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农村产业结构机制,应如何进行调整?

育妈计 2022-03-01 18:54:55

农民兴旺则乡村兴旺,具备充足并且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才可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平均教育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一个环节。同时,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素质都很欠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吸引高素质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是我国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大量的生产要素可以在传统农业生产中被解放出来,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使得农村工业服务业发展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影响。随着农民在第二、三产业部门收入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会更加倾向于返回居住成本低、生活环境更为熟悉的家乡就业创业。为此,农村产业结构机制,应如何进行调整?

一、政策性因素

2017年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实施该战略决策的关键是农村劳动力的回归。为此,党中央在土地制度上明确指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且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与此同时,我国党及政府不断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将之前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

其中承包权归农民所有,经营权归实际使用者所有,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介于可以灵活运用土地资源,从而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转移至农村,一方面为劳动力转移回乡带来了生产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劳动力因土地承包权不稳定而迟疑做出转移回乡创业的决策顾虑。

在金融融资制度方面,党中央及政府对金融财政和税收等方面做出有利于劳动力转移回乡的制度调整,汇集更多的金融资本流入农村,还形成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机制,从而化解了农村劳动力回乡就业及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2018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党中央提出要让农民成为有奔头的职业,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地位,更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回乡就业的欲望。在大量信息和数据的影响下,农村劳动力体会到了城市中的“二元统治”,但在经济上是被接纳的,市民化的成本过高。他们面临的最直观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高昂的房价问题。

我国物价水平一直高涨,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生活成本一路向上。并且根据农民工监测报告数据可以得出,大部分的农民工城市归属感低,想要融入城市生活很困难。

但是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农村发展前途一片光明,发展潜力巨大。2018年农民工返乡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37%的农民工返乡意愿强烈,15%保持中立态度,这反映出农民工群体中有接近一半的人已经看到了农村未来的发展潜力,他们会更愿意返乡创业,不再局限于从事农林牧渔业,而是投身于农村第二、三产业部门的发展。

二、农村人力资本因素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并且目前我国就业压力巨大,农村劳动力也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出路。随着中央及各地政府大力宣传号召返乡创业,对农民工创业进行各种政策的鼓励扶持,以及农村劳动力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部分群体在农村长大,他们熟悉农村的资源状况和投资环境。

在外出转移就业的经历中,他们更好地掌握了城市与农村的市场信息,更乐意将农村作为自己事业的奋斗平台。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愈加积累,农村的产业结构的侧重点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方向转移,因此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促使农村劳动力产生了返乡的意愿。

收入是留住劳动力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农业部门的收入提高了,才能吸引劳动力从城市工业及其他部门转移至农业部门。自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因转移至城市就业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吸引劳动力转移至农村的机会成本也在逐渐提高,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在得到政府充分积极的支持下,采用了力度较大的激励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推动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和人才成长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增强培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在这样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标准的大背景下,我国各个省市开始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大力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从而调节农村劳动力对环境和就业调整的适应能力。

建立农村劳动力的教学体系。现代化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高素质人才,具备农业专业知识,掌握前沿的农业科学技术才可以保障农业部门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进而获得高利润来提高农民收入。

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期间,我国政府部门倡导高等院校发挥在农村劳动力中的群体优势,鼓励专家学者下乡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方面的引导,加强农村劳动力在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方面的学习。

以我国四川省为例,根据我国中央下达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该省在创办农民夜校的过程中坚持以村庄为单位,以土地作为课堂,注重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开创了诸如“必学+选学”“课堂+实践”“集中+流动”等新颖的教学模式。雅安和阿坝等地区根据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帐篷学校”、“田间辅导”、“马背课堂”等方便农村劳动力学习的模式。

除了上述模式以外,四川省当地政府部门倡导农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开展线上教学,制作微视频、微课件等。2017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四川省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活动85.2万场次,培训人员达到1835.7万。

农村劳动力通过大量的这种培训方式,看到了农村脱贫致富的巨大潜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减少了转移至城市的欲望,进而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困境。

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农民培训基地,与农民培训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农民培训渠道也逐渐多元化,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培训,使农民投入教育培训的热情高涨。

在教育培训的内容设置方面,是以本地的发展状况为基础,重点突出该地产业的经营特色。政府部门在逐渐完善农业培训机制过程中,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和社会对劳动力的用工要求,以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延长农业产业链,来增强农业部门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落实,使农村劳动力群体教育水平得以提高以及农村劳动力群体接受网络科技知识的普及型与及时性得到相应的改善,农村的产业贡献程度发生了结构性的调整,第二、三产业的产业贡献率逐步提高,从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保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使得外出的农村劳动力返乡意愿强烈。

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农村产业结构贡献率与农村劳动力返乡转移程度是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的,乡村振兴战略主要从政策方面和农村人力资本方面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

政策方面,我国党及政府不断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对金融财政和税收等方面做出有利于劳动力转移回乡的制度调整,汇集更多的金融资本流入农村。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摆脱了分散化经营的困境,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民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业创收,大幅度地减少了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

并且还减轻了城市人口拥挤、就业紧张、环境污染等状况,可以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释放农村“新动能”,助力农村非农业部门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以及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返乡,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

0 阅读:6

育妈计

简介: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教你做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