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抗反流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目前,开展最普遍的抗反流手术是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术+胃底折叠术。这种手术方式是在腹腔镜的视野内,通过修复受损的食管裂孔,并将胃底折叠包裹食管下段(相当于用胃底给食管做了个“肌肉围脖”),增强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压力,从而有效地控制大多数形式的反流和反流症状。
胃底折叠术常用的术式包括完全胃底折叠(Nissen,360°折叠)和部分胃底折叠(Toupet,270°折叠和Dor,180°折叠)。完全和部分胃底折叠术的疗效相似,手术时到底选择哪一种,一要看患者的病情,二要看医生的经验。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应用至今已有30年,早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10年左右的持久性已被充分证明。手术的长期效果相对稳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反流症状的复发。术后患者无需长期服药,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经济负担。从术后20年的研究结果来看,90%的患者对手术治疗感到满意。
尽管“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但还是有些患者无法接受胃底折叠术。毕竟这种手术会改变一部分消化道的解剖结构,万一复发了,还能再“缝缝补补”吗?
所以最近几年一种新的抗反流术式的出现,引起了更多患者的关注,这种术式就是“磁力环括约肌增强术(MSA)”。
磁力环括约肌增强术也是通过腹腔镜操作,在胃食管结合部植入磁性括约肌增强器,通过磁珠间相互吸引的磁力来增强食管括约肌的压力,阻止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进而达到抗反流的目的。
磁力环括约肌增强术也不算是新的手术方式了,因为其早在2012年就在美国应用了。10余年近万例临床数据显示,这种术式与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疗效相当,术后副作用和并发症相对较低,已被美国胃肠病学会推荐为胃底折叠术的替代手术方式。
有的患者看到这里一拍大腿,“这个好啊!”,就是在食管下段绕一圈带磁性的珠子,用不着改变食管和胃的结构,就能达到跟传统手术一样的效果,大不了受不了的时候再摘下来呗(事实上确实有2.2%的患者因吞咽困难、疼痛等原因移除了磁环),“感觉比我盘个手串都容易!”。
但是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嘛。几万例的临床病例相对广大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还是少了点,10余年的使用历程与胃底折叠术相比还是短了点,大规模的、长期的临床疗效还须进一步验证。如是否存在植入磁力环后侵蚀食管的风险,以及做核磁检查是否存在禁忌?
很多患者认为磁力环的优势在于失败了可以取出或者重新放置,而胃底折叠术只能做一次。但实际上,胃底折叠术的疗效如果不理想,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进行再次手术调整和修复的。
至于选胃底折叠术好还是选磁力环好,还是那句话,第一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如磁力环括约肌增强术主要适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对质子泵抑制剂(PPI)反应良好、DeMeester评分(一种多参数组成的综合评分,以评估食管是否存在病理性酸暴露)>14.7分的患者。
第二要取决于医生的经验。不能不管自己的实力如何,来了新技术我就上!患者不想当“小白鼠”,医生也不想“阴沟翻船”,医患双方都想追求手术的成功率。
所以啊,手术选哪种方式不需要纠结。术前最主要的功课,还是应充分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自身的病情,与医生共同探讨最适合自己的治疗路径。
对于中医来说都不是大病
我都认为他是脱裤放气…也许是利益最大化吧…不然医院那此人吃什么…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