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开始,已持续了1000多天。
我们来看看俄罗斯当初提出的三个主要目标:
第一,削弱乌克兰的军事力量。
但战前乌克兰军队约25万人,现在增加到约70万人。
装备也得到提升,比如从西方获得了先进的海马斯火箭炮、豹式坦克等现代化武器。
第二,解放顿巴斯。
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
俄罗斯在2022年9月宣布吞并这些地区,但至今仍未完全控制。
以顿涅茨克为例,截至2023年底,俄军仅控制约60%。
巴赫穆特这样的城市之战就持续了将近一年。
第三,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
这是俄罗斯最关心的目标,但战争反而加速了乌克兰与西方的靠拢:
2022年6月,乌克兰成为欧盟候选国。
2023年7月,北约承诺未来将接纳乌克兰。
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超过2000亿美元。
战争带来的具体损失也很惨重:
西方情报估计,俄军伤亡超过30万人,至少6万死亡。
损失约3500辆主战坦克。
战争初期每天消耗约4000枚炮弹,导致储备严重不足。
军费支出惊人:2023年俄罗斯军费开支同比增长24%,达到1090亿美元。
经济代价:
超1400家西方企业撤出俄罗斯。
2022年GDP下降2.1%,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被冻结。
能源出口从欧洲转向亚洲,但价格降低。
高科技产品进口受限,汽车产量下降。
通货膨胀一度达到17.8%。
外交孤立。
联合国谴责俄罗斯的决议获141国支持。
俄罗斯被踢出G8,成为G7。
除了中国,白俄罗斯、朝鲜,不少国家都与俄保持距离。
一旦陷入打仗泥潭,投入会远远超出预期。
北约的小算盘北约里有美国、英国、法国,共用一套系统。
2023年7月,北约已经向乌克兰发出了邀请,这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
为什么说这是乌克兰的“重大飞跃”呢?
北约31个成员国的军费总支出超过1.2万亿美元。
单单美国一个国家的军费就超过8000亿美元,比第二到第十名加起来还多。
加入这个联盟,就相当于买了份超级保险:
根据北约第五条款,任何成员国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都必须提供帮助。
可以共享北约的先进武器装备、情报系统和训练资源。
预计,每年能获得数百亿美元的发展援助。
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会大大增加,因为有整个北约撑腰。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成的。
得先把战后重建、反腐败、军队改革这些做好,才能达到标准。
这种改变,不光是换个门牌那么简单。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升级。
从一个游离在大国之间的国家,变成了西方安全体系的重要一员。
乌克兰,原来用的都是苏联时代留下的“老古董”,现在可是腰缠万贯:
美国给的海玛斯火箭炮射程有80公里,精度能达到10米以内;
爱国者防空导弹能打下高空的战机和导弹,一套系统造价超过10亿美元;
美军的战术导弹打得更远,一发要500万美元。
对北约来说,这事简直是捡到了宝。
原来北约要对付俄罗斯,得靠波兰、爱沙尼亚这些小国充当“前哨”。
现在有了乌克兰这个超级防火墙。
不但地理位置好(与俄罗斯接壤近2000公里),军队还经过实战检验,对俄军的特点了如指掌。
与其说是“雪中送炭”,不如说是精准投资——花钱买个听话的、能干的、还对老对手格外警惕的帮手,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特朗普从2016年到2020年当总统时,就跟普京走得比较近。
在他任期内,白宫跟克里姆林宫见了好几次面,通了多次电话,搞得欧洲盟友都很紧张。
提到乌克兰,特朗普态度就更耐人寻味了。
2019年,他曾因为以军援要挟乌克兰调查拜登儿子而被弹劾。
现在他更是直接放话说:
“要是我当总统,24小时就能结束战争。”
要是真断了这条大动脉,乌克兰的处境就麻烦了。
北约,美国就是当之无愧的大老板。
它一个国家的军费支出,8-9000亿美元就占了北约总军费的70-80%,驻军遍布欧洲,在德国就有3.5万人。
