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美了千年,醉了流年~
1
梦微之
(唐·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译文:
想你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你的骨肉,最终化作一抔黄土,而我如今虽在人世,却也是两鬓苍苍。
赏析:
“君埋泉下泥销骨”,诗人以凝重的笔触描绘友人在地下化为尘土、骨骸被消蚀的惨状,“泥销骨”三个字,让人仿佛能看到岁月的侵蚀和死亡的无情,透露出诗人对友人逝去的痛惜和不舍。
“我寄人间雪满头”,诗人独存于世,却已白发苍苍。“寄”字充满了孤独和无奈,仿佛自己只是暂时寄居于这人间,随时可能追随友人而去。满头的白雪不仅是岁月的痕迹,更是内心愁苦的堆积。阴阳两隔,自己在这充满回忆与思念的人间,却再也无法与友人相见,这种孤独和绝望让人倍感悲凉。
2
陇西行四首·其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译文:
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真是凄惨又可怜,他们都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啊!
赏析:
“犹是春闺梦里人”,与前句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那些已成河边枯骨的战士,在他们家中妻子的梦里,却还是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身影。在梦中妻子们满怀期待与爱人相会,憧憬着重逢的美好,她们全然不知她们日夜思念的人早已战死沙场。这种生死的错位,希望与绝望的交织,将悲剧色彩渲染到极致,让人倍感悲凉。
3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宋·陆游)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译文:
城南的小路又迎来了春天,只见路边的梅花依然在盛开,然而却不见当年在此相逢的故人了。
赏析:
“城南小陌又逢春”,“城南小陌”指出了一个具体而熟悉的地点,那里承载着诗人与某人的共同回忆。“又逢春”,春天的回归本应带来生机与希望,但一个“又”字,却透露出诗人经历了多次这样的春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重复。这重复的春天只是徒然勾起往昔的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如今已一去不返,徒留满心的悲凉。
“只见梅花不见人”,梅花依旧在那里绽放,美丽如初。然而,诗人的关注点却不在梅花的美丽,而在于“不见人”。曾经与那人一同在此漫步赏景的情景浮上心头,如今梅花依旧,故人却已不在身旁。这种鲜明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将那种悲凉之情烘托得更加浓烈。
4
美人对月
(明·唐寅)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译文:
孤身独立,冷夜难卧,思绪漫漫,心事缠绵,无人相伴相知,只好将这一切寄予这轮青天明月。
赏析:
“难将心事和人说”,诗人怀揣着满腹的心事,却难以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这反映出他在尘世中的孤独无依,无人能够理解他的内心世界,无人能与他分担痛苦和忧愁,描绘出诗人的无奈和哀伤。
“说与青天明月知”,在无人可诉的情况下,诗人只能将心事说与青天和明月。青天高远,明月清冷,它们本是无情之物,却成了诗人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这种无处话凄凉的境遇,更突显了诗人的悲凉处境。
5
风雨
(宋·陆游)
七十年来乐太平,白头父子事春耕。
因思世事悲身事,更听风声杂雨声。
四海故人强半死,一襟清泪对谁倾?
新春要觅烧丹处,不住青城住赤城。
译文:
五湖四海的老朋友大半已经故去,满衣襟的清泪又能向谁倾诉呢?
赏析:
“四海故人强半死”,诗人放眼天下,惊觉曾经的好友大多已离世或濒临死亡。“强半死”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故人离去之多。这让诗人深感人生的孤寂与无常,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楚。曾经与友人相聚的欢乐时光仿佛还在眼前,如今却面临着如此凄凉的局面,怎能不让人悲从中来。
“一襟清泪对谁倾”,诗人满怀的悲伤化作滔滔泪水,浸湿了衣衫。然而,身边却没有一个可以依靠、可以倾诉的对象。这种无人能懂、无人可依的孤独,将其内心的悲凉推至顶点。泪水无处可落,心事无人能诉,仿佛置身于冰冷的荒原,被孤独和绝望紧紧包围。
6
蒿里行
汉·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
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无人收埋,方圆千里都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赏析:
“白骨露于野”,直接呈现出野外白骨横陈的惨状。那些无人掩埋的白骨,在荒野中暴露,成为战争残酷的见证。这画面充满了死寂和恐怖,让人感受到死亡的气息无处不在,心中涌起无尽的悲凉。
“千里无鸡鸣”,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凉。广袤的土地上,绵延千里都听不到鸡鸣之声。鸡鸣通常象征着生活的烟火气和乡村的安宁,而如今一片死寂,没有了生活的气息。曾经的繁荣与热闹荡然无存,只剩下荒芜和悲凉,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