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甘肃在电池回收领域再下一城。
据当地融媒体消息,总投资6亿元的甘肃尘越裕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4万吨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及零碳资源再生产业园项目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土门工业园区正式开工,标志着古浪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该项目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计划于2025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集锂电池梯次利用、材料再生和储能系统集成于一体,满产后,年可处理退役电池4万吨,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创造税收6000万元,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正进入爆发期,甘肃省抢抓机遇,全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新突破。
特别是在锂电领域,甘肃省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金昌、白银、兰州新区、酒泉、张掖、天水等地布局发展锂电产业链,持续推动甘肃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
例如,金川金科资源作为金川集团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任务单位之一,正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及产业链优势,强链补链,加快电池回收产业的布局。
2020年至2022年,金川金科资源利用自有技术,自主转化设计并建成5000吨/年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目前已完成全流程试车并投入运行,实现了镍钴锰氢氧化物和碳酸锂的循环利用。2023年成功进入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录。
不久前,杭州鹏成新能源有限公司也与甘肃省金昌市政府签约建设蓄谷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GWh锂电池集成系统、1GWh锂离子电芯、2万吨全硅负极材料和1万吨锂电池回收再生产能。
据统计,截至2024年,甘肃全省共有锂离子电池产业相关企业41家,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铜箔、动力型/储能型/消费型电池电芯、系统集成等领域。
此次尘越裕辰项目的落地,不仅强化了区域锂电池精细化回收优势,更通过“回收—拆解—再生”全链条闭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产业支撑,为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