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我们的领袖因为有了这份信仰,从此百折不回,向着这个信仰跋涉。
连接这一信仰的桥梁是什么?领袖认为,那桥梁就是公社。1958年11月7日,领袖在郑州会议上对公社性质问题做了这样的解读:“公社是大跃进的产物,不是偶然的,是实现两个过渡的最好形式,又大又公,有利于实现两个过渡,也是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单位。”
1958年12月9日,领袖在八届六中全体会议上这样讲公社:“我们找到了一种形式来建设社会主义,便于从现在较低级的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进到高级的所有制(全民所有制),便于从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进到共产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因为公社的这一桥梁作用,领袖对公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来悉心呵护公社的发展,公社被写进了党的决议,被写进了宪法,不容任何人来修正和破坏。
领袖坚信共产主义信仰,坚信这个信仰一定会实现,“芙蓉国里尽朝晖”,他努力修筑一条通道,一座桥梁,一叶过河的舟楫。
可见,公社在领袖心中的分量有多么重,打翻了公社,就犹如拆掉了通向信仰的桥梁,犹如放弃了信仰的追求,再也找不到走向信仰之光的通途。
领袖要带领我们到那信仰的高地,路都找到了,桥梁也修好了。
领袖捍卫公社,实为捍卫信仰。懂了这些,就能理解南街村对公社的坚守,为什么能够吸引200多位将军慕名而来,因为他们从中找到了为之奋斗的初心,他们没有熄灭和背叛的信仰。老将军张爱萍为南街村的题诗:“山穷水尽焉无路,柳绿花红南街村;各尽其劳同富裕,美好未来奋勇奔。”将军们对信仰的古道热肠,在南街的坚守中沸腾。
任何一个敬仰领袖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心里自然而然都会有一个“公社”。
伟大的人。教出了有信仰的人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