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这样一篇文章,《我躲在上海虹桥的卫生间,不知道去哪》走红网络,让众人看完后泪目,感慨万千,随后引发讨论。
这篇文章所说作者偶然在上海虹桥的一个厕所相识了一位满怀梦想来到上海的女孩,可是这位女孩目前寄居在上海虹桥,她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因为没有钱、没有工作、只能住在上海虹桥地下通道里。他们也曾感染过新冠,甚至住进过方舱,就失去了工作的资格。好几个月都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租不起房子,连一日三餐都是奢望,为了省钱只能一天吃两顿饭。
这类人群,吃的是用各种优惠券拼团得来的面包,便宜到2斤才6元,他们靠着各平台的签到、走路领红包这样的方式慢慢累积直到提现,关于手机网络的问题,他们会在虹桥的每个地铁蹭免费的wifi,蹭网这样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在文章中讲到,在6月下旬,上海虹桥也有过一次清理“闲杂人员”的行动,当他们没有遮风避雨的地方时,他们就会选择寻找新的电梯口、没有人住的天桥等。
在文章中的那位姑娘说:在自己最后期限的7月15日那日,如果没有找到工作,便回老家,但是她担心且怀疑的重要的一点是,那个时候是否有足够钱去买回家的车票。
这文章中所写的内容和细节是有待考究的地方,在文章中提到到“历史无阳”这一新词走进大家的视野中,这篇文章所讲述的这一事情情况让人听着确实有些心酸,现在招工作不要感染过阳性的人。这样的一句话,让人听了确实会第一反应想说真的是感受到冷漠的一面,关于找工作的歧视,之前存在的年纪、性别、残疾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现在的“阳性歧视”属实荒谬又可笑,真的是毫无半点人性温度可言,带着所谓的有色眼镜,让人无语。
说起来,这也实属可笑,在前段时间中国新闻周刊有一文《上海开始“抢人”了》说出由于疫情,导致很多“人才”离开了上海,在解封之后,除了抓生产、促消费之外,还在抢人才。上海出台并放宽政策,留住人才并吸引新鲜血液。话说到这,反问一句,这些寄居在上海虹桥的人群难道不是人才吗?或者,他们如果达不到人才的要求但是他们在疫情下失去了工作、没有地方住,这应该算是弱势群体吧,更应该需要帮助不是吗?
在上海企业被曝出阳过的、方舱的暂不接收,居然连之前阳过或者方舱志愿者暂不接收,不能有过阳性记录,要绿码人员,这一个个条件限制,主题透着只要“历史无阳”。
针对此事,在7月11号上海市卫健委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这个话题被上海市疫情防控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提了出来,她表示:上海市各部门、各单位都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一视同仁的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不得歧视,社会各界应该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怀,不能给他们贴标签,不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设槛,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不该有的阴影下。
关于此事,人民网评也说,对新冠康复者就业设置门槛是违法行为。新冠感染者也是受害者,感染病毒不是原罪,更应该对于康复感染者一些关注和帮助,戴着所谓的有色眼镜,拒绝招用,这真是城市温度和社会温度缺失,也会让更多的人才远离,对这座城市彻底失望。
康复感染者他们是受害者,感染病毒已经让他们经历着心理的创伤和身体的问题,可是康复后还要经历着无家可归的境遇和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只是想要找个工作可以活下去,他们是阳性康复者也是正常人,这是不用多说的,而上海的做法居然把他们赶到这样的一个角落里,用这样的一个“历史无阳”的理由拒绝他们,这样的做法让人难以接受,更重要的是,上海还在封控结束后大力的复工复产,还要加上“历史无阳”这四个字呢?这不应该有,更不应该出现。
对于此事,网友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注明:文章中所有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你看完本文,还请[点赞]+[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如有想法可以留言至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