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散记|吊龙虾、扭腰跳,篮球场上逞英豪,撞得对手直哀嚎

灯火阑珊处寻 2024-12-15 11:23:40

扭腰跳

▓ 徐晓冰

队里有一个十五米长的小巷子。前不着村,后不接户,头顶还没有遮阳盖子,孤零零地两堵墙,五米高,这头三米宽,那头仅一米半,墙上坑洼凹凸的,看着一点都不平整。不过,倒是很厚实的,有近一米厚,肯定人力推不倒。

院子里没有闲物,这是练什么功夫的呢?老同志不讲,新同志就瞎琢磨。部队里讲究“不该问的就别问”嘛,闷住嘴,到时候自然就会知道的!这就叫“老成”。

单杠的横杆下放一半,有一米三高,双手都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头在横杆上勾牢,双脚用力蹬实特制的蹬板,身体下沉,屈膝到腹部,成一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大龙虾”状况。按训练参谋老陈要求,按他的口令,每分钟猛扭一次腰。先右扭10次,再左扭10次,休息!

头天“龙虾”吊一来,左右手6根指头像胡萝卜,钻心地疼。我们6个新兵只能咬着牙忍着、受着:当了侦察队的龟,就得驮侦察队的大石碑!没得说的,再苦再累,咱哥们认了。说起来,真苦的是那8个“老兵新同志”,他们都是从前线部队优秀副班长中抽调来的,都“老兵”二三年了,还得放下身段和我们几个“生瓜蛋子”一道“吊龙虾”,真难为了。他们一边“吊”着、扭着,一边不停口地问候着陈参谋的母亲——我认为是不必求全责备的,是可以理解的。

三天“龙虾”吊下来,我第一个感觉就是,队里的刘医助有真本事!一觉醒来,手指头没一个红肿,连疼痛的都没有,吃早饭时运箸如飞,自如得很。

那条巷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始终没人讲。

第五天,大家都知道了。陈参谋领我们到小巷口列队,观摩三位老侦察员的精彩表演:一小队的老唐率先疾跑进小巷后,侧身一纵跳,左手单手挂住高二米半处的小凸起,右手跟上的同时收腿贴腹,双脚前掌实实在在地蹬住墙壁,猛一扭腰,转身,跃起挂在了对面(三米)墙上。又一扭身跳过来挂在原处;再反转180度挂到对面……如此左一圈右一圈,跳了十来圈。下来,站稳,立正,敬礼。在大家崇敬的掌声中,跑步到最后排的末尾。

陈参谋开始讲评老唐的每一个动作要领:找抓扣点快,转身的同时扫描对面墙上一平方米面积的最佳凸起点;扭腰时,手推脚蹬爆发力要足;转身同时伸出单手或双手抓扣对面墙上的凹凸点;乙墙的目标点不得大于甲墙的25度;转身后要快速收脚,足前掌蹬住乙墙,防止撞伤膝盖……

随后,我们又观摩了另两位老同志的“夹壁上墙”。震撼极了,学会了这招,还有什么墙“爬”不上去呢?四天吊“大龙虾”的苦,没白熬,值了!

该我们了。在老同志的保护下,每人实“挂”上墙,体会了20分钟。掌握了起跳抓扣,推蹬同步,全力扭腰等要领,合起来一试,居然扭、观、转、抓(单左手)一气呵成,信心大长。

巷子窄段(宽二米),勤务中队已铺好两层防护垫子。陈参谋说:挂单、双手不论,左、右转不限,你只要在7次“扭腰跳”中攀上这五米高的墙,这课就合格了。

学以致用,我是一个好显摆的人,老人说:“夹不住尿。”用得最多的是篮球场上,扭腰起跳,进不进球不管,撞翻一两个人还是肯定的,所以,防守严,我越爱往里钻。在民兵训练和大、中学生军训中表演完格斗后,加一个“夹壁上墙”然后再潇洒地从五六米高处轻轻飘下,那掌声响……

不过,用得最少的是实战,仅一次:那年路过福鼎,农家新房失火,部队赶到时已大火封门。事急激勇,我脱掉军上衣(的确凉的),从北端两栋楼间的通道中(约三米宽)七个“扭腰跳”,就一闷头窜进了六米高处未封闭的屋山头,和跟进的战友救出母女二人。

归途中,大家情绪都不错。我盘算回去要找司务长价拨一套新军装和衬衣。就听见几个老同志开玩笑:

你家正在起的新房子,屋山头一定要用钢筋和混凝土封好哟。

干什么?

防我嘛!哈哈哈……

【作者简介】徐晓冰:1952生,网名冰尕。下乡插过队,当兵打过仗,做过盐水鸭,当过工会干部, 南师大中文系毕业。最后公职是杂志编辑。

0 阅读:2

灯火阑珊处寻

简介:灯火阑珊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