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始于唐代,产于安徽省泾县,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其“纸寿千年”的美誉,得益于其独特的原料和精湛的工艺。
宣纸以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工序,历时一年方可制成。
在制浆过程中,还要加入杨桃藤汁,使浆液更为均匀,提高出纸率。
宣纸内部具有大量的纳米纤维和微米纤维相互交织,形成了微米纳米多尺度的三维网络,这种结构赋予了宣纸高强度、高柔韧性的力学优势。
此外,宣纸还具有良好的润墨性,使得书画家能够利用其特性,控制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达到墨韵清晰、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
同时,宣纸还具有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题诗作画、书写外交照会以及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
宣纸的制作工艺传承千年,至今尚不能用机制代替,体现了中国传统技艺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