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青草 · 主播 | 童颜


这两天百度副总裁谢广军13岁女儿的“坑爹大戏”,闹得沸沸扬扬。连央媒都发声:“‘开盒挂人’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痛苦,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秩序,无视道德底线,更触犯法律法规。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整治和铲除‘开盒挂人’已经刻不容缓。”先普及一下网络热词“开盒”:就是人肉搜索+网络暴力,通过非法手段扒出别人的姓名、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公之于众,供人网暴。

“开盒”意味着将个人信息赤裸裸曝光在网络平台,导致受害人“社会性死亡”,甚至陷入生命安全受威胁的困境。事情的起因是,有个素人随口评论了一位韩国女星并不辛苦。此评论一出,如同捅了马蜂窝,饭圈大军立即炸了,冲进评论区展开了网络围剿。这位素人被直接“开盒”。短短几个小时,那位素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被扒了个底朝天。她的信息被公之于众后,网上出现了大量对她的诅咒、谩骂和造谣,还有人给她的公司打电话举报,想让她丢掉工作。当发现她是孕妇后,施暴者们不但没有收手,反而变本加厉伤害她。

他们找到她丈夫的联系方式,加微信编造莫须有的绯闻,挑拨他们夫妻关系,教唆他“家暴孕妇”。甚至他们还诅咒未出生的孩子,说孩子生下来也是畸形儿、超雄体等等。那位准妈妈最终承受不住,注销了社交账号。谁也不会想到,这场网暴的核心人物,竟是一名13岁的女孩,网名简称“你的眼眸”。有路人看不下去,替孕妇发声,“你的眼眸”直接将发声者也开了盒,还嚣张留言:“我在加拿大,国内法律管不着我。”


“你的眼眸”的行为,激怒了越来越多网友。她被扒出,2024年起,因“粉丝属性不合”,开盒素人高达100多次,有人被迫关闭社交账号,永久退圈。网友炸锅了,一个13岁孩子,怎么就能轻易把别人的信息扒得精光?有人质疑她的家境,谁知她竟随手将自己也开了盒。她晒出父亲“月薪22万在职证明”,虽然关键信息做了特殊处理。

但仍有细心的网友从中找到线索,发现她的父亲正是百度副总裁谢广军。这也太讽刺了,谢广军是百度智能云副总裁,天天把“数据安全”挂嘴边,自家孩子却能随便“开盒”他人。网友顿时炸锅:为什么普通用户根本无法上网搜到他人的信息,而一个13岁的女孩却能精准搜到别人身份证号,她是不是有特权享有数据调取的“绿色通道”?为平息负面影响,谢广军在朋友圈发了一封道歉信,称自己女儿“年纪小”“情绪失控”“已经严肃批评女儿”。

全文没提赔偿受害者,也绝口不提“孩子怎么拿到他人身份证号”“是否滥用百度数据权限”等核心问题。这封避重就轻的道歉信,被网友嘲讽为“朋友圈限定版”。有一位网友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其实我们并不在意谢广军女儿的家教问题,也不在意她是否脏话连篇,就算他在为女儿开脱,也只是他家的私事。我们更在意的是,被他女儿开盒的信息,是哪里得到的?”随着事件持续发酵,百度网站是否存在数据泄露,成了广大网友关注的焦点。对此,百度安全负责人发声明称,经过调查,“开盒”事件所涉个人信息泄露源头不是出自于百度。他们在调查时,在多个海外社工库中可以轻易找到大量微博用户的个人信息,而且很多都是免费的。细思极恐,是谁泄露了这些个人隐私?

“只需1000元,24小时内查清你的所有隐私。”这不是电影台词,而是真实存在的黑色交易。有记者暗访得知,如果能提供准确的手机号码,所谓的“事务所”可以在24小时之内查出机主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如果是银行卡余额、酒店记录等敏感信息,则按“条”收费。记者询问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时,“事务所”工作人员称他们有自己专门的数据库,配合相关行业人士提供的资料,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这种被称为“人肉开盒”的犯罪,早已形成完整产业链。黑客通过“社工库”(非法整合的泄露数据平台)批量售卖信息,未成年人成为主力军。他们批量调取他人的身份证号、社保信息,甚至能定制航班记录和开房数据。 这些人用谐音词“cx”(查询)、“lm”(猎魔)在社交平台接单,通过境外群组交易数据。甚至在“饭圈文化”中,将隐私曝光当作“粉丝任务”。

2024年,杭州警方捣毁一个涉及40余人的“开盒”团伙,其中多数为未成年人,他们通过曝光2000余名网红信息获利几十万元。 尽管《刑法》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判7年,但实际操作中,99%的施暴者因证据不足或主犯难以追溯,逃脱惩罚。而且如果是未成年人,也只需要父母赔款了事。“开盒”肆虐,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平台审核机制的不健全。施暴者用谐音词就能轻松躲避关键词屏蔽,比如用“开合”“人肉快递”代替“开盒”“人肉”,通过境外平台完成信息交易,再回国内社交网络扩散。即便账号被封,换个手机号就又能“原地重生”。▽当13岁孩子将“开盒”视为游戏,当1000元能买断一个人的隐私,我们不得不反思:科技创造的究竟是便利,还是深渊? 2022年,杭州女硕士郑灵华因粉色头发被“开盒”后自杀;2023年,反诈博主川烈因科普隐私保护遭“鬼照”羞辱。这些悲剧都在警示我们,每一次隐私交易,都是对文明的践踏;每一次沉默纵容,都是对暴力的默许。

我们希望,网络平台应该开发预警系统,自动识别“开盒”违法犯罪行为,并拦截身份证号、住址等敏感信息。《反网络暴力法》应该从“黑产”源头追责。而家庭和学校,也需要补上“数字伦理”课,品德教育和学科教育同样重要。关上“人肉开盒”的黑盒,不仅需要法律与技术,更需要每个人的觉醒。对“开盒”零容忍,让隐私回归隐私,让人性重获尊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