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国企待的时间比较长,可能听说过这4个字。
降本增效,被提出大概是在22年到23年左右。
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国企已经降本增效,运营了一年有余。
但效果怎么样呢。
无论是中层还是高层都非常难受,有的甚至纷纷骂娘,各种吐槽。
有没有想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说到这儿你得了解一个问题,有人觉得降本增效,本身就是对基层的一个大杀器。
中层只需要执行就行,为什么中层也要骂娘。
我们来尝试解释一下。
1.基层是受害者,中层是执行者
你总是觉得基层,是用来被裁员的,而中层是执行的。
但没有想过在国企的人际背景关系,你想裁谁或者是想让谁过得不爽。
根本不是你能评判的,或者他根本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
在国企里有一个靠山很重要,这个靠山可以是某个亲戚,也是可以某个领导。
你想要裁撤这个人,跟他谈话的时候,可能第2天上级领导,就一个电话表示他得留下。
就像你作为一个中层领导,如果你是执行者,或者去劝退某些人,让他离开。
相信我这件事情绝对会让你非常难受,甚至有些中层领导表示:
我没办法裁员,一方面是来自于基本上裁的人,全部都是关系户,今天和明天各种领导给我打电话。
最关键的是很多中层领导表示,自己还有3~5年就要退二线了,这么搞把自己搞得晚就不保,还保不起整什么幺蛾子。
2.降本增效更多是噱头
如果你了解的过多,你会发现降本增效,更偏向于噱头。
也就是说明明可以把公司的食堂取消了,把每天一块钱到10块钱能吃饱的福利去掉。
或者把一些灯,它不至于24小时长鸣,这能节约每年几十万的电费。
但当你提出这些东西之后,你的领导会反对。
反对的原因,你哭笑不得,是因为他是这些福利的最大受益者。
你取消了他,他就没有办法用词来牟利。
所以有些时候当你提出,真正有意向有价值的,而且还不用裁员的方式。
你的上级领导告诉你这样不对。
3.最终的结果是提拔人
这是身边发生的特别有意思的事,他是集团分公司的,一个降本增效部的主任。
这次通过降本增效,所有的分公司只有他一个人得到提拔和重用。
就是因为他在降本增效时,提拔了一个干部,让他去处理这些问题。
至于这个干部怎么处理的,反正就是东扯西拉了,把时间拖到位,最后干了一些可有可无的。
但就是因为他提拔了这个干部,反倒获得了全公司的嘉奖和给予了晋升。
原因恰恰就是因为,他在特定的时机提拔了,这个本该不好提拔的内部人。
才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所以你要觉得降本增效,真的是节省各种空间,和提供各种价值输出。
也许真的会被上级驳回。
所有能降本增效的东西,都是跟领导的审核息息相关。
他说你行你就行,即使做的不行,他也行。
作为基层员工,无论你怎么干,如果真遇到大事,被降薪裁员是很正常的。
作为领导的执行者,你发现你要裁的这10个人全部不能裁。
费尽心思想到的不裁员的政策,领导就觉得你侵害了他的利益,把你驳回
时间一长,你是不是也要骂娘。
降本增效其实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就是一场战队大会。
如果本次就是空穴来风,不需要动真格的,那么从目前来看,你不需要负任何责任,或许只需要减点工资就没事了。
真的要大裁员,你觉得优先被裁掉的是什么人?
是那些业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吗?
按理说是这样的,但是在国企里,你又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业绩和表现。
有什么公平公正的标准,这跟销售公司不一样,你做不出成绩,签不了单子,回不了款他就不行。
国企里谁又制定这个标准,谁又有资格去制定,一个裁员和评价人绩效和表现的标准。
不结合这些情况,你想想当有一天裁员到你,而你恰巧是最后一个知道。
那能不能理解成,这次所谓的降本增效,就是冲着你来的呢。
进国企里,如果你上面没有人,或者没有所谓的背景关系。
进一家垄断型的好国企,一辈子不裁员还好。
但如果说没有这种东西,你进的还是社会竞争力比较大,效益一般的国企。
那只能说,好日子真没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