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逝后,杨仪和魏延都有反叛嫌弃,为何朝廷信杨仪不信魏延

图说三国 2019-05-02 10:37:48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009期 图文/姑苏寒山)

公元234年,对于蜀汉而言,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在这一年中,相当于蜀汉顶梁柱的蜀相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的过程中,病逝于五丈原,遗恨千古。同样是在这一年里,军方两位大佬,杨仪和魏延因为争权差点发生火拼,最终以军中第一人魏延授首终结。也就是说,公元234年,蜀汉失去了军政一把抓的丞相诸葛亮,和足以撑起蜀汉军方的名将魏延,可谓损失惨重。

抛开这些唏嘘不谈,如果我们细读《三国志》,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疑点——诸葛亮病逝,魏延和杨仪争权的时候,明明最初是占据上风的,而且他行事并不莽撞,没有直接与对方火拼,而是率先诬告杨仪反叛,意图能过“正常流程”,扳倒杨仪。可惜的是,不仅王平、姜维、费祎等人,都站在了杨仪一方,就连朝廷也认定了魏延反叛,选择支持杨仪。最终成了光杆司令的魏延,只能狼狈逃窜,成了马岱的刀下亡魂。

当时魏延和杨仪都有反叛的嫌疑,而且魏延先一步上书,有着令人先入为主的优势,为什么朝廷却只信杨仪,而不信他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可能与以下三个原因有关。

一、阵营之间的抱团

首先,当时蜀汉后主刘禅,当时还没有亲政,朝中真正有话语权的人,是蒋琬、董卓等人,他们都是诸葛亮的心腹,以及接班人,与杨仪属于同一阵营。再加上,与他们属于同一阵营,且处于前线的费祎、姜维等人,都站在了杨仪一方。所以,纵使魏延先一部上表,称杨仪反叛,他们也只会认为,魏延恶人先告状,会坚定不移的站在杨仪一方。

二、诸葛亮之计

当然了,这也很有可能,是诸葛亮提前留下计策——诸葛亮生平谨慎,不赞成魏延的冒险主义,和赌徒精神,也看不惯杨仪“性狷狭”。所以他很可能早就留下了计策,交待自己的心腹,先利用杨仪除掉魏延,然后再抓杨仪的把柄,将其铲除,以便蜀汉能够平稳的发展。关于这一猜测,诸葛亮的心腹费祎,在诸葛亮去世后,故意激怒魏延,导致魏延负气出走的行为,以及他日后故意在杨仪众叛亲离时,前去探望杨仪,尔后又将其出卖的行为,便是非常有利的证据。所以,当初的魏延,不管怎么走,都注定是死路一条。

三、魏延的人缘差

不过,诸葛亮及其心腹,虽然在蜀汉握有大权,却还不至于一手遮天,因此如果朝臣中,有为魏延鸣冤之人,关于这件事情的判决,或许不至于这么武断,魏延也会有一线生机。可是,《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也就是说,魏延在朝中是一个令人害怕的角色,这注定了他人缘很差,几乎没有人愿意替他说话。

再加上,诸葛亮拒绝了他的子午谷奇谋之后,他便“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以他的性格,绝对不会遮掩这样的想法。因此,当他反叛的消息传回朝廷之后,朝中就算有人抛开私人情感,端正的分析此事,估计也不会觉得魏延冤屈。所以,魏延最终的悲剧,也有自作自受的成分。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0 阅读:37

图说三国

简介:热爱三国历史,愿意用图文阐述三国雄伟壮观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