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9年的七月,原本作为安徽地方干部的李德生在召开会议的时候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电话,并且是周总理直接打给他的。在电话中,周总理开口就是一句:“德生同志,中央决定调你到北京工作!”
突如其来的工作调动让李德生有些发蒙,那一瞬间他心思电转,好不容易镇定下来,就赶紧对总理回复说:“总理啊,我长期在军队工作,经验不多,水平不高,比较适合在下面工作,建议中央考虑一下,我是不是仍在安徽工作好一些?”
但周总理显然没有给李德生商量的余地,他说:“这是中央决定了的,请你安排一下工作,尽快到北京来。来之前,给中央办公厅打个电话,他们会安排飞机去接你。”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李德生也只能点头答应,他随后回到会上宣布了这件事,并就工作做了安排。众人对此都感到十分光彩,纷纷表示要摆宴饯行,但这一提议当即被李德生给婉拒了。
开国老将受命进京7月28日,李德生吃过早饭后就带着一名秘书和一名警卫员来到合肥机场,然后乘坐空军派来的一架伊尔14前往北京。
来到北京,李德生很快就见到了周总理,后者问他:“你是想在军委工作,还是想在国务院工作?”
其实对于李德生的工作,毛主席已经有安排了,他老人家的想法是让李德生参加国务院工作,而他在安徽和军队的工作也继续保留,还要进一步管理军委办事组总政治部的工作。
又是中央又是地方,还有军队和政府的任职,李德生肩上可以说挑了一堆担子,但这也说明了首长对他的信任。
面对总理的提问,李德生回复说:“我在军队干的时间太久了,现在想做一些地方工作。”
这个回答让总理颇为意外,而当总理说明了中央的安排后,李德生的脸上也透露出惊异的表情,旋即又生出为难之色。在随后面见毛主席的时候,李德生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此次会见毛主席还是李德生自八届十二中全会以来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李德生最早认识毛主席是在红军的时候,不过那时的他只是个战士,与毛主席交集不多。但在李德生的印象里,依然清晰地印着红军时代那个清瘦而俊朗的毛主席形象。
后来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得知下面坐着一位李德生同志,于是就问:“哪个是李德生啊?”
当李德生站起来后,毛主席笑着问他:“不认识你呀,你这个同志是哪个地方的?”
李德生回复说:“报告主席,是河南新县的。”
一旁的许世友还搭话:“德生同志和我是一个县的。”
毛主席随后还赞扬了李德生,说他:“你在安徽办的不错!”这第一次会面,李德生留给毛主席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回到1969年两人的谈话,毛主席一开场就和李德生开起了玩笑:“李-德-生,哈哈,我也是李德生啊!”
原来,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曾用过一个化名,就叫李得胜,这也是那年会上毛主席单独点李德生名字的原因。
毛主席的幽默成功让李德生缓解了紧张情绪,而他继续问起对方喜欢看什么书,李德生于是回答:“只是一些军事理论的书。”
毛主席因此还勉励他:“光读军事理论也不行啊,还要读点历史、文学、科技方面的书。”
拉完了家常,李德生终于开口对毛主席谈起了工作,而他表示自己肩头的担子太重了,希望能免去自己在地方的职务。
毛主席对此说:“不要免,一个都不要免。德生同志,我建议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劝勉下,李德生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将这千钧重担一肩挑了,他还为此感叹:“我这可真是班长到军部了。”
勇挑重担为国分忧在这里我们就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毛主席要把李德生同志从安徽调上来,还给安排这么些工作?毛主席选李德生,当然不是因为他和自己有着类似的名字,也不是仅仅是因为他的工作能力,毕竟有能力的人并不缺,缺的是可以信赖的人。
当年的情形过于特殊,毛主席需要一批信得过的人在自己身边,这样才能安保无虞。至于为什么选择李德生,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才干突出,另一方面是因为品德出众。
论才干,李德生堪称智勇双全的猛将。当年打日本鬼子的时候,他曾在响堂铺战斗中亲自带着特务连当蛇头,堵截日军的运输队,帮助我军包围日寇。
而在狮垴山战斗中,他又曾带领团预备队直插敌后,全歼日军而我军无一伤亡;关家垴战斗中,李德生也曾和日寇浴血搏杀,最终完成了阻击任务。
对于李德生的战绩,毛主席肯定也了解一二,因为他的事迹曾上过《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
但从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主席的反应来看,他对李德生的了解也仅限于耳闻,不算特别熟悉。可即便这样也已经足够了,毛主席对他的能力并不怀疑。
要是论品德,李德生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他为人十分正直,不会和别人同流合污,始终是一心以党和国家利益为先。
对毛主席来说,这样的人眼下是十分可贵的。倒不是说只有李德生为人正派,而是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不和林彪等人搅和在一起,还年富力强、能出来挑大梁,符合这一系列条件的人真不多。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选择没有错,李德生很好地回应了他的期待。这不仅是因为他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还在于他不计个人荣辱来为毛主席操持局面。
