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 年5 月初,长征中的红二、六军团来到了海拔5300米的哈巴雪山脚下。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多次以“神来之笔”带领部队化险为夷的贺龙,遇到了来自大自然的严峻挑战。
红军指战员大都来自南国,很不适应高原气候,加之衣着单薄,粮食物品又匮乏,即使是这样,也还要同大自然作殊死的搏斗,爬过雪山去。
红军在山下做了力所能及的必要的物质准备。师以上的侦察部门都请了通晓藏汉语的“通司”也即翻译,请藏民给部队讲了过雪山要注意的事情。藏民还卖给部队一批能在雪山上给人引路的牦牛。藏民对牦牛很爱护,称其为神牛。为了御寒,部队还准备了辣椒水。贺龙亲自给部队做了过雪山的动员报告,他说:“现在情况变了,我们面前的敌人是雪山。我们要发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像同敌人作斗争一样,向大自然斗争,翻过雪山去!”
雪山下,高大的树木成林;到了山腰,就只有低矮的灌木了;到山上,连一点动植物都没有,到处是终年的积雪。由于日晒,表面的雪化了后又冻成一层冰壳,而下面往往是很深的大雪坑,人一掉下去就再也爬不出来。雪的反光,又把人映得头昏目眩。走累了还不能坐,一坐下来就别想再起来了。国民党的西康省主席李抱冰为了堵击红军,从打箭炉派了一个营翻过雪山,结果死了一半人才到了巴安。而现在,要翻雪山的是英雄的工农红军,所以,困难吓不倒红军英雄汉。
“一定要抢在天黑之前翻过雪山,同志们加油呵!”已过不惑之年的贺龙,不间断地动员道。他牵着一匹枣红色的骡子,骡子驮着一位因受冷患重感冒的通讯员。
通往山顶的路上,空气越来越稀薄了,贺龙的胸口像塞了一团棉花絮,张大嘴呼吸也觉得气不够用。但他仍一再鼓励同志们:“再坚持一下,过了雪山就是胜利!”老天似乎故意要为难我们的红军,快到山顶时,突然一块乌云挨着山头压过来,狂风骤起,一阵暴雨夹着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一会儿又下起了鹅毛大雪,战士们全都成了雪人,冻得浑身发颤。
“把背包打开,裹着身子!继续走,不能停啊!”贺龙大声提醒战士们。
他的双腿深陷在雪窝里,身上裹着一条薄毯,眉毛、胡子全白了。忽然,他发现有个战士倒下了,马上跑上前去,搂在自己的怀里,解开自己的衣扣;又抓起一把雪含在嘴里,将溶化了的温雪水喂进这位战士的口里。
在贺龙总指挥榜样力量的影响下,指战员们勇往直前地往山顶冲击。有的同志走累了,别的同志架着他走;有的同志眼睛被雪光映花了,别的同志拉着走;红旗引着路,鼓动的口号此呼彼应。这样,同志们团结一致,互相帮助,胜利地翻过了哈巴雪山,来到康藏高原南部藏族聚居的重镇中甸。
这里聚居着藏、汉同胞。金碧辉煌的喇嘛寺,十分雄伟。不过,城内几百户藏民,由于听信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宣传,纷纷躲进山林。城外有一座名叫归化寺的喇嘛寺,是当地的统治中心。贺龙、任弼时就召集干部会。贺龙说,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我们一定要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尊重他们的风俗。他们对部队约法三章,教育大家尊重少数民族及其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保护寺庙。没有房子住也绝不允许住喇嘛寺。红军还派出干部宣传我党民族团结的政策,藏族同胞又看到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纷纷把粮食卖给红军。
贺龙亲自接待前来谈判的归化寺喇嘛代表,耐心细致地回答他们所提出的种种疑问,消除了喇嘛们的误解和恐惧。归化寺的活佛和八大老僧请贺龙去寺里作客,破例在佛厅为贺龙举行跳神仪式。贺龙向活佛赠送了锦幛,上面写着“兴盛番族”四个大字。僧侣们深受感动,回赠了洁白的哈达。然后下令富户打开仓库,向红军出售青稞数万斤。躲进山林的藏民们也回到镇里,积极帮助红军筹粮。有的喇嘛自愿带红军北上甘孜。
红二、六军团在中甸休整数天后,根据中央电示,从中甸出发,分左、右两路纵队,一起向北,踏上了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征程。具体部署是:二军团走左路经过德荣、巴塘、白玉到甘孜;六军团走右路,经稻城、理塘、新龙到甘孜。
1936 年7 月1 日,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
阶级兄弟、革命战友,经过艰苦奋战后会合在一起,大家顾不上抖落一路的风尘,忘记了途中经历的磨难,两支从未见过面的红军部队都沉浸在相聚相识的欢歌笑语之中,显得格外亲切。
在甘孜,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红二、六军团领导人,见到了大家尊敬的朱德总司令和刘伯承总参谋长。
