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主张原子弹下马的人的观点

百晓声谈历史 2024-10-16 11:49:03

1961年7月中旬,北戴河会议召开。会议的主旨内容主要讨论尖端武器与常规武器的发展和取舍。更通俗点来说,当时不少中央领导对“两弹一星”的已知方向,提出了不同意见……“两弹一星”的研制历史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彼时的新中国是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经济底子薄弱、工业基础差劲,物力包括人才严重缺乏。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现代工业占到社会经济的10%,且多数集中于沿海和长江地区。毛主席为此曾严肃地说过:“我们现在能造什么?只能造桌子、椅子、茶壶、茶碗,还能种些粮食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他老人家的这番话是对当时中国的落后工业状况的真实描述。

1953年8月,抗美援朝战争刚结束仅一个月,毛主席在审阅周总理于全国财经会议上的报告时,明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5年初,毛主席在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又说:“我们国家要大力发展原子能事业,该抓住这一机遇。”同年3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宣布:“中国开始进入钻研原子能的历史新时期。”

1956年,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聂荣臻制定了《未来十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将和平利用原子能,发展核工业列为十二项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国家为此还专门成立原子能研究院和导弹研究院。1956年11月,国务院专门成立负责核武器与核工业建设的机构“第二机械工业部”。1958年4月,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主席又提出“我们也要搞一点卫星的指示”。

由此,从原先的发展原子弹、核工业、核技术,中国开启了航天工业、电子工业、通信工业等现代科技工业建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能达到的新水平,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1967年,我国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上天,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掌握中子弹设计技术与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相继研制发射各种型号战略战术导弹与运载火箭。

当然还包括水下潜艇发射成功,以及发射多颗返回式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等高尖端装备。鲜为人知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两弹一星”伟大工程一度面临“找不着北”的窘境“两弹一星”工程所遭遇的困境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一边倒”外交策略,全面与老大哥苏联达成密切合作关系,苏联也援助了新中国100多个项目。从1955年到1958年,中苏两国政府还先后签订六个有关协定。这六个协定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研制原子弹、导弹的技术援助。

按说有了老大哥苏联的支持与帮助,我国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研制进入了新的阶段。好景不长,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之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当时的新中国虽然还没有像之前那样处于一穷二白的地步,凭借单薄的家底,想在短时间内搞出原子弹或其他高精尖武器装备,无异于天方夜谭。为此,陈毅元帅还说过这么一句经典的话:“就算是卖裤子,也要搞出这个东西!”北戴河会议关于两弹的争辩1961年初,我们国家还没有完全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百姓生活极其困难。所以,此时社会上出现了关于尖端和常规武器之争,还有两弹“上马”“下马”的讨论。1961年7月18日,关系两弹命运的北戴河会议召开。在此之前,聂荣臻元帅已经召集有关专家开了一场小会,有关同志在会议上做出了减员十五万人的报告。

聂元帅觉得减员很重要,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太困难,这些减下来的人可以去从事食品生产工作。随后北戴河会议召开,聂荣臻将相关初步设想报送给毛主席审阅,随之一同送上去的还有一份内部资料。内部资料提到日本已经成功研制洲际导弹,且已经装备现役部队。毛主席看到这份内部资料后立即批示: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方针,值得好好研究一下。7月28日,会议再次召开,有代表发言称:“两弹为主,导弹第一,这是毛主席定下来,且不可动摇的方针。”三机部紧随其后发言:“尖端武器本身代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我国最困难的关键问题就是技术以及时间。倒不如继续发展一些常规,比如无线电方面的雷达、海上观测设备,其复杂性不比尖端简单,它们甚至比尖端还要尖端。”有关尖端武器的争论便开始了……当时摆在大家眼前的研究方向,究竟是要以“两弹”为主,还是提“高、大、精、尖、新”?许多参会代表认为应当继续发展原子弹,因为已经有这一套理论支撑。可中国当时材料不过关,如果继续发展,再过几年才能成功呢?

关于两弹研究方向,大家说什么的都有。据聂荣臻元帅的秘书范济生回忆:当时会议气氛很紧张,持不同意见的同志们互不相让,甚至直接吵起来,把桌子拍得震天响。1961年8月3日,新的会议召开,聂元帅首先发言,他认为:“常规重要,尖端同样重要。未来三五年内不管中国遇上什么危险,都得靠常规。就算常规武器取得再大的突破,装备部队暂时还靠不上它。”贺龙元帅的意见与聂荣臻元帅几乎一致,就是常规发展是为了装备部队,应对近期可能遇到的战争,发展尖端是为了未来考虑。两位元帅提出的建议可谓真知灼见,接下来,许多有关同志把讨论的方向定到了“在常规基础上发展尖端”。有代表说:“中国是个大国,世界早就有原子、电子,现在不研究,将来就会拖很长时间。虽然材料、技术、力量都碰到困难,但发展常规也有困难,中国应当继续坚持研究尖端。”

还有个代表认为:“先把常规发展研究搞上去,只要常规过关就能带动尖端型号的材料技术和管理,先把常规位置摆高一些,尖端不放弃。”8月4日,会议再次召开,大家讨论重点又改为:国防工业生产以常规为主,如果产生矛盾,短期内尖端缓一步,三年后常规让路。眼看大家争论不休,聂荣臻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如今不是谁抱怨谁的问题,而是要具体解决存在问题。常规武器配套生产问题,这次会议不解决就要犯错误。不管尖端武器还是常规武器,都不能退却。”接下来,贺龙、罗瑞卿两位将帅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在之后的会议上,尖端与常规不再争论下去,都是讨论具体项目的安排。1961年8月12日,周总理亲自到北戴河讲话。他老人家的观点也是如此:“科学研究尖端技术要循序渐进,都在一定基础上逐渐向上攀爬,但要制定合理的步骤与秩序分阶段。”

而那段时间,毛主席也在关注“两弹一星”工程的困难与可行性。会议进行过程中,聂荣臻、张爱萍、刘西尧都向毛主席上交过内部资料和调查报告。1962年6月,杨成武将军在杭州向毛主席汇报战备情况,他老人家说:“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抓紧进行,不能放松或下马。”这是毛主席对两弹应该继续攻关的第一次明确表态事实证明,毛主席、周总理等伟人目光看得比较长远,做出了跨越时代的战略部署,继续全力支持“两弹一星”的攻关与研制工作。

0 阅读:16

百晓声谈历史

简介:过去的一秒已成为历史,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