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37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妍春聊文化 2024-10-09 16:06:34
【前提示】老子道德经有很多句子总能让我拍案叫绝,这就是其中之一。道虽恒,但天下莫能臣,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双重比喻,极致套娃。逻辑严谨又不断反转,跌宕起伏,让人充满惊喜。所以,这一句在结尾的话实际上是这一庞大结构的总论的部分,况且“犹川谷之于江海”本身还隐藏着很多未解之谜。如老子为什么说的是江海?河哪里去了?江海何以并列?按理说老子是不是见过海尚有些疑问哦?要不动辄有人说老子不知道太阳系之类的。我们又有几个人知道外太空大爆炸量子湮灭宇宙坍塌?我们不也是讲的头头是道的样子吗?所以不要高估现代文明成果对人类的那一点点“增量”的知识,也无之于老子不过是八千万亿个宇宙中的星星中的一颗最不起眼的尘埃而已[作揖](超长了)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最后一句“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打比方,譬如,比喻,譬……犹……。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大抵有这样三种。这一种是最特别的。 譬如说,道与万物的关系,就好像川谷之于江海的关系。 于是我思考的重点就是川谷之于江海是怎样的关系?道对应川谷,天地万物对应江海,且指川谷江海里的水。 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川谷之水注入江海,道注入天地万物。这不就是“道,万物之注也”吗? 【不充说】 ①这个“譬……犹……”句式很特殊,一般的比喻都是“甲像/如乙”。例,我对你的爱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汩汩涛涛,一泻千里。 这里比较复杂就在于不是两个单独的或独立的事物,相互比喻。而是“道之在天下”与“川谷之于江海”相比较,来比喻。所以,我理解“道之于天下的关系,就好像川谷之于江海的关系”,类似于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 ②“道之在天下”,同于“道之于天下”,“道与天下万事万物的关系”。 之在=之于。在=于。 道与天下万事万物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就引用第二章的说法吧—— 道始作万物而不辞(万物作焉而不辞)。 道生长万物而不有(生而不有)。 道为了万物而不恃(为而不恃)。 道成就万物而不居(成而不居)。 以这种模本代入“川谷之于江海”看看成不成立,就可以了。 千川万谷汇聚一起形成浩瀚的江海汪洋,却从来都是默默无语从不声张。 千川万谷注入江海但并不没有试图如占有江海汪洋做江海汪洋的主宰。 千川万谷为了江海奉献了自己的所有,却从来没有以此为凭据要求江海。 千川万谷成就了江海汪洋的波澜壮阔,浩淼无边,却从来没有以此为功。 更没有居功自傲。 ③这个句子是我最喜欢的道德经名句之一,就是因为这个看似独立的句子,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所以,我们要弄清楚,在这章上述内容,到底是那一句!谁!什么!那些话!是说“道之在天下”的? 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余食赘行,始制有名,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民莫之令而自均,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常无名、朴。 [ ?]虽小,天下莫能臣,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恒虽无名,道恒虽朴,道虽或大或小,但天下莫能臣,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虽恒,道虽无,道虽名,道虽朴,道虽小,但天下莫能臣,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虽恒,但天下莫能臣,就像川谷虽涓涓细流很不起眼,但浩瀚若江海者却不能降服它们。 道虽无,但天下莫能臣,就像川谷虽点点滴滴时有时无,但浩淼无边的江海却从来不敢无视他的存在。 ……你自己再套套这个套子。我说清楚没? #记录我的2024#​ #头条创作游园会#​ #秋日生活打卡季#​ #秋日好时光#​ #专家:目前只是A股上涨第一阶段#​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