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外甥刚刚高考完,在家里待了还没有一个星期就开始做“幺蛾子了”。一开始是想要换一个新手机,给出的原因是上了大学之后大家都有新手机自己没有很“丢脸”;然后又开始要新电脑,普通的还不行,非要高端配置的电竞本,说是大学之后学习剪辑比较流畅……
这两项内容还算是“情有可原”,表姐想着也就答应了,但是这两个光算下来就花了1.3万。之后外甥提的要求就有点不可理喻了,要换一个新球鞋,2000元,要和同学出去旅游,5000元……
要是表姐家有钱也就算了,但表姐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康家庭,表姐和表姐夫两个人工资加起来一个月也就不到2万,这一趟外甥的花费,足足顶了2个多月的工资。
我听完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还真敢提要求啊!”
要想当年我高考完,因为不知道自己考的怎么样,每天在家都小心翼翼的,甚至还想着这3个月可以出去打个暑假工,大学的时候想学车都得考虑家里支付3000元有点压力呢。
现在的孩子真的是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家庭因素,也不考虑父母挣钱有多不容易,张口就是钱。
这不,近段时间,一则小红书上的热帖引爆了网络,也引起了大家的共情和讨论。
在小红书上发帖的小祝(化名),表示自己高考结束并成功考取某985大学,想要在入学前拥有新款电子用品、护肤水乳、化妆用品,还有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段长长的清单,引来不少人的讨论。
其中,新款电子产品和高档护肤品位列前10,所有的费用算下来将近3万元。
这并不是个例。
各种社媒上都有不少人晒出自己“上学套餐”,每一个套餐都不低于1万。
一位刚高考结束的网友发帖,父母答应给她2000元买手机,但她看中了6000元的,被拒绝。
她气愤地在网上质问:
“你养不起就不要生小孩,不要把自己能力不行加诸于孩子身上,6000块钱没了真的吃不起饭吗?”
另一位网友也有这种烦恼,她弟弟考完也在家闹,开口就要两三万,不给就看谁都不顺眼,他们家简直是焦头烂额。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现在这种“贫家娇儿”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教育上的补偿心理:
我以前吃过的苦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再吃,我以前没有享受的东西,一定要让我的孩子享受到。
因此也就有了现在父母拼尽全力供养孩子,但很多孩子却对父母没有所谓的感恩之心,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
作为父母,要明确的是应该养育一个有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另一个完整的人。TA不应该是父母潜意识的替身,更不应该是家庭的傀儡,要放弃对孩子的补偿心理与掌控心理。为人父母必须明白,我们终究只能陪伴孩子一程,他们要的未来,必须自己去创造。
让“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家长在能承受的范围内,满足孩子的需求,适度的让他们知道生活的来之不易和努力的意义,从而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会勤苦俭约。