在受到同事排挤后,李德生毫不在意,他始终坚持一点:我是毛主席和周总理派来的,我只对中央军委负责,个人荣辱都是暂时的,不往心里去,不往脸上挂。即便是毛主席找他谈话,问起工作上的困难,李德生也从来不讲自己的委屈。
李德生的性格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低调内敛,能屈能伸,他可以说是一个极有韧性的人。当年还是红军的时候,李德生就曾因为顶撞叶剑英而与其爆发激烈冲突,二人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而在陈锡联的劝解下,李德生很快就放平了心态,诚恳接受上级的意见,矛盾也就慢慢化开了。往后的李德生性格愈发沉稳内敛,这对他个人事业的进步裨益良多。
在北京工作了小一年,李德生在1970年的十一月向中央告假,要回安徽总结当年的工作,并为来年的工作做好准备。
可没过多久,一如去年的情景,李德生再次接到了来自中央办公厅的电话,上级要他返回北京,并直言是毛主席要找他。
听到这里,李德生也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毕竟自己是请假回来的,突然就在安徽收到了紧急通知,这显然是有重要的事情找他。
于是李德生赶紧把工作交待给其他人,并在第二天乘坐军委派来的专机飞回北京。下了飞机,李德生一刻也没有耽搁,直奔中南海游泳池的毛主席住处。
见面以后,毛主席首先问了安徽的情况,但这显然不是重点。果然,毛主席随后对李德生说:“我和恩来商量了,确定你到北京军区去,担任司令员。”
李德生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毛主席竟然又往他的肩头压了一副担子,而且是这样的重担。
当年的北京军区面临的压力不比以往,一要应对苏联威胁,二要守护京畿重地,这份量一般人还真担不起。
可就是这样一个关键的位置,毛主席再次交给了李德生,足见二人已经建立了相当程度的互信。
在给李德生交待工作的时候,毛主席还给他推荐了一本叫《读史方舆纪要》的书,并说:“当北京军区的司令员,要了解北京的历史和地理,要了解华北的历史和地理。”李德生点了点头,然后就告别了毛主席。
开国将军第一人时间来到1971年的9月12日,此时一辆火车开进了北京丰台站。那并非是一列普通的客车,而是毛主席的专列。
这件事在当时是极不寻常的,因为毛主席向来是有在国庆前外出视察的习惯,一般是九月底才会回来,但这次提前了十多天。
更重要的是,此次回程更像是一次“突然袭击”,就连周总理事先都不知道。毛主席的专列沿途除了加水就没停下来过,可以说是披星戴月飞驰而回。
还有一点十分关键,毛主席在专列抵达天津站的时候,就让汪东兴给中办值班室打电话,联系李德生等人在丰台站接站。
之所以喊他来可不是要叙旧,而是毛主席有一个特殊任务交给他,那就是从三十八军调一个师到南口待命。
之所以毛主席要下这样的命令,正是因为当时面临着重大变故,也就是林彪的问题,毛主席洞悉了危险,所以做出了这一系列的部署。
在毛主席的妥善处置下,事情最终是以相对顺利的方式迎来结局。对于李德生来说,这是一次相当严峻的考验,他为此在空军司令部连续坐镇五天五夜,就是在提防新的变数。好在无事发生,众人都长出一口气,只有李德生累的瘫倒在座椅上。
此后,李德生继续受到毛主席的信任。1973年的时候,就国家副主席的人选,毛主席再次陷入沉思。
当时,众人推举的人选分别是周总理、叶剑英、康生等人,但毛主席觉得这个队伍中老的太老,还是应该老中青搭配着来。
至于这个“中”应该选谁,毛主席就说了:“最好是从军队中选。”
周总理于是提出:“那就还是选李德生吧,他今年五十七岁,正好符合要求。”毛主席点头认可。
不久后的十大上,李德生就惊讶地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副主席人选中,这让他感到十分惶恐,乃至于立即站出来说:“我资历太浅,能力也不够,实在不合适。”
说着,李德生又表示:“我看李先念同志就比我适合。”
然而,当时的李先念已经六十四岁了,并不符合毛主席提出的老中青搭配的标准。一旁的李先念也适时拉了拉李德生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李先念的态度是对的,人选已经定下来,哪里还能现场另外推举。既然如此,李德生也只好接受这个安排,他于是成为了我国第一个担任党中央副主席的开国将军。
后来的日子里,李德生也经历了不少事,但他为国为民的心始终没变过。退居二线后,李德生再次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了教育和民生事业上,他为国防大学的建设、体育事业的发展、疫情防治等工作都做出了贡献,真正做了很多实事。
1993年,李德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新县,他看到老家的乡亲依然为生计发愁,感到十分愧疚。
为了表示自己的心意,李德生于是拿出所有的积蓄来帮助大家,他同时还推动了两所小学的建设,这无疑是一件大功德。正因如此,尽管老将军在2011年就去世了,新县的父老却一直怀念着他。
结语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李德生作为被毛主席和周总理选中的人,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事实证明,毛主席和周总理选对了人,这位在战争岁月里经历战火考验的英雄再次经受住了考验,其对国家的贡献是巨大的。
让人动容的是,李德生有着这么多功勋,却始终是一个朴素诚恳的人,他不为成绩而自喜,不为身份而倨傲,这样的领导干部才是我们人民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