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电动车已经成为大家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近期,被称为“史上最严监管”的电动车监管政策开始实施。
工信部等三部门日前印发了《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以加强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充换电、报废回收等各环节安全水平。
近日,关于电动车的话题不断冲上热搜,但似乎都是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声音一,骑车戴头盔,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骑电动车戴头盔引发的社会争议,可能是近些年来所有政策中引发争议最大的一项管理规定。近期,网上不断曝出因为未带头盔,骑车人撞到拦截交警的视频。
评论区出奇的一直都是支持电动车,被撞的交警成了大家嘲讽的对象。
当时出台这项规定的时候,不知道专家是否做过详实的社会调查。根据最近实施的结果来看,这项政策的后遗症太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影响交警和大家的关系,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矛盾。
一项政策的好坏,最大评价标准是老百姓的满意度,目前来看大家对于这项规定的“反对者”远比“支持者”要多。
如何合理的优化骑车戴头盔的政策,应该引起政策制定者的注意。否则这项政策的实施完全违背了初衷。
一个政策的好与坏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严查酒驾大家为何一直支持,电动车戴头盔为何反对声一片。
声音二,根据“新国标”强制报废“不合格”电动车,需要人性化执法
新国标的出台,让许多人的电动车成了“三无产品”。普通人根本不了解相关规定,而我国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又是如此的庞大。
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肯定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
说实话,用电动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的人,经济情况一般比较差。电动自行车对许多人来说是自己重要的资产,粗暴地“扣车销毁”甚至罚款,让许多底层民众感到“愤怒”。
国家不是在积极的推行“以旧换新”拉动内需的政策吗?可不可以针对电动车出台专门的补贴政策,降低底层民众的“换车成本”。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补贴新能源汽车,为何不能补贴一下电动自行车?
声音三,提高行业水平,不应该是搞“垄断”
这次关于“史上最强电动车监管政策”的专家解读是,目前电动自行车行业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较弱、质量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新国标”可以提高行业的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与健康可持续发展。
说实话,电动车自行车需要多少“创新研发”不知道,反正是老百姓觉得这个东西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制造电动自行车如果真的是“高科技”,进入门槛就会很高,也不会出现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电动车自行车作为底层民众主要的出行工具,一味的追求“高大上”是否符合大家的利益。
最近,网络上有不少关于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解读,可惜大多是以一种嘲讽的态度在讲解。专家指导下的“新国标”似乎不太“接地气”,许多硬性规定,看似处于安全考虑,结果是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一款产品的优化,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而不是通过专家的“顶层设计”。
其实现在大家使用的电动自行车就是市场优化的结果,反而是专家的一些“异想天开”的设计让“新国标”成了嘲讽的对象。
“史上最强电动车的监管政策”实施的目的是让电动自行车变得更加安全,现实的结果却是电自行车是变“安全了”,骑车的人似乎变得“不安全”了。
真心希望国家对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优化,不要让其成为制造社会矛盾的“爆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