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为什么不能像马斯克那样,通过裁撤冗员缓解经济压力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5-01-11 16:04:38

马斯克就任美国效率部部长这件事儿,中国已经人尽皆知了,其主张将现有美国政府办公机构从400多个裁撤到98个。用马斯克的原话说,一切不为美国人民服务的机构都应该被裁撤掉。这一操作让中国网友似乎看到了希望,很多人心里想,但是很少公开表达出来的一个观点是:中国的经济危机,本质上也是财政供养人员太多,中国才是最应该裁撤冗员,减轻财政压力的国家。

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辩证的来聊一下,为什么中国不能像马斯克那样通过暴力裁员的方式,来缓解财政压力,进而促进经济复苏呢?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当下的问题核心所在,近一段的讨论,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中国问题的核心,是有效需求不足。事实上,这个看法并不能完全概括。

道理很简单,我们过去几十年里,消费什么时候足过?那么过去靠什么发展的呢?投资,出口。说白了,国内消费不足,就用国外消费赚钱,大家不消费,就用债务推动,所谓的债务推动,无非就是房地产拉动。也因此,过去二十年来,房地产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支柱中的支柱。

但是无限上涨的房价,背后是无限推高的债务,房地产对经济的挤出效应,又导致了大家没有余钱消费,这才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再叠加出口拉动遭遇了国际贸易争端,出口也靠不住的前提下,只有依靠国内的消费来缓解当下的问题了。

说白了,当下经济问题的核心,是债务危机叠加通货紧缩。而通缩,主要原因是消费不足,债务则是过去累积而来的。只要是债务,都是要偿还的,而还债,首要解决的,恰恰人民有还债的能力。也就是必须保障劳动者的收入,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债务压力马上就会诱发经济大萧条,刚性债务的还债需求,会顷刻间将经济流动性抽干。

既然明确了问题所在,就要考虑救市的办法。我们当下推出的各种政策,大家仔细看就会发现,首先保债务不发生危机。今天我们不再讨论关于司法公正,改善营商环境等这些改善收入的大前提。就仅仅从债务和消费两个角度解读,就能看出中国当下,为什么不适合大规模裁撤体制内人员了。

还债的同时,还要保障消费能够起来成为经济新的支柱。唯一的办法,就只剩下增加民众收入了。让民众在偿还债务的基础上,还有多余的钱进行消费。也就是说,要么将蛋糕做大,让大家的债务被稀释,要么就只有改革现有分配制度,让多吃多占的人,将过去的利益拿出来,给大家重新分配。

很显然,想要将蛋糕做大,无疑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科技革命的加持。而科技革命是需要长期的投入,而且还需要点偶然性才能够爆发,很显然,重新分配,才是解决居民收入不足的快捷之道。如果从居民收入不足的根源上说,分配制度存在问题,就算是中国立即引领了科技革命,在新一轮科技红利耗尽后,还是会遇到现在的问题。到那时,还是要面对,与其期待科技革命,倒不如寻求改革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怎么改有利于居民部门呢?说白了,让民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解决民众民生难题前提下,增加居民收入。这就要求政策领域要能够实施包括减税,减少罚款,减少远洋捕捞,减少民众负担,增加民众福利等一揽子经济改革策略。

当然,我在互联网上看到很多关于发钱改善消费的言论。说实话,我是不赞成给全民发钱来刺激消费的。道理很简单,底层民众的存款不多,资产更少。这个时候发钱,只会导致货币贬值,资产升值。富人的钱大多数都是资产,发一轮钱之后,民众看似短期内有钱用了。但是因此带来的货币贬值和资产价格上升,反而整体推升了富人的财富,底层在发到手的钱用完之后,收入很难增长。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在疫情期间,全民发钱引发美国富人资产大涨的,同时通胀大涨的原因。大家思考一下,通胀起来了,到底是对底层是不是有利呢?

本质上,发钱只是一锤子买卖,不能有效,且持续的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发钱发消费券,或许可以刺激短期内的需求,但是长期看,是难以持续的。不是良性的政策,本质上都不怎么好用。

增加民众收入,在当下的语境中,还遭遇到一个天然拦路虎的拦截。这就是财政压力过大的问题。

我们期望分配制度改革,能够让更多的发展红利惠及普罗大众。但是大家想过没有,财政的钱从哪里来呢?财政收入的规则,是权力部门制定的,在经济下滑,财政压力增大的前提下,财政收入的下滑是难以避免的。这个时候,财政作为权力部门的收入,就会想尽办法增加收入。

这也是我们总看到各种顶格罚款,远洋捕捞以及到处查电动车的原因所在。说白了,谁没钱花谁着急。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各种看上去不合理的方法,都会成为捞钱的手段。

很显然,财政压力之下,民众的收入,反而变成了猎物。在这样的前提下,为了保障民众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开支减少,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如果不能断臂求生,大规模裁撤财政供养人员,营商环境大概率,是没办法真正改善的。既然是这样,看上去,像马斯克那样,大规模对政府机构进行瘦身,减少财政开支,应该是解决增加民众收入的一个绝招才对,为什么我反而反对像马斯克那样,对政府部门暴力瘦身呢?

