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怒斥开国少将刘懋功:我命令都不好使?刘懋功:谁来都不行

若尘看文化历史 2024-10-08 17:59:16

韩先楚怒斥开国少将刘懋功:我命令都不好使?刘懋功:谁来都不行

1936年10月,陕北黄土高原上演了一幕惊人的戏码。一位年轻的红军政委,竟然顶撞上级,拒绝执行撤退命令。更令人瞠目的是,这位政委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因此立下大功。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传奇故事的来龙去脉。

红军小伙硬气十足,上级命令当耳旁风?

故事要从1936年说起。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红军刚刚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正准备在陕北休整。可是好景不长,国民党的追兵像秃鹫一样紧随其后。

在这个危急关头,一位名叫刘懋功的年轻政委站了出来。他带领232团的战士们,担负起了为主力部队殿后的重任。按理说,完成任务后就该撤退了。可是这个刘懋功却愣是不走,非要留下来跟敌人死磕。

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听说这事,都觉得这小伙子怕是脑子进水了。大敌当前,还敢跟上级对着干,这不是找死吗?可谁能想到,正是这个看似荒唐的决定,最后却成了扭转战局的关键。

倔小子刘懋功撤退?不存在的!

说起这个刘懋功,那可真是个倔脾气。别看他才二十出头,可骨子里就是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敌人的骑兵已经追到了眼前,师长韩先楚下令全军撤退。可刘懋功却看出了一个门道咱们现在占据高地,敌人骑兵冲不上来。要是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说不定还能反败为胜呢!

于是,刘懋功就跟韩先楚杠上了。韩先楚火冒三丈,指着刘懋功的鼻子就骂“你小子想造反啊?我的命令都不好使了?”刘懋功也不示弱,梗着脖子就顶了回去“谁的命令都不好使!这仗,我非打不可!”

要搁在平常,这种顶撞上级的行为绝对够枪毙好几回的。可刘懋功偏偏就是这么个愣头青,说不撤就不撤,把个韩先楚气得直跺脚。

枪声大作,刘懋功的“任性”究竟对不对?

就在韩先楚气急败坏地回去调兵遣将的时候,刘懋功已经和敌人干上了。只见山沟里枪声大作,喊杀声震天,烟尘四起。敌人的骑兵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山沟里乱窜,根本发挥不出优势。而刘懋功带领的红军战士们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打得敌人抱头鼠窜。

这一仗打得漂亮,不仅歼灭了大批敌军,还为主力部队的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当韩先楚听说这个消息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要是真按他的命令撤退,恐怕现在已经全军覆没了。

从“要枪毙你”到“该枪毙我”,韩先楚为何大转弯?

这一仗之后,韩先楚对刘懋功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他不但没有追究刘懋功的“违抗军令”,反而对他赞不绝口。韩先楚甚至自嘲道“要是听了我的话,现在该枪毙的就是我了!”

刘懋功的这次“任性”,不仅挽救了整个部队,还为他日后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基础。在后来的战斗中,他屡建奇功,成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中流砥柱。

1947年,当蒋介石调集23万大军进攻延安时,刘懋功再次显露头角。他带领先遣队昼伏夜出,穿越敌人封锁线,连续两晚突袭,一举收复了庙湾和柳林两个军事重镇。这一系列神操作,不仅打乱了敌人的部署,还为主力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扶眉战役中,刘懋功更是带领全师战士轻装上阵,一夜奔袭150里,占领了关键地点罗局镇。这一手神来之笔,直接切断了胡宗南部的退路,为最后的大捷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刘懋功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担任空军第三军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要职。他为我国空军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飞行员,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人说,刘懋功的故事就像一部热血沸腾的革命传奇。从一个敢顶撞上级的愣头青,到战功赫赫的开国将领,刘懋功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坚持自己的判断比盲目服从更重要。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才能成就大事。这或许就是革命者的勇气和智慧吧。

0 阅读:242

若尘看文化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