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姚一廷与彭克昌恋爱,彭克昌:你怎么老盯着我的脚看?

一个用心的史迹 2024-07-25 08:28:45

1936年年底,经过艰难困苦的长征,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3万多红军的到来,给陕北高原增添了无限生机。

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同志们都很享受这难得的安稳日子,许多年轻的同志,都开始恋爱、结婚了。

当然,这一切,跟时任总兵站部主任的姚一廷姚主任,并没有多大关系,虽然他还是单身,但他已经42岁“高龄”,他不认为,自己还能像年轻小伙一样恋爱。

姚一廷是河南济源人,出身贫寒农家,因排行老三,父母给他取名“姚三太”,希望他的降世,能给家人带来吉祥太平的日子。

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很难实现,从记事起,姚一廷便生活在艰难困苦中,他们一家,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早上喝汤、中午吃糠、晚上是稀饭,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为了让儿子能有条活路,7岁那年,父亲缩衣节食,把姚一廷送进了私塾,但可惜,他们家太贫困了,姚一廷仅仅读了半年,便被迫辍学,像两个兄长一样下地干活。

1918年,24岁的姚一廷,被送到蒙城县的一家铁匠铺当学徒,只管吃不发钱,虽说如此,为了学一门技能,姚一廷依旧是埋头苦干。

可令姚一廷没料到的是,因为自己太能干,本该3年出师的他,却整整干了6年。

为何为这样呢?原因很简单,铁匠铺老板觉得他用的顺手,而且还不用付工钱,扣着不放人,把他当免费牛马!

1924年冬,30岁的姚一廷听说广东那边成立了个黄埔军校,便凑了一笔路费,决定南下参军,令姚一廷没想到的是,半道上,他就被孙传芳的人抓去当兵了。

当时的旧部队,克扣军饷、打骂底层士兵,是常有的事情,姚一廷过得是生不如死,他几次逃跑,但都被抓了回来。

1928年,姚一廷实在受不了了,他联络了十几个兄弟,带枪逃出了孙传芳军营,直奔闵赣一带,一路上杀富济贫,四处寻找红军。

终于,1929年春,在闽西一座大山里,姚一廷一行人跟红军相遇,并如愿以偿成为工农红军,成了红四军三纵十七大队的一员。

参加红军没多久,姚一廷便遇到了一件让他痛彻心扉的事情,他所在的连队,在攻打上杭的时候全军覆没,仅仅活下来2个人,一个是他,令一个是后来的西藏军区政委谭冠三。

惨烈的战斗,并未让姚一廷丧失革命斗志,他被调入二十四纵队担任排长,继续为了理想而奋斗。

1930年3月,37岁的姚一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被调入34师,并在司令部担任特务大队长一职。

然而,在这一职位上,姚一廷并没有干多久,因为他的年纪太大了,已经不适合拿着枪冲锋陷阵了。

1931年,他被调到了后勤部,先后担任会计股股长、军医处长、留守处粮食科长、兵站部交通、运输、装备处处长,瑞金司令部列队科长、总务科长等职。

在此期间,姚一廷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伺候”军事顾问李德,因为此人太挑剔了,要吃面包,喝牛奶,还要抽高级香烟。

因为太难伺候,姚一廷甚至起了撂挑子的心思,他曾找到自己的上级,说是总务科长不干了,他要去前线打仗!

听了姚一廷的抱怨,他的上级也是唉声叹气,只能劝姚一廷忍着,因为谁也惹不起这位“太上皇”。

1934年10月,姚一廷被任命为先遣工作团粮秣科科长,跟随红军,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苏区发行的货币,大量购买粮食。

长征路上,最大的困难就是过草地,绵延四五百里的草地,对于红军来说,是危险至极,当然,更大的困难,还是筹集粮草。

因为当地的百姓,不认可苏区带来的货币,只能用金条、现洋跟当地群众交换粮食和御寒之物。

因为金银短缺,这可愁坏了供给部长宋裕和,便在这时,姚一廷找到了他,说自己手里有2000大洋,愿意交出来,助红军度过难关。

这让宋裕和诧异不已,忙问姚一廷哪里来的,姚一廷告诉她,这是他从孙传芳那里逃出来后,跟兄弟们在闽西的一家地主和一个商行里抢的!

闻言,宋裕和是哈哈大笑:“你这个‘土匪’抢的好,你为红军立大功啦!”。

因为这2000大洋,许多红军战士,成功熬过了草地。

红军到达陕北后,苏区重新发行货币,宋裕和找到姚一廷,要把这2000块钱还给他,但姚依婷却摆手拒绝了:“提这干啥?多少红军战士饿死、牺牲在了草原,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我那点钱算啥?”。

说罢,姚一廷又笑着道:“你当时又没给我打收条,我现在去哪里报销啊?”。

闻言,宋裕和是哈哈大笑,对这位30来岁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是敬佩不已。

红军到陕北时,姚一廷已经42岁,但依旧孤身一人,许多老战友,都开始为他的终身大事操心。

宋裕和和后勤部的朱政委商议后,朱政委找到了姚一廷:“老姚啊,你今年42岁了吧?也该成个家啦,二方面军来的妇女连女同志多,你抽空去看看,相中哪个说一声,组织上做工作去!”。

