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后悔答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短短20多年里,经济总量迅速崛起,2011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与美国当初设想的中国只是作为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大相径庭,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韧性。中国没有局限于低端产业链,而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逐渐从“世界工厂”向“创新强国”转变,这让美国意识到中国已不再是其可以轻易掌控和利用的对象。
中国入世后,为美国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维持了美国的低通胀率,使美国民众从中受益;同时,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在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领域都取得了可观的收益,这充分说明中美经贸合作是双赢的,并非美国一方的“吃亏”。中国驻美国前大使谢锋指出,如果美国真的吃亏了,双方合作不可能持续四五十年之久。事实上,中美经贸合作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深化和拓展,尽管期间出现了一些波折和摩擦,但总体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这也证明了中美经贸关系的互利性和互补性。
美国原本希望通过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使中国在经济和制度上逐渐西化,但中国坚持走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让美国的战略意图落空,暴露出美国对中国发展模式和道路的错误判断。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使美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战。美国一些政客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焦虑和不安,克林顿的“后悔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部分人士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和对自身国际地位下降的担忧。
克林顿将中国入世视为遗憾,更多地是从美国当前面临的一些经济和政治问题出发,而忽视了中美经贸合作在过去几十年间给美国带来的长期利益和积极影响,这种短视的观点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中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和政治私利的倾向。美国在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利益,但近年来却频繁违背自由贸易、市场原则和契约精神,与中国打贸易战、产业战、科技战,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中美经贸关系,也破坏了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克林顿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功利性和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