要是特朗普真当选,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事就像是一个打工人想入股公司。
结果,老板突然变卦不同意了。
特朗普对欧洲盟友也不客气。
老说他们占美国便宜,让他们自己掏钱防卫。
这么一来,整个西方阵营可能就不像现在这么团结了。
说白了,乌克兰现在就像是过河时正好赶上暴雨:桥在眼前(北约承诺),但河水突然涨了。
新的核学说2024年初,俄罗斯遭遇了严重攻击。
乌克兰军队用西方提供的导弹。
打击了包括别尔哥罗德、克尔斯克等离莫斯科不到500公里的城市。
面对这种情况,俄罗斯的反应其实出人意料的冷静。
要知道,俄罗斯可是有近4-6000枚核弹头的国家,其中1500枚随时可以发射。
但普京政府没有像朝鲜金正恩那样,动不动就说要“核平”谁,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制度化的威慑方式:
修改核武器使用条件。
新的核学说有两个重要变化,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
如果有人借别人的导弹伤害俄罗斯,那就可以拿出核武器来打;就算对方用普通武器打俄罗斯,只要觉得伤害够大,也可以用核武器还击。俄罗斯是在用核威慑给冲突画一条红线,告诉对方:
“常规战争可以打,但别太过火。”
一方面警告西方别太过分;
另一方面又给自己留了余地,不会把事情做绝。
一个能让各方都接受的新秩序打到现在快三年了。
局势跟打太极似的——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就是没人能把对方真推倒。
据联合国统计,到2024年底,俄乌双方军事伤亡加起来超过50万人。
是乌克兰这边,国内生产总值从战前的2000多亿美元跌到了不到1000亿美元,成了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
而俄罗斯呢?
虽然表面上硬气,但也被西方制裁得够呛。
大量国际品牌撤出,高科技产品进口受限。
就拿战场局势来说,2023年乌克兰的反攻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地图看起来跟2022年底差不多。
但俄罗斯也没占到更多便宜,战线基本上就是这么僵持着。
再打下去,双方都吃不消。
所以,这个谈判的意向透露出来,就像是黑夜里看到了一丝亮光。
国际社会也都在期待,毕竟这场仗影响太大了——光是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就让全球老百姓跟着遭了罪。
乌克兰这边,城市都打烂了,GDP缩水一半多。
俄罗斯虽然地盘是占了。
但国际上成了“孤家寡人”,麦当劳这样的外国品牌都跑了。
全世界老百姓跟着遭罪,油价涨,面包涨,啥都涨。
现在,谁都说不准俄罗斯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
表面上看,俄罗斯是占了克里米亚半岛和顿巴斯地区,可打了这么久,折腾这一圈,值不值呢?
搭进去那么多人力物力,国际形象受损,经济制裁还不知道要扛多久。
但是这个谈判,可不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
俄罗斯这边要面子:打了这么久,总得有点收获,不然老百姓该问了:
折腾这一圈是为啥?
乌克兰也不能太吃亏:领土要是丢太多,老百姓肯定不答应。
民族之间的矛盾积累了几十年,想一下子解决真不容易。
欧洲对战争疲惫,俄罗斯也要喘口气。
这个时候谈判,各方都有自己小算盘。
战争已经改变了世界格局。
北约被激活了,芬兰和瑞典加入;
俄罗斯转向东方,跟中国走得更近,全球能源市场大洗牌。
这些都会影响谈判桌上的筹码。
最关键的是,这场战争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
在21世纪,光靠武力想改变国际秩序,代价太大了。
不管是俄罗斯损失的年轻士兵,还是乌克兰被炸毁的城市,都在提醒我们:
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签个停战协议是不够的,得有一个能让各方都接受的新秩序。
比如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815年维也纳会议。
毕竟,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斯拉夫兄弟民族,总不能永远这么打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