接到“命令”后,姚一廷就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去了妇女连。

当时,妇女连也有不少人认识姚一廷,便打趣道:“姚主任,你来干什么?”。

闻言,姚一廷也不害羞,大大方方说:“我来执行任务——找老婆!”。

此言一出,女同志们是哈哈大笑,一个调皮的川妹子笑着道:“好啊,我把我们书记介绍给你!”。

说罢,她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女同志:“她叫彭克昌,是我的老乡!”。

顺着川妹子的手指,姚一廷看到了一位年纪稍大的女同志,模样……很俊。

革命年代的爱情,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很快,二人便恋爱了,第一次约会,姚一廷便一直盯着她的脚看,这让彭克昌有些恼怒:“怎么你咋老是看我这双脚?”。

彭克昌的话,让姚一廷有些尴尬,他之所以盯着彭克昌的脚看,是因为这双脚,比起其他女同志,实在是太大了。

见姚一廷好奇,彭克昌给他讲起了这双大脚的来历。

彭克昌是四川通江县人,1913年生人,比姚一廷小19岁,幼年丧母,后来父亲续弦,后妈对她也不好,动辄打骂。

在那个年代,有缠足的陋习,人们都觉得“三寸金莲”好看,但后母却不管彭克昌,她自己试着缠了几次,缠不好索性就不缠了。

见她的脚一天比一天大,父亲是唉声叹气:“我看你呀,将来找婆家,人未到脚就先到了,就不怕别人笑话?”。

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进入陕南川北地区,19岁的彭克昌,实在不愿意再过被后妈打骂的日子了,她毫不犹豫就报名参加了红军。

因为表现优异,先后担任赤北县保卫局侦查员、科长,红四方面军三分院排长等职,后来跟着红四方面军长征,还3次过草地。

彭克昌骄傲的对姚一廷说:“要不是这双大脚,她当不了红军,过不了草地,也到不了延安!”。

刚开始恋爱的时候,彭克昌对于姚一廷的年纪,其实是有些介意的,但随着二人越来越熟悉,对姚一廷了解的越来越多,年龄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1937年春,在同志们的祝福下,43岁的姚一廷和24岁彭克昌喜结连理。

婚后的姚一廷,革命信心更足,没多久,他便被任命为延安后勤部部长兼卫戌司令部参谋长,不久,又被送到抗大学习。

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姚一廷担任八路军第一办事处处长,当时,八路军的军需粮饷,由国民政府供给。

一来,国民政府对此事“不上心”,二来,当时的八路军人员,远超一个军,因此,供需极其困难,到了冬天,许多战士连棉衣都穿不上,甚至连姚一廷的警卫员也是如此。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姚一廷曾奉命去找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在他的游说下,卫立煌给了八路军一大批军需物资,解了八路军的燃眉之急。

1938年年底,姚一廷跟随八路军总部,来到了太行地区,并且在这里呆了将近5年时间。

最令姚一廷难忘的,便是1941年11月的黄崖洞保卫战。

黄崖洞是八路军兵工厂所在地,姚一廷与特务团的1000多名同志,在这里与5倍于己的日伪军激战8天8夜,不仅保住了兵工厂,还打出了1:6的伤亡比,这在抗日历史上,是少见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黄崖洞保卫战结束后,日寇不甘心,又调兵遣将,企图消灭八路军总部。

危急关头,八路军副总司令找到了姚一廷,让他率办事处的同志和几十个勤杂兵,牵制日军,掩护总部撤退。

虽任务艰巨,但姚一廷一口便答应了下来,他率不到两个排,而且还大部分是没上过战场的杂务兵和后勤兵,毅然决然的上了战场。

当时的姚一廷,可谓视死如归,为让胃日寇误以为他们才是八路军司令总部,他让战士们拼命打枪,营造出人马很多的假象。

果然,日寇上当,朝着他们这边搜索前进,为更好的杀伤敌人,他让战士们一起举枪,然后喊一二三,朝着一个方向放,这便是所谓的“排子枪”。

在姚一廷的指挥下,日寇一时摸不清我方火力,不敢贸然冲锋,硬是让姚一廷给拖到了天黑。

天黑之后,日军大炮上场了,几发炮弹,便让战士们死伤惨重,可即便如此,他们都没有退缩,因为他们多坚持一分钟,总部转移的时间,便多一分钟。

在姚一廷的鼓励下,这些没有战斗经验的战士们,在山上坚持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外围作战的129师前来增援。

再见姚一廷,彭德怀是惊喜不已:“谢谢你啊老姚,你可立了大功了,我请你的客!”。

1943年8月,姚一廷、彭克昌夫妇回到了延安,姚一廷担任延安联防司令部招待处处长,彭克昌也在招待处任职,夫妇二人在战乱年代,难得的“清闲”了一段时光。

1945年开始,姚一廷又开始忙碌了,他想方设法为西北、华北战场筹措军需物资,以备战场需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姚一廷担任中国煤业建筑器材总公司西北区经理,妻子也跟着他在这里任职。

1953年,姚一廷去北京开会,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一眼便认出了这位老同志,笑着问他在哪里任职。

这次见面仅仅1个月,姚一廷便被调到了北京商业部,当任行政处长一职。

因为早早被调到地方工作,55授衔之时,姚一廷没有得到军衔,若一直在军队,以他的资历和贡献,那个少将军衔,应该是八九不离十。

在行政处长这一职位上,姚一廷一干就是15年,直到1968年离开人世,享年74岁……

0 阅读:15
一个用心的史迹

一个用心的史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