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粟裕带军准备进行最后一击,毛主席却突然急电:撤退!

文史风云 2024-07-11 23:54:49

1947年7月,粟裕带军成功包围了胡琏所在的军队。正当粟裕准备进行最后一击时,毛主席却突然急电令其撤退。粟裕虽然不解,但依旧依令行事,事后粟裕得知真相后,对毛主席钦佩不已……1947年5月,孟良崮大捷,我军全歼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国民党军队大大受挫,但他们依旧贼心不死,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重新集结军队调整战术。1947年6月25日,国民党向沂蒙山区发动进攻,妄图消灭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对方的重压之下,陈毅、粟裕首长奉中央指示,决心迎击来敌,策应刘邓大军。因为孟良崮大捷,当时的解放军斗志极其昂扬,粟裕也决心借此机会再歼国民党军主力。国民党命令胡琏带领军队占领南麻,以此吸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火力,以便后期寻机内外夹击解放军。胡琏依令固守南麻,并趁机在南麻附近修筑防御工事。自此,南麻方圆5公里无数的碉堡、暗堡拔地而起。一时之间,南麻得到了“铜墙铁壁”的保护,这让解放军的攻坚难度大大提高。但即便如此,解放军也没有退缩,南麻即便再难啃,解放军也要死磕到底。在粟裕的指挥之下,华野的九纵、六纵、二纵,三个纵队,趁夜分头向南麻进攻。1947 年7月17日晚,南麻战役正式打响。粟裕本以为南麻是个难啃的骨头,但出乎意料的是,三个纵队一开始便打得敌人毫无招架之力,南麻附近的众多据点一点点被拿下。解放军的包围圈也一点点在缩小,眼看胜利就在眼前,天却突下大雨。因大雨连绵不绝,这极大影响了解放军的攻势,很多储备弹药因为受潮而失效。雨势湍急甚至造成了山洪暴发,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战线推进一时受阻。此时,胡琏一方只靠少量兵力即能够固守堡垒,解放军想要攻下一个据点,所付出的代价比以往大了不少。胡琏意识到机不可失,甚至亲自拿着机枪上了战场,顶着枪林弹雨在前冲锋。这样孤注一掷的打法,让双方的战局陷入了一片焦灼。但此时解放军并非没有胜率,到了战役后期,南麻城内国民党军队弹药已经快打光了。解放军只要再坚持坚持,拿下南麻城不是问题。可就在这个时刻,毛主席却发来急电,令粟裕带军撤退。原来,胡琏早就急电蒋介石,让其火速派兵救援 11 师。蒋介石得知消息后,立即令附近的国民党军队前去救援胡琏。胡琏当初是为争取时间,才会带头冲锋转守为攻。胡琏带队反攻,打乱了解放军的原计划。粟裕的军队如果咬死不退,那么即便攻下南麻城,也会被赶来救援的国民党军队“包饺子”。当然,毛主席让粟裕撤退,并不代表这次战役失败了。粟裕指挥这次行动的最终目标,并非拿下南麻城,或消灭胡琏带领的11师,而是为了策应刘邓大军,让其顺利挺进大别山。毕竟,粟裕带军围困胡琏,已经引国民党大军攻向麻城。既然目的已经达到,粟裕自然可以带军撤退。于是,在收到毛主席急电之后,粟裕并没有冒进,而是选择1947 年在7月21日撤兵。自此,历时4天5夜的南麻战役,就此落下帷幕。在这次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伤亡4000多人,歼灭了敌方官兵9000多人。虽然,战果不如预期一样理想,但也并非一无所获。得知解放军撤退之后,胡琏却不免有些得意洋洋:“我的十一师可不是张灵甫的七十四师,想吃掉我,得有一副铁嘴钢牙好胃口!”蒋介石得知此消息后,也是兴奋不已,甚至说出了:“有胡伯玉(即胡琏)在,我可高枕无忧了。”之后,国民党更是将胡琏捧到了“常胜将军”的位置,将其作为典型进行宣传。不过,这更像国民党的自欺欺人。粟裕虽然当时撤退了,但更多是出于全局的考虑。毕竟他们要是撤退晚一些,是真的会被国民党军反包围的。之后,粟裕在战场上又与胡琏多次交手。胡琏虽然打不赢粟裕的大军,但到了危机时刻,都会因为援军来得及时,侥幸获得一缕生机。在1948年8月的淮海大战中,国民党战局失利,蒋介石又想到了胡琏。胡琏自信地上了战场,开始指挥部队反击,可他越打越无力。在粟裕等将领的率领之下,解放军打得敌方节节败退,胡琏只能无奈逃亡。在逃亡路上,胡琏中了流弹,但幸运的是未伤及命脉,再一次死里逃生。后来,胡琏随蒋介石一起逃到了台湾。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粟裕与胡琏的战场争锋》

0 阅读:92
文史风云

文史风云

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