这里我首先说一下,政府大规模裁员是大势所趋,我不反对裁撤没用的,不能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机构。但是我反对的是短期内大规模裁员,这种一刀切的清理人员的方式,因为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

请大家思考一个简单的逻辑,我们互联网上总说现在体制内裁掉90%照样能够运转。再联想到我们财政供养8000万的庞大群体。如果裁撤掉九成,意味着七千万人要失业。不算原来的失业率,仅仅这一波裁员,就给就业市场输送了10%的失业率。七千万人冲进就业市场,会造成多大的劳动力过剩呢?

这么大一波劳动力过剩,势必导致劳动力价格下跌。如此,全民都将面临一次严重的收入下降。就业市场雪崩的结果,恰恰与增加居民收入的意愿不相符。

再者,再请大家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从债务的构成上来看,体制内人员收入相对普罗大众要高。而且因为工作稳定的原因,绝大多数体制内人员实际上都购置了房产。一个人背后,可能就是一个家庭。底层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收入并不高,他们反而是房地产套牢大军中最大的一波人。他们的收入没了,谁来还月供呢?

如果再叠加大规模下岗导致的工资下降,全民收入下滑。钢性的债务会因为全民收入下滑,瞬间引爆债务危机。

现在的问题是,暴力裁撤人员,马上就将引发债务危机。而不裁撤,任由财政压力持续,则会导致地方政府乱罚款,居民收入反而成为财政压力下的收入来源。分配制度改革困难重重,进而导致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经济复苏无望。很显然,似乎裁撤也不是,不裁撤也不是。

说到这里,稍微延伸一点,大家还记得先立后破这个词吗?曾经很火热的解决经济问题的词汇,今天依然适用。为什么会有这个词,我们可以在以上的内容上延伸一下。

所谓先立,就是给经济重新换一个支柱,也就是消费,而后破,则是拆除过去房地产这根支柱。而所立者,无非消费而已。这就像给房子换房梁,过去的房梁虽然不堪重负,但是好歹还能支撑房子不倒塌。如果暴力将房梁给拆了,很显然,还没来得及换房梁,房子就塌了。

从这个层面上说,只有在保障消费已经足以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够将房地产这跟支柱给拆除掉。很显然,增加居民收入和房地产去库存,注定是个长期的博弈。

如果眼下大规模裁撤人员,财政压力固然可以减轻,更多的资源也能够用在提高居民收入上面。但是大家需要明白,消费作为支柱,是需要时间的,缓慢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房地产这根支柱在消费起来之前就拆掉。是不可取的。

最后说一下马斯克在美国的所谓效率改革,为什么美国可以呢?美国不也是一个债务缠身的国家,为什么他们就不怕因为裁撤政府机构,导致大梁被拆掉的风险呢?

说真的,无论我们简中网如何黑美国自嗨,我们都必须承认,当下美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风向标这一事实。而且从其状态来看,远比绝大多数主要经济体要健康。至于说到债务,美国的债务主要是政府债务,美国国内并没有因为债务而陷入通缩螺旋中,恰恰相反,美国当下的最大问题反而是通胀。

通胀之下,美国经济反而呈现出了快速复苏的态势。再加上川普即将上台,美国科技产业将迎来一波新的上涨机遇。从这个层面上看,今天的美国经济活力,反而在主要经济大国中遥遥领先了。他们没有失业困扰,即便是大规模裁撤冗员,就业市场也不会因为失业大军的冲击而导致居民部门收入的下降。

从美国接下来的政策角度考虑,即便是居民部门收入下降了,反而更有利于制造业回流美国。综合下来看的话,美国具备大规模裁撤冗员的条件,此时的美国不会因为大规模政府机构缩编而陷入大规模失业潮中无法自拔。

小结:没有一个国家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最后成功的,核心原因就是依靠债务拉动的经济增长是难以为继的。当利息支出超过了债务的偿还能力,依靠借新还旧的击鼓传花,也就难以为继了。巴西为代表的南美,日本,甚至未来还可能出现问题的东南亚,印度,都是高房价的受害者。今天我们遭遇到的问题,恰恰是多次被证实的问题中的一种罢了。

相比于债务,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更稳健,也是被证明了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拉动消费,就必须让民众有钱消费,有钱消费的前提,是增加收入。

现在如果暴力裁员,会很快拉爆居民部门债务。居民部门偿还的债务,又是政府债务和银行债务的偿还来源。源头收入没了,整个债务链条都会出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对楼市,始终没有放弃的原因。相比于消费的缓慢拉动,债务危机会马上将我们炸回原点的,从这一点上说,在保障债务泡沫不破裂的基础上,缓慢裁员,才是切实,可行的,缓解财政压力的做法。说到这里多说一点,缓慢裁员是大势所趋,而且一旦债务压力消失,不足以威胁到金融体系之时,房产税也就到了出台的时候了。

问题是,远水不解近渴,等到完成裁员,都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当下的财政压力该怎么缓解呢?难道还通过远洋捕捞,顶格罚款,花大力气上路查电动车吗?这似乎又陷入了抑制消费复苏的死循环,针对这一问题,我会放在下一期重点解说。

原创不易,看到这里的小伙伴,请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点赞吧!

1 阅读:4
春迟嫣韵谈军事

春迟嫣韵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