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之间谍战,各行业均布细作,和尚竟也成其中一员。

博学的风声 2024-12-01 14:25:1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暗夜中的幽灵,穿梭于刀光剑影之间,他们的身份神秘莫测,行动关乎着国家的兴衰荣辱。他们就是古代的间谍,那时被称为 “细作”。这些 “细作” 究竟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他们又是如何凭借智慧与勇气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周旋的呢?

《孙子》曾对 “间” 有精妙阐释,“故用间有五”,间谍被清晰地分为五类。《说文解字》也指出 “谍” 即 “军中反间也”。历代帝王皆深知间谍的巨大价值,纷纷设立各类机构,全力培养间谍人才。

中国历史上首位有记载的间谍,竟是一位女子。在夏王朝被颠覆后,复国的少君派出女艾潜伏于浇的身边,她便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被记录的女间谍。从事如此非凡且危险的任务,间谍人选的要求堪称严苛。他们需具备绝对的忠诚,犹如钢铁般坚定,为人要机敏聪慧,且要有无畏牺牲的勇气;身体素质更是要过硬,因为有些任务要求他们深入敌方腹地,翻山越岭、泅水潜行如同家常便饭。

就像宋朝,战事频仍之际,招募了熟悉水性的 “蛙人” 充当间谍。南宋初期的 “水坼堠”,便是那在海上传递情报的神秘机构。据《昭忠录》记载,元军围困襄阳之时,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水道更是布满桩栅,连鱼虾都难以穿行。然而,襄阳城的宋朝守军毅然选出两位 “蛙人”,他们如水中蛟龙,在水道中悄然潜行数十里,最终成功搬来救兵,解了襄阳之围。为了应对各种复杂状况,获取形形色色的情报,朝廷急需各类专长人才投身间谍行列。他们要精通番语,熟知地理山川,擅长绘画描绘敌方布局,数学知识也要精湛以便计算兵力等。可以说,这些间谍皆是相关领域的佼佼者。

宋代的间谍系统相当完备,各个行业都可能隐匿着 “细作”。出访外国的使臣,边境做买卖的生意人,甚至敌人将领身边的亲信,都可能有着间谍的真实身份,就连僧人也涉足其中。《东轩笔录》中就讲述了一个僧人间谍的精彩故事。宋仁宗时期,西夏皇帝李元昊派裕勒且驻守宋夏边境,裕勒且能征善战,令宋朝边防头疼不已。宋将种世衡找来常为他传递情报的光信和尚,盛情款待后委以重任。光信和尚踏上西夏边境,却不幸被擒。身上被搜出一封种世衡写给裕勒且的信,虽看似只是寻常问候,但西夏皇帝李元昊疑窦丛生,严刑拷打和尚,和尚却守口如瓶。此时,和尚身上崭新的棉袄引起注意,一查之下,竟另有玄机,还有一封密约,称种世衡与裕勒且约定里应外合。李元昊盛怒之下,不假思索便拿掉裕勒且兵权并将其诛杀,这一招 “反间计” 可谓精妙绝伦。

间谍不仅对人选要求极高,对技术手段亦有诸多讲究。如今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 “密码” 场景,其实在古代早已登场,宋代称之为 “字验”。具体而言,将 “军中之事” 分为四十种情形,如请粮料、请草料、请添兵、请固守、贼多、贼少等,依次排列。若出现其中一项或几项情况,便写成一首五言律诗,然后按照顺序在诗中相应字下做记号。比如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若出现 “被贼围”(属四十种情况中的第三十一项),就在诗中第三十一个字 “又送王孙去” 的 “又” 字下做标记。接收情报的主将对照 “密码本”,便能知晓 “被贼围” 的情况,大大保障了情报的安全性。此外,还会运用 “谐音” 或 “隐语” 传递情报。宋人施宜生被迫降金,绍兴三十年(1160 年)正月,金人派他送贺礼,随行人中藏有间谍,暗中绘制南宋地图为攻宋做准备。施宜生欲向宋人示警,却碍于金人在侧。于是在与宋朝官员闲聊时,大声说道:“今日北方甚劲。” 并用笔敲着桌子:“笔来,笔来。” 宋人会意,开始着手备战。当然,古代还有蜡书、瓮听、空飘和箭书等技术手段。当时的间谍活动与反间谍战,可谓将古人的智慧与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间谍无论男女,皆是高危职业。他们的行动隐秘至极,一旦身份暴露,便会性命不保。在古代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条件下,间谍们只能依靠信鸽、风筝、密信等手段,这导致信息传达难以做到及时,沟通极为不便。所以古代间谍功能较为单一,多是为完成特定任务,很少有长期潜伏的情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