“四处晃荡”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将会更多地在印太海域出现,而英国与印度等国的军事演习也会更加紧密。
去年制定的“2030年路线图”也是此次双方讨论的重点之一。英国和印度已经根据这个路线图启动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而在这次访问中,特拉斯还将确认7000万英镑的英国国际投资资金,以支持印度的可再生能源。这其中尤其需要提一下印度的太阳能产业。这几年,印度的太阳能产业可谓是风生水起,但是,它的很多原材料仍然依赖进口,尤其是中国。
印度外长也提到,与特拉斯完成了“2030年路线图”的年度战略审查,认为双方在所有支柱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看好双方在贸易和投资、国防与安全、移民与流动、科技、教育、气候合作和绿色能源方面的合作前景。
至于印俄关系,相比于印度与西方国家在过去20年间的迅速发展,印度与俄罗斯的合作已经存在约70年,两国关系的基础不仅存在于政治、军事层面,在民间层面也有着很深的情感基础。正因为如此,面对西方在乌克兰危机中的“道德捆绑”,印度从官方到民间都进行了坚决的反击。而这次俄外长访印,必然也会重申和强化两国关系。
当然,印度一向自视甚高,“大英帝国继承人”“亚洲民主典范”诸如此类的头衔都不算事儿,最重要的还是“文明古国”赋予它的“自信”乃至自负。正因为如此,很多印度民众并不接受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强加给印度的“义务”。他们认为,印度有权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但是,国际关系是现实的。西方国家给印度“开绿灯”,印度也需要回西方一个“眼神”。同样自视甚高的印度高层很清楚,要想在这场危机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须掌握精湛的平衡技术。
游戏币尚未耗尽,游戏尚未结束,要想让推币机掉下更多的“硬币”,印度很清楚应该怎么做:中立立场不能变,否则印度将失去筹码;俄印关系不能变,这会削弱印度的地位,也会引发印度民众的抵触,但是印度需要实现“多元化”;西方的“橄榄枝”也得接,这是印度的发展“机遇期”。
但是,风险与收益任何时候都是成正比的。西方国家是博弈老手,乌克兰收了好处,就不能随便退出这场游戏,必须打到最后一刻。印度也是如此。西方需要印度,但不会坐视其只收钱不干活,更不会坐视其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