朱德紧紧握住当年一起领导南昌起义的战友贺龙的手,说:“你还是那么精神,只是有点瘦了。”接着又握着任弼时的手说,“你们来了,我的腰杆子硬了,团结北上就更有力量了。”
粗中有细的贺龙显然听出了朱总司令的话外音,知道总司令在这里也是受气受排斥。接着,朱德和刘伯承利用聊天作掩护,将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分裂红军的活动告诉贺龙、任弼时等人。
贺龙明确表示,党中央在前面,不在这里。他想出了一个釜底抽薪之计,巧妙地编些理由要人要枪,结果把原一方面军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改编的红32军要了过来。不知是计的张国焘以为这样能取得贺龙的好感,有利于控制红二、六军团呢。不久,中革军委颁布命令,以红二、六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将红32军正式编入红二方面军建制;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
朱德总司令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贺老总对付张国焘很有办法,不争不吵,向他要人要枪要子弹,硬是要过来一个军,尽管人数不多,张国焘对任弼时、贺龙有些怕呢!一起北上会合中央,贺老总是有大功的!” (《红军长征全史(第二卷)》,柏福临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2页)
1936年7月7日,红二、四方面军在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的领导下,以四方面军为一梯队,二方面军为二梯队,北上过草地。这时部队的物质条件就更差了,体力也更弱了。草地上能吃的野菜只有灰苋菜。这里本来没有灰苋菜,是藏民放牦牛时,牦牛在别处吃了灰苋菜,菜子没有消化,拉出来后生长的,所以数量也很少。有时走前卫的部队吃野菜,走后卫的部队就只能挖野菜根吃。部队带的干粮很少,没病的同志都让给有病的同志吃。最后把皮腰带都煮着吃了。
一次,四方面军的同志送来一些羊肉,供给部门就按人数分给每人一份。贺龙说:“我那一份不要了,给别人吧。我自己的伙食自己办。”说完自己拿了根竿子钓鱼去了。可他钓来几尾小鱼,还要把周围的同志都叫来尝尝。过草地时,贺龙、任弼时、肖克等方面军首长和师以上干部一样,都很少骑马,而他们的马常常让伤病员骑。
在穿越茫茫草地时,不少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的红军战士,最后倒在了渺无人烟、遍布沼泽的草地上。贺龙心如刀绞,想尽一切办法来挽救。他宰杀了曾在战火中救过他命和长征中救过许多伤病员的心爱的坐骑,分给断粮的战士们吃;组织了由党团员和干部组成的“野菜检验组”,带头冒着生命危险去尝各种野菜,将确认能吃的品种通报全军;成立了收容队,反复命令各部队:决不能丢掉一个伤病员,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尽力抢救,带出草地;还亲自带人到草地里的小河去钓鱼,煮鱼汤给伤病员吃。
过雪山草地经过的地方,都是藏族聚居的地方。有时还能买到一些糌粑、酥油,部队南方人多,很多人吃不惯,贺龙、任弼时、肖克等却带头吃,而且吃得津津有味。一次干部会上,贺龙风趣地说:“你们这些人什么也不懂,糌粑、酥油都是好东西,很有营养。你们看藏民吃糌粑、酥油身体多健壮。到了这里就要适应这里的风俗嘛!”
而贺龙自己则因操劳过度,营养不良,瘦了好几圈,裤腰带重新打眼才能系紧。这时,关向应副政委急得跑到担任前卫的红4师12团,给团长、政委下达特殊任务:“赶紧想办法为贺老总找酥油。”可是不要说当时难以找到酥油,即使找到了,贺龙还是让给伤病员吃。
部队走出草地,经过包座、巴西到达甘肃的哈达铺。稍事休整后,攻占成县、徽县、两当,转而向北到达静宁。
1936 年10 月22 日,红二方面军继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军之后,抵达甘南会宁县将台堡,与毛泽东派来接应的聂荣臻、左权等红一方面军指战员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红二方面军作为主力之一,在贺龙、任弼时等领导下,历时一年,转战8 省,行程万余里,作战百余次,终于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长征。在长征结束时,红二方面军尚有1.1万余人,与红一、四方面军比较,是损失最小的。
从红二、六军团到红二方面军,他们创造的奇迹,自然离不开广大指战员的共同努力,但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军团首长的正确领导和指挥。(来源:节选自《长征中的名战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