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的历史跨度来看,从宋代到今天,是汉族的衰落期,一千年稍多点的时间。在五代之前,虽然有过永嘉之乱、安史之乱,比如五胡乱华时期,汉人被胡人骂为”一钱汉“,意思是汉人一条人命只值一文铜钱。但宋朝以来,宋、明这两个汉人王朝,在军事上就整体采取守势了。在地缘上,统治者整个的气度就萎靡了下来。
唐朝不修长城,依靠的是精兵良将,对外族羁縻统治,以夷制夷,效果是很明显的:在每一个战略方向上,东北灭了高句丽,北方灭了东西突厥、后突厥,薛延陀,西方熬死了吐蕃、回鹘。对于敌国外患,汉唐都是采取主动打击,大格局,大气度,大手笔。大唐如国色牡丹,绚烂之极,最后虽然萎缩了,但西北、东北的战略要地,都还在自己手里。当然了,后遗症也是很大的,就是外族士兵太多,最后安史之乱玩脱了。但国都六陷,天子九迁的唐朝,像不死小强一样绵延了300年。对中国古代王朝来说,150年是个坎,各种矛盾会聚集,大唐熬过了这个坎,续命150,北宋就是最后熬不过,退到南方去了。
宋朝实在是惨不忍睹,这个锅唐朝不能背,甚至五代都不能背,就是宋太宗和他的孝子贤孙。一个全方面萎缩的时代,东北、西北、南方全面沦陷,直接原因就是军事制度不行。宋朝军事技术自然比大唐先进,但重文轻武,以文制武,外交缺钙的尿性,实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现在社会上有人吹铁血强宋,有人吹宋朝富庶,但你遭受的屈辱,你那老百姓的惨痛命运,靖康之耻的耻辱,实在是不忍卒读。
可以说,宋朝皇帝除了赵匡胤是个男人,宋神宗、孝宗算半个男人,剩下的都是娘炮。当然宋朝会觉得自己委屈,宋朝解决了五代以来军阀割据,君若臣强的弊端,但用的是重文轻武的毒药。这个重文轻武,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文化上的。
从宋朝开始,统治者唯恐老百姓有一点尚武意识,结果就是面对外族入侵,如入无人之境。在女真、蒙古人看来,汉人就是”两脚羊“,用来吃的。文武对立,重文轻武的结果,就是要培养不知廉耻的懦弱文臣和养寇自重的戍边将领,为了维护一家一姓的家天下。
明朝重新蹈了宋朝的覆辙,南北隔阂,文武隔阂,户籍制度,宗室官僚特权阶层,朝廷党争,晋商卖国,让6万八旗军队征服一亿人口的大明王朝,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文字狱,剃发易服,直接让中国落后了三百年。
现在还有人天天为满清唱圣主明君的赞歌,把国家命运寄托在异族统治者发善心上,斯德哥尔摩晚期患者。
从19世纪以来,民族主义是世界革命的第一推动力。最后满清就是没法搞民族主义,所以垮台了。
苏联的民族政策,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产物,还是老黄瓜刷绿漆。这玩意奥匈帝国、南斯拉夫都搞过。这是一种国家民族主义的架构,实质上是国家主义、联邦主义。搞这玩意的国家都解体了,奥匈帝国烟消云散,南斯拉夫四分五裂,苏联帝国冰消瓦解。
现在汉族面临着又一次灭族的危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上一次这种危机是蒙古人来了,这个把汉人当成四等公民的殖民政权,本来是想把汉人杀干净的,只是力量不足。
4-2-1的人口结构,当4大量死亡的时候,就是人口塌缩的时候,现在我们不能光看到北上广一线城市人口很多,特别是外来人口充当了廉价劳动力,还要看到这是对农村、中西部人口红利吸血的结果。最终结果,就是砍掉树根后的暂时繁荣,时候一到,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几年在网上接触到各种激烈的思想的对抗,让我看到了平静的社会掩盖下的惊涛骇浪。
欧洲难民越来越多了,本土白人生育率却越来越低,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城市却存在着“不能进入的社区”……;美国非法移民越来越多了,白人婴儿比例快要跌破50%了,阶级对抗民族对抗种族对抗越来越激烈……;非洲人口一直在爆炸,他们连把粮食运到非洲的钱都没有了,也许我们会在21世纪看到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饥荒……;中国,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真的了解他吗?网络上公知美分五毛粉红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繁精彩却掩盖了真相。
有意识去思考的人太少了。如果有心,可以去了解一下《穆斯林的路线图》《对德州三三一事件的思考》。
要想挽救汉族的危亡,xx是靠不住的,只能靠每一个汉族同